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洋调式思维下古筝定弦探究

2018-01-19赵星

艺术评鉴 2018年22期

赵星

摘要:古筝以传统五声调式作为基本调式,其调式体系是我国音乐文化历史的积淀,有别于西洋调式体系。本文在一定的音乐学习背景下,反其道而行,结合音乐理论和调式调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将民族五声性调式的各种特征分别与西洋自然大调音阶排列规律、大小调的调性色彩、中古调式旋法进行对比,以西洋调式的视角来阐述古筝的定弦原理。

关键词:调式思维 古筝定弦 五声性调式 西洋调式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55-03

现阶段习筝者依赖调音器定弦现象尤为普遍,离开调音器面对定弦不准或需要转调的古筝就无所适从,既听不准也调不准。与此同时,对调音器的过分依赖成为习筝者对筝曲中蕴含的调式色彩理解受阻,自身具备的音乐内涵也随之退化。更重要的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大多以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作为教学基础,以至音乐专业学生无论西乐方向还是民乐方向,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都偏向于西洋乐理思维方式。本文即针对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根深蒂固的习筝者,用西方调式思维来论述古筝定弦的原理,让读者通过对比能更直观的理解古筝定弦,解决好古筝定弦、调音的问题。

一、结合自然大调音阶排列规律看古筝定弦

在讲解古筝定弦之前,先要阐述固定调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概念,简单来讲,用十二平均律中的相对固定各音音高来记谱演唱,即为“固定调唱名法”;以相对音高中的任意一音为主音按大小调音阶的音程关系排列的音阶,即为“首调唱名法”。

在中国音乐理论中,民族五声调式用的就是“首调唱名法”。具体音程排列关系为: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五声调式是以在一个相对主音基础上构建的固定音程排列顺序的音阶为原则来决定调式的。下面我们以首调、固定调唱名法为前提来讲解古筝的基本定弦。

(一)从五声音阶入手,以古筝基本调——D大调为例

从对比中不难看出,理清了音阶变化隐藏的音程关系,就找出了五声调式调弦和西洋调式调弦的共通处。

(二)从西洋调式入手,以C大调为基本调式

以C大调开始,通过改变古筝琴弦中个别乐音音高与其相邻乐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从而演变形成其它调式。在将各调号调式音阶汇总排列呈现的音阶关系中,在古筝音阶排列的“宫商角徵羽宫”都用首调唱名法记谱为“1 2 3 5 6 1”,而所有调式中音阶排列的乐音其实际音高都与固定调中的实际音高相吻合。如:G大调,主音为5,其实际音高即为5,构成的五声音阶则是以5为宫音,按照“宫商角徵羽宫”音阶中相邻乐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构成的G宫调五声调式。依据各调调式和音阶旋法得出古筝中调式转换的顺序和乐理中升降调衍生圈顺序是一致的。

如图所示: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我们在音乐理论中习得,自然大调音阶系统是由C为基本音高,按照五度相生原则向上生成了G、D、A、E、B、#F、#C等以此类推的升调循环圈以及向下生成的F、 B、 E、 A、 D、 G、 C等以此类推的降调循环圈,而五度相生原则对于我们的五声民族调式同样适用。在古筝的音阶调试中可以通过大调升降记号个数的依据推算所要调试的半音音高以及个数。

图中各类信息的对比,清晰呈现了以传统音阶调式为基础的21弦古筝转调定弦的原理过程,即:

原调的主音降低半音作为新调的三音,如 C→G→D→A→B→E

原调的三音升高半音作为新调的主音,如 C→F→

B→ E→ A

通过此数据可以清晰地体现出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代表,其中蕴含着祖先留给我们渊博的音乐理论及律学知识,西洋自然调式系统的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古筝来进行阐释。

二、结合中古调式看古筝定弦

(一)五声调式中的古筝定弦

1.五声调式音阶排列中旋法的特点

我国民族五声调式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主要框架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阶体系属于两大调式体系之一(调式一般分为大小调和五声调式两种体系),它们的调号相同,音列相同但主音不同,即为同宫系统调式。

2.在古筝曲定弦中的应用

在传统五声调式中同宫系统调式在民乐中的运用十分廣泛,古筝定弦大多即是采用传统五声调式音阶排列。

在现代筝曲的创作中,很多著名古筝作曲家们都在致力于五声调式体系旋法的研究与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筝曲定弦的创新与尝试。以《山水》为例:

作品虽然采用非常规定弦法,但依然遵循了五声调式音阶旋法的原则,将五声调式以主音相同,调号不同,音列不同的排列方式,建立在D大调基础上将五声调式音列中的四种调式相互融合排列而成。

为便于读者理解,以C大调,C为主音为例:

将五组音阶拆分排列即为:

以此类推,通过五声调式体系旋法将五种调式建立在不同的调式中可以勾勒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音阶类型,其调性功能要比自然大小调所建立的音阶种类更加丰富。

(二)七声调式中的古筝定弦

1.七声调式音阶排列中旋法的特点

我国的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偏音,使之成为由七个不同的音构成的调式,根据加入的偏音与相邻乐音建立的不同音程关系将七声调式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清乐七声调式,由五声调式加清角(又叫“变”,“变”指将上级音高降低自然半音)和变宫而成,用于民间音乐和民族特点的音乐创作,与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

第二类:雅乐七声调式,由五声调式加变徵和变宫而成,古代用于宫廷宴享或朝会的乐歌创作,后期多用于戏曲。

第三类:燕乐七声调式,由五声调式加清角和闰(又叫“清羽”,“清”指将下级音高升高自然半音)而成,由西域传入,多见于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创作中。

我们所知道的中古调式是欧洲中世纪罗马时期由教会音乐而产生的一系列调式,也被称作“教会调式体系”,在西方自然音阶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小调从其中发展而成,属于西方的民族调式。

七种中古调式系统结构依次为:

根据调式罗列,独立对比两者,可以发现我国的民族调式体系与西方的中古调式的音阶结构的转换和发展如出一辙。然而通过两个体系旋法的比较得出,两者区别在于:

(1)我国的七声调式有正音、偏音之分,偏音不可作为调式主音构成调式,而中古调式则无正音、偏音的概念。因此,我国的七声音阶依然是建立在五声调式的特性之上的即为五声性七声调式音阶。

(2)五声性七声调式其旋律是以三音组、具有代表性的三度音程为基础,而中古调式则多用七声音阶、分解和弦的形式进行。

2.在古筝曲定弦中的应用

在现代筝曲的创作中,部分作品突破传统五声调式定弦被称为“人工调式”,其中加入西方大小调的音程元素的音阶尝试深受学者喜爱,以《西域随想》为例:

作品采用五声性七声调式的两种音阶相融合变形,是不完全八度周期旋法的人工调式,属于非五声性调式音阶,根据乐曲自身的需要定弦,具有浓郁的新疆音乐风格特点。

三、结语

总之,不能一味依赖调音器而要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古筝定弦,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十分必要。在以西洋调式思维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将五声性调式与西洋调式对照,阐述五声性调式和西洋调式之间的相通之处可以看出,对音阶调式排列的正确判断及音程关系的熟练计算更有益于理清定弦过程中的音程排序关系,提高定弦质量。熟练掌握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异同,我们可以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运用,从而对中国音乐、乐器的研究向更深层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锳.基本乐理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海洋.民族五声调式在古筝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2,(02).

[3]赵毅.古筝移码转调法乐理探析[J].武汉音乐学院學报,1995,(02).

[4]林怡.试论筝的移码转调[J].音乐探索,2010,(04).

[5]李利飒.王建民筝曲创作中调式音阶的创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