大数据下共享单车运营发展的构想
2018-01-19黄京萍
黄京萍
摘 要: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张,国家治理成为公众媒体的热门话题。国家治理包括很多方面,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便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次级体系。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共享单车大量出现,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共享单车的治理涉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如何在大数据的应用之下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从而推动共享单车运营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国家治理;共享单车;运营发展;治理选择
共享单车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最早在2007年中国便有公共自行车了,分别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开始试点,随后中国有很多大中城市是有提供市政公用自行车的服务的,不过形式大都是固定租用停车点,需要在站点锁位刷卡开关锁等,借、还都比较麻烦。2015年北大校园OFO的出现引发无桩便捷式共享单车骑行热潮,摩拜单车、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骑呗等多家共享单车涌入市场。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问题开始成为困扰,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
共享单车的热潮来势汹汹,大多城市的单车都是一夜之间布满了主要街道,单车的无序停放严重影响市政交通与城市形象,相应的市政规划并没有及时跟上。同时,单车押金和余额退还问题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单车企业倒闭导致用户财产损失,就连摩拜和ofo都被指责挪用用户押金,各地消协组织收到共享单车押金投诉事件达数千起,而政府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押金的使用,规范企业的行为,保障用户的财产权。另外,共享单车交通事故的频发也暴露了政府在共享单车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共享单车质量标准是否出台,企业单车质量是否达到政府评估的标准,政府相关部门是否严格把控合格单车的投放,从企业注册到产品投放,政府监管是否到位,这些问题都是从政府治理角度出发,对单车运营发展问题的思考。
从市场治理的角度出发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市场治理主体主要是提供共享单车服务的企业。共享单车的千亿“资本蓝海”吸引着无数企业的抢滩。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资本蜂拥而上,抢占“最后一公里”的蛋糕,融资大战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共享单车的混战,投放量日益增加,远远超出市场饱和量,市场上单车过剩、城市资源浪费、恶意竞争等问题不容小觑。同时,单车企业多“重投放,轻管理”,往往是一股脑投放大量单车,对单车管理与维护却没有到位。另外,企业对押金及余额的退还和计费混乱问题没有及时且有效的解决措施,面对随着用户增加而带来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等情况,引发大量消费者投诉。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
在共享单车运营过程中,用户是一大主体,也是一大问题。共享单车最主要的使用需求时段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满足公共交通(地铁、公交)使用人群去往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骑行需求。然而,由于大量的需求聚集,人们在地铁口、公交站附近无法存放单车的地点大量无序停放单车,甚至有些用户随意把车停放在车辆通道,其使用文明意识薄弱,丝毫不顾此行为会影响到公共交通。此外,共享单车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用户的责任问题,一些用户故意损坏自行车,将共享单车私有化等问题频发。这些都反映出国民素质问题,如何增强国民文明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如何让国民参与到共享单车有序发展之中,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由政府与市场引导良序的社会治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共享单车治理中的选择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不是仅靠单独一方能够完成的,须由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主体共同参与协调治理才能实现共享单车的长效发展。
首先,政府需起到规范引导的主导作用。一是明确共享单车管理的责任部门,谁有权力进行单车的治理就必须有相应的问责机制,明确政府规范管理、企业规范运营和市民规范使用的原则,促使三方面形成合力。二是建立健全共享单车的质量标准制度与市场准入机制,对车辆投放总量的有效控制手段、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分担都要有具体的规定,維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要有相应的市政道路规划,加强设施和道路建设,彻底改变以机动车为主导的规划思路,改善单车出行条件。从硬件设施上进行路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新建自行车专用道、便捷过街设施,推进城市绿道建设等;从软件方面则主要包括出台有关政策或法规,明确自行车路权,制定自行车行驶规范和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一方面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将自行车出行规范化,以便将其正式纳入公共交通体系。四是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公民素质。政府有关部门对私占、蓄意破坏单车、轮停乱放、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并记录在其诚信档案中,并通过舆论引导和宣传,加强公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共享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减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其次,市场需在法律与相关政策之下,有序竞争,长效发展。一是要积极配合政府,落实各项举措,不仅在单车质量上要有保障,也要有技术上的突破。不仅要有合理的投放量,也要有让用户满意的后勤服务保障;二是建立用户信用积分系统、设置信用制度来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并举报违规行为,提高共享单车用户的文明使用意识;三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共享单车出行数据,接入政府管理后台的政企合作新模式,让政府及时掌握共享单车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自行车研究机构、规划院、高校等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企业提供科研运营资金,科研机构作为智库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再将科技成果转换为产品,进行生产经营,促进共享单车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最后,社会公民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政策,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具有基本国民素质的好公民。一是在自身规范使用单车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其他用户行为,坚决制止乱停乱放、换锁、涂改二维码等破坏、私占共享单车的行为,促进共享单车使用诚信体系的建设。二是主动参与决策过程,反应诉求、提供建议,并关注和监督政府与企业能否把公共服务的需求落到实处。三是通过举报恶意用户、投诉违法企业、参与政务决策来完善共享单车管理。
大数据在共享单车治理中的运用
大數据理论已经成为城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柱,在交通拥堵治理、公路改善策略、交通信息分析处理等方面都有应用,借助大数据治理共享单车非常必要,也是必然趋势。
共享单车的投放点与投放量的确定
前期先利用大数据对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分析,在大量需要使用共享单车的可能城市和可能地点进行预测并开始投放试点;在后期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去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共享单车上的GPS定位系统探索用户的地点和路线选择,做出相应的城市自行车道规划,并确定相应的投放点和投放量,实现共享单车资源分配的最优化。
共享单车的智能化管理
可以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的共享单车去获取用户骑行信息,收集大量数据,进而有效降低运维管理的资金投入。同时,通过大数据收集到更多的数据,相对应的通过计算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则会减少,进而管理效率则会随着大数据体积的增大而提升。此外,大数据还具有实时性特征,能够将静态数据予以集中智能化处理,从手机的客户端中以动态的、可视化的图文形式表达出来,实现共享单车的智能化管理。
共享单车的评价机制
利用大数据可以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同时也可以收集用户对单车的使用反馈,在共享单车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形成相互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去追踪单车最后使用的用户,通过消息推送去通知其按照规定停放,初次违规扣除信用分,多次违规便列入黑名单,以实名认证的方式对用户信息进行收集,进而对骑行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用户骑行记录与假期分布进行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去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应并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郭鹏,林祥枝,黄艺,涂思明,白晓明,杨雅雯,叶林.共享单车: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服务中的协同治理[J].公共管理学报,2017(07).
[2]唐美霞.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共享单车运维问题的对策研究[J].电脑迷,2017(09).
[3]杜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共享单车运维管理[J].电子商务,2018(03).
[4]吴沐暄,程楠,李玲.从租金和押金看共享单车的公益性和经营性[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