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弗朗士·哈尔斯的“肖像世界”

2018-01-19王华旗

艺术评鉴 2018年22期
关键词:肖像画

王华旗

摘要:哈尔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艺术突破了生活本身设定的迷局。与普通的画家不同,哈尔斯年轻时对修辞和文学的热爱,赋予了他诗人般的气质,对笛卡尔哲学的理解也转换着他的绘画观念,他远远越出了描摹客体的边界,使自己的绘画具有了某种抽象的因素。同时,他的绘画又具有前印象主义的性质,对人物瞬间神情的定格和对内在性格的挖掘,是来自更加深沉的画学思想,晚年的凄凉贫穷仅能说明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超越了常人的理解和商业社会的主宰。与他比肩的只能是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师与圣徒,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创造样式、引导时尚、融汇传统、泽及后人,而非妥协于尴尬的现实。

关键词:哈尔斯 肖像画 即兴式视觉表达 油画笔触 直面真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31-02

一、即兴式的视觉印象

哈尔斯的油画作品与其同时代绘画相比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于其画面展现了随性的、短暂的印象以及模特天真率性的风貌,这经常赋予画面一种鲜活的“即兴式”的动感。由此传递出的即兴式印象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个从属于回忆的图像,基本上依赖观者想象力的发挥,是一种微妙的错觉感。

这种记忆性的图像不能如同照相一样,达到对真实情景的瞬间保留和记录,但是画家个性化的感知却被定格下来,这需要画家拥有非常高超的捕捉客观物象的能力,既需要根据具体情景来随机调合色调,又要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最深刻的体察,并选择最恰当的视角和姿态予以传达。可以说,哈尔斯作品的“即兴”特点的背后,更多的体现了画家的深思熟虑,这是一种比纯粹复制现实更接近真实的艺术方式。

这与同时代的其他绘画大师的作品有些不同,他们在进行创作时,经常用钢笔、粉笔或油画笔勾勒出构图、草稿和重要的基调。哈尔斯及其同时代画家所创作的的所有油画作品,在技巧上大多是由一套固定的步骤组成。首先是描画的基本色调,通常是更容易吸收的粉蓝色色调,画家通过此步骤,得到他想要的一致性的色调基础。但在哈尔斯的油画作品上,这个色彩基调通常会根据光线各种程度的变化,呈现出从橙色、红棕色到灰棕色的渐变,而非统一的基本色调。底色的不同程度的色彩渐变与明暗对比被强调出来:所有明亮的色域都跳脱出来,深色的区域则向背景深处退后,半透明的色域排比使深度错觉營造的十分具有吸引力,同时厚涂的色调也创造出了色彩的错觉。而这比传统的技法更为直接,也能够使传递感觉更为迅捷。这些特殊的技法都加强了哈尔斯画画的“即兴”感觉。

二、创造性的油画笔触

哈尔斯的笔触明显不同于同时代画家的表现技法,而是具有表现性的绘画性格。在一个具有写实性的平滑笔触所主导画面的时代,哈尔斯个性鲜明的笔触或许显得过于概括,但与近乎本能似的精确表现联系起来,便营造出了整个画面的精致感觉。这种看似随意运用的笔触,实际上展示的却是敏捷机智的审美感受和刻画能力。这使研究油画技巧和艺术史的专家能手倾向于断定哈尔斯是审慎地、精心地、一步接一步地塑造着他的形体,从而创造了一种惹人注目的、有棱角的美学符号。

哈尔斯的油画笔触通常按照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组合:通常以对角线的方式从右至左向下移动,偶尔以相反的方向交叉排置,这种方向组合伴随着基本色调的描述,营造强烈的视觉张力。有时,这种断断续续的线条在不同程度的光线和色调的表现之间,显得并不贴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光的反射和暗调的阴影却又能够被这些交织的笔触神奇的协调起来,创造出一个轮廓分明的图像。这让人感到哈尔斯仿佛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他赋予了油画作品以轻快跳跃的节奏和韵律。

三、戏剧性的画面传达

作为一个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的油画家,哈尔斯从来不将肖像画看作是一个孤立的绘画题材,他的作品事实上沟通了肖像画和风俗画的边界,这两种题材的特点被巧妙地柔和在一起。虽然哈尔斯的作品多为单人半身肖像,但却经常引发欣赏者的丰富的联想。从作品的情景来看,似乎还有其他的人物围绕着表现对象,画面往往构成了一个情节,从而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氛围。

