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2018-01-19黄胜青
摘 要:小学是学生接触美术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美术教师应当做到积极且正确的引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性的基础,美术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以及眼界的开拓。小学美术教育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也是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观察力的初步铺垫,对日后的审美养成也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一、 引言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课程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当审时度势,创新式教学、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关注点、好奇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和启发。因此应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提升学生对审美教育的认识
审美教育在小学生美术课堂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它关系到小学生在以后生活上对美的认识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因此小学生课堂上的审美教育不仅要从学生的视野上进行改变,还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变,认识到审美的重要性。从教学的最初开始,将审美教育落实到学生的美术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收获到美的感悟,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格。具体从思想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改变,就要从审美涵盖的两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引导学生想象美的景象,从感情上理解美好的事物。第二,培养学生不能单独地对美的事物进行评价,从综合能力创造美的形成。为此,教师必须自身具有较高的审美认识和理解,提升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和特点挖掘美术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美的事物,让学生在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
三、 引导学生培养美术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小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为一种艺术课堂,往往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因此小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就尤为重要。课堂兴趣是提升任何一门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让小学生对美术课堂感兴趣,才会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比较大的动力,进而提高对审美能力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地挖掘美术知识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在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美术的学习和接受停留在好奇心上,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教学的方法,采取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小学生在学习《春天的畅想》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说出自己观点,教师对学生的想象进行指引,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也可以带学生在学校的周围进行一次踏青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描绘出来,学生通过对春天的花朵、小草以及树木的描绘,体会到美术的奇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 通过自然领会审美
美术课堂上的描绘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真正的美好的艺术来源于自然。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审美意识的时候要以自然为主,切近生活,让学生在自然和生活中学会发现美的存在。这就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此外有观察力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感受美好的事物。教师也要时时刻刻为学生提供一个美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发现美。
学校的校园是小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环境,校园的景色在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中交替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校园让学生通过自然领会审美。比如,教師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写生,将美术的课堂放在校园里进行,学生通过对校园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景象描写,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通过观察校园的景象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兴趣。这种将美术课堂带到校园的教学发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欣赏大自然的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自然美与艺术美存在的关系,对于学生对审美的领会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
五、 对美术的审美进行讨论
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就会有不同的美展现,合作讨论美术的美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合作讨论,可以将每个学生观察到的或者欣赏的结果与其他学生分享,由于不同的学生,生活背景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对作品的欣赏的结果也不同,通过对其他学生的分享,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审美的理解,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制造合作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讨论,并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交流,真正地体会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 利用教学用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制作一些课件,或者带一些作品到美术课堂中去,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身心中陶冶情操。比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展示一些经典的作品,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审美,另外用多媒体软件配上音乐和这些作品的介绍以及景色描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在作品里,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去,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陶冶情操、熏陶心灵,带学生在自然的海洋里徜徉。这种将美术课堂和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学生欣赏作品以及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提供了便捷,提高了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的质量以及学习效率。
七、 结束语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角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好的事物,从而研究出适合学生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达到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伟琳.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137.
[2]周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172.
[3]杨爱霞.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2):68.
[4]王力军.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46.
作者简介:
黄胜青,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胡文虎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