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8-01-19王雪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王雪娇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发展迅猛,全国高职院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数量骤增,该专业相关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此,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提升该专业的生源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抽样,选择了全国东、中、西部9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层次高职院校,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开展了深入研究,分别得出了可控和不可控两大类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生源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21-0061-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28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一、问题提出

生源质量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近年来,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处于竞争的劣势,其生源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生源质量的研究得到了相关院校和研究者的关注。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是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主要来源,同样面对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势。王云飞认为,由于高校扩招和择校风的影响,幼师专业取消了入学面试关,并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从而把本应关在门外的生源纷纷招了进来。同时,在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全国高职院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数量骤增,所以,即便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之间仍然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生源竞争。张雪苹提出,急剧下滑的生源质量必然会从源头上严重影响我们整个幼儿教育事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对我国整个幼教事业以及下一代儿童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而必然会动摇我国基础教育的根基。这是我们不能不警醒,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和解决的。因此,作为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生源质量。故本研究对影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的各项因素开展研究,以期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实施提升生源质量的各项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通过抽样,选择了全国东、中、西部9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各地区分别选择1所国家示范(骨干)校、1所省级示范校、1所非示范(骨干)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9所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招生就业处负责人、2017级新生分别开展了质性研究。其中,研究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9人,招生就业处负责人9人,2017级新生每校按高考成绩分为高、中、低三组,每组随机选择1人,每校3人,共27人。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研究工具为访谈大纲。本研究使用的访谈大纲从相关文献中得出,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访谈大纲,并在正式访谈前进行了预访谈3人,通过不断修改,得出正式访谈大纲,用于资料收集。访谈大纲的内容均为开放式问题,遵循半结构化的访谈原则。访谈结束后,请受访者就访谈经验提供评估性的反馈。

(三)研究过程。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首先对专业负责人、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和2017级新生代表进行电话或网络约访,确定访谈时间。从中随机抽取3人进行预访谈,用以完善访谈大纲。实施访谈后,将访谈录音整理成逐字稿,通过微信、00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发给受访者进行信度评估。最后,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构建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影响因素模型。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译码程序,将数据转化成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成有系统的结果和理论。译码是一种把数据分解、概念化,然后再以一个崭新方式把概念重新组合的操作过程。扎根理论的研究法的分析部分,是由三种主要的译码过程所组成: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及理论译码,通过三种译码过程使得原始数据逐渐概念化、范畴化,再对原始数据的交叉检验与验证,使得理论可以确实的建立。

根据本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两个大类,即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即高职院校是否可以控制调节该因素进行划分,其中,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招生计划投放、专业品牌特色、宣传方案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就业优势,不可控因素则包括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招生政策和招生制度、其他教育竞争、考生人数减少、社会风气、地理位置、学生兴趣爱好、亲友推荐、其他因素。整理并说明如下。

(一)可控因素。这一类因素是高职院校自身能够控制和调节的变量。

1.招生计划投放。一般来说,各校招生计划会向学校所在省份倾斜,这不仅是因为高职院校多为地方高校,其公共资源、经费大多来自地方,而且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所以,在访谈结果中看出,专业负责人、招生就业处负责人都会提及本地生源质量的重要影响。综合来看,发达地区或高考成绩较高的省份其生源质量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或高考成绩较低的省份。如山东、四川等省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分数线平均在300分左右,而黑龙江省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平均在200分左右。所以,这提示我们可以在未来招生计划投放时,适当调整招生计划中省内、省外的比例。

2.专业品牌特色。该因素是三类访谈对象均有提及的重要因素。许多新生表示在考虑该专业择校时,主要是看高职院校的口碑。一所院校的专业是否有特色,有品牌效应对其发展十分重要。专业负责人和招生部门负责人也意识到品牌特色的重要性,对专业的特色大多有较为清晰和鲜明的定位。品牌特色越突出,口碑越好的学校相比较来说,其生源质量越好。

3.宣传方案制定。通过研究结果发现,9所院校中8所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9所院校在招生阶段时,一方面都会开展传统的现场宣传、电视宣传和纸质宣传册,另一方面还会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招生宣传,如通过网页、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但9所院校的招生电子宣传资料制作精细程度不一,有的院校其专业宣传是大量文字辅以少量图片,有的制作了非常精美的相册配以文字说明,有的则外包给制作精良的广告公司。从宣传效果来看,同省份内或邻近省份的高职院校相比较,方式越多样,制作越精良,其宣传效果越好,对其生源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4.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新生的访谈结果可知,对于学生及其家长来说,相比高职院校的专业水平、教师素质等不太容易找到或评估的资料,实训基地作为硬件设施,是比较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能够提供较好的校内外实训的院校,其专业的综合实力较强,这也是促使学生选择院校的重要因素。

5.就业优势。学生就学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一份好工作,所以,三类访谈对象都有类似地表达:以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范围越广,就业质量高,待遇好的高职院校,学生更愿意报考。在当前的就业压力现实下,学生和家长不仅要看学校的牌子,更要看就业是否存在优势。

(二)不可控因素。这一类因素是高职院校自身不能够或不太能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可细分为三方面:社会环境方面、院校自身方面、学生个人方面。

1.社会环境方面。这一方面因素包括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招生政策和招生制度、其他教育竞争、考生人数减少、社会风气。其中,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得到了较多的政策保证,使得招生、就业数量和质量总体均有所提升。其他教育竞争不仅包括本科院校竞争,还包括境外院校的竞争、其他类教育的竞争和其他专业的竞争。对于考生来讲,现在高考分数400分左有的考生是可以报考本科院校的,或是经济实力较好的考生选择到境外的高校学习,所以,这些因素都对高职院校产生了冲击。特别还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大多有学历至上的思想观念,很多考生及亲友会有能去本科为什么还要去专科的想法,所以对400分以上的考生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最后,我国适龄人口的减少是所有院校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院校自身方面。对于院校自身来说,地理位置是一个很难控制、改变的变量。院校所在省份经济水平、基础教育质量,也是影响高校招生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较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集中在发达省份,除了高校自身的质量以外,其所在省份所拥有的更优质的就业机会,也是吸引其他省份考生涌人的原因。

3.学生个人方面。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和周围的亲友推荐等因素同样影响着对院校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本人的兴趣爱好和亲友推薦等因素而选择院校的情况在高分段学生中比例较高,结合之前提及的社会环境因素,高分段考生是可以选择就读本科院校或其他类教育的,在兴趣爱好或亲友推荐的影响下才比较可能选择就读高职院校。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由于报考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未能被录取而在现在的院校就读。

四、小结

对于每一个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提升生源质量都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提升生源质量时应把握好可控因素,如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加强专业建设,形成良好的专业口碑,具备鲜明的专业特色;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专业招生宣传方案,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对专业进行宣传,特别是利用现在的网络信息资源,提升专业影响力;扩大就业的范围,提升就业的质量,提高就业的待遇等等。

参考文献:

[1]王云飞.职业中专幼师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12).

[2]张雪苹.对武汉市幼师生源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33(11).

[3]黄蕊.高校应届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探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