这种戏剧性的氛围与同时代绘画的舒适性意涵在审美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例如:当传统手法表现一个年轻人时,通常将他们画成牧羊少年或者手持乐器的少女,这些作品通常都极具诗意。而哈尔斯则反其道而行之,捕捉表现对象的疲惫的,或者冥想的,或是倾听的瞬间。哈尔斯刻画冲动性的动作,这可能是从历史题材中汲取的灵感,因为历史画家力图以确定的运动来捕捉和表现叙事性的场景。

他以爽利笔触构建的骨架概括了人物的行为举止,主人公被故意强调的动作和冲动的神情组合起来,优美的画面给欣赏者带来了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这使作品看起来相当具有吸引力。

四、直面真实的观察视角

英国当代美术史家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1949-)曾经在著作《注视被忽视的事物》中谈到:“荷兰画家有一个突出的地方是,他们作画时似乎没有那种要显示个性语汇或个人风格的欲望;如果有的话,那也是极偶然的结果,而非举足轻重的目标。对于图像,他们真正有所要求的是忠实地重现在创作时所花费的功夫。画家的劳动显然不是受灵感左右的,而是一种不见波澜的技艺,无所谓‘高潮状态。这体现为一种实实在在的、高度专业化的风格,这一风格包含这样的假定:由于技巧可以驾驭自如、画家的劳动也就能计量和定价了——这丝毫没有让画家觉得不自在。通过那种可以信赖而又不动声色的透镜,画家观察和表现着他们处身其间的物质文明中的富裕景象——不管描绘对象是极为便宜的抑或是价值连城的,都给与同样细腻而又冷静的刻画。”

实际上,这指出了包括哈尔斯在内的荷兰画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意义上的位置设定,即画家本人并不是世界的体验者和冥想者,而是世俗生活的记录者,这种记录没有进入画家的私密视角,从属于完全观化的判断和想象,而是和现实世界保持着永远亲密的距离,使图像不因为第三方式的位置感而显得过分的疏远,以致于沦为个体思想的呢喃,或者具有了宗教般的神秘感。

但与荷兰其他现实主义画家不同的是,哈尔斯对真实概念的理解相當不同,哈尔斯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于视觉价值的洞察。哈尔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感知的依赖胜过了对观察的强调,很多肖像画作品让人惊讶的是氛围和情境传达的真实,只有当我们第二次仔细审视时,才会留意画家的技巧是多么与众不同,这是他与同时代的肖像画家的根本区别。而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哈尔斯对真实的理解又蕴含着主观主义认识论的倾向。

而我们从诺曼·布列逊的论述中还可以得出哈尔斯绘画中“真实”的另一语意,即画家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反映和形体的塑造很少修饰美化的成分,这是一种冷静理性的创作视角。哈尔斯成功地将自身隐藏起来,注意力投入到日常性的、琐碎的生活方面,在他的绘画焦点中,可能缺乏矫饰的激情和抱负,也没有超越世俗的愿望。虽然不受抑制的观察在17世纪可能意味着缺乏足够的教养,而且哈尔斯也不得不按照雇主的期望进行创作,但他的作品还是如同他感知到的一样,那些人物在无论是华丽或是粗陋的服饰下,经常表现的是一种粗鲁的性格特征。哈尔斯很少美化或修饰,而是选择了直面美学的美学态度,这是对学院派标准的挑战和轻视,然而却更具有心里真实意义上的吸引力,也更适合哈尔斯那种豪放的近乎写意似的试验性的笔触表现。

五、结语

哈尔斯以画笔忠实地记录下了荷兰取得民族独立初期的时代气息。狂欢痛饮的场面,尽兴地弹奏乐曲的歌者,诙谐幽默的军官、刻板僵化的管理人员,使哈尔斯的创作进入了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双重维度,具有了史诗般的浪漫情怀。历史的朦胧雾霭也从来没有使那些人物的面孔与神情变得晦涩不明,相反,他们似乎已经进入了生命和宇宙的第四维空间,可以从画面中直接跳脱出来,与欣赏者面对面亲切的晤谈。他消解了宫廷人物肖像的矫揉造作,也没有使那些世俗的人物显得落寞与猥琐,而是从平凡中发掘熠熠生辉的性格亮点,使每一个人的生命属性都沿着自己特殊的轨迹滚动。

参考文献:

[1]韩雪岩.17世纪荷兰肖像画大师与哈勒姆画风[M].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2][英]诺曼·布列逊.注视被忽视的事物[M].丁宁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3][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梵高.给提奥的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肖像画
曾鲸与汉斯·荷尔拜因肖像画比较研究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肖像画
糟糕的肖像画
肖像画
硬币上的肖像画
为什么钱币上多肖像画
为什么中国的肖像画叫“写真”?
肖像
英国画家L.S. Lowry肖像画创拍卖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