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19徐主年王德元
徐主年++王德元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缺乏家庭教育,在学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丧失,甚至存在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主要是失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乏、政府不作为和社会的忽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提升。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政府职能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相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出现心理问题,亲情缺乏导致生活问题,监护人疏于学习介入而导致学习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有着较为突出的特征,在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常为其祖父母。这类人群的文化水平多数低下,且忙于农活,导致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来指导和帮助孩子。调查显示,超过74.6%的留守儿童没有人监管,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现象。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大多无法及时解决。
(二) 学校资源不足
在教学资源方面,农村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严重不足,教育设施不健全,且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完善的教育和引导。农村学校得到的资金支持不足,更不能吸引优秀教师来此工作、生活,普遍表现为老师少、学生多、有理论无实践的局面,整体上无法保障留守儿童应享有的教育资源。
(三) 学习动机改变,违法犯罪严重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5.9%的留守儿童表示很强的孤单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使其学习动机发生改变,学习成为感情需求,在家庭无法获得情感慰藉和陪伴的情况下,就会转而向学校寻求这种感受。长期缺乏关心和监管的情况下,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逃学和厌学的情况,严重的会过早辍学,在留守儿童中,很少表现得成绩优秀,超过四成的学生成绩较差,约四成的学生为中等偏下的成绩。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留守儿童因监督、管束缺乏,极易受到不法分子诱惑而走向歧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高达41%,而在辍学留守儿童中,犯罪率更是超过了90%。
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失衡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乏、政府不作为和社会的忽视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家庭教育不足
良性的家庭教育是提升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健全的家庭会给予孩子细微的关爱和照顾、全面的教育,以此促进孩子优秀心理素质的形成。但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祖父母也无法给予更多的帮助,使其处于放纵状态。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监护人的教育缺乏耐心更使孩子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其他监护人对孩子的关心通常只是停留在物质生活层面,而很少涉及教育,更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表现出不思进取和缺乏上进心。
(二) 学校教育失衡
调查显示,农村学校开设的课堂通常只是语文、数学等主课,单一的课程和课时分布失衡无法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美术、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每周通常不会超过一课时,在安全相关的基本法律方面,根本没有相关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农村学校只是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表现得单一、陈旧。这种失衡的教育模式下,学校缺乏与监护人和家长的沟通,教育缺乏针对性和人性化,缺乏对学生心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关爱和帮助,严重阻碍了儿童的身心协调发展。
(三) 政府和社会管理不利
基层政府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会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这就无法重视留守儿童。部分基层政府将留守儿童的划为村民私事,认为其没有义务帮助留守儿童,并未认识到留守儿童也会极大的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基层组织弱化也使其无法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会导致常住人口急剧减少,村委会职能弱化,工作积极性降低,只是停留在传达指令层面。
基层政府在留守儿童问题上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政府下发到农村基层组织的资金较少,仅能维持基本公务开销,基层组织在为留守儿童建设教育环境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全面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政府也积极开展各类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但都不能获得很大成效。
三、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的对策
(一)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亲子沟通
作为第一监护人,父母要提升监护质量,履行监护义务。父母在外出务工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尽管能赚取更多钱财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但缺乏关爱可能导致孩子的内向和自卑。父母在务工地选择上可尽可能地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或是一人务工,最好母亲留在家,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照顾和关注,实时掌控孩子的学习动态。同时也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和校正孩子心理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积极培养方式来开发潜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二) 健全学校教育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责任更重。学校应通过建立档案来全面了解学生,记录他们和父母的详细信息并及时回访、反馈。其次,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会议机制,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从学生的近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学校还赢多组织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最后,应完善教育设施,可通过寄宿制来集中管理。安排更多的教室来与学生沟通,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通过关心、关爱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 强化基层政府职能,关注留守儿童
出现留守儿童的本质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民水平,发展农村经济来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也能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政府应加大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寄宿制学校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强学校周边管理,避免留守兒童受到不良场所的侵害,为其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政府还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做起,使其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让孩子进城学习。加大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育机制,以此来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03):13-29,188-189.
[2]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王水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2):319-323.
作者简介:
徐主年,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九年制学校;
王德元,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五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