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8-01-19王多喜王德元
王多喜++王德元
摘 要:小学作为人生起步阶段,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小学生性格品质和优秀品德的培养,是现今教育关注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德育工作逐渐被大家重视,小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小学生身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多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 引言
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作为祖国和家庭的希望,人们在孩子身上寄予太多期望,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刚开始发育,刚开始学习和认知这个世界,就担负起强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面对社会上各样的诱惑,缺乏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长期的压力和困扰无法宣泄也导致很多小学生出现行为和性格异常。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直面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多沟通,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的問题,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对其品德和性格建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性格问题
在现今的小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性格差异造成的。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强势的家长不注意给孩子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直接的、命令式的教育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家长的要求,按照大人的规矩办事情,使孩子自己的内心想法长期受到压抑,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懦弱,做事情缺乏主见。还有的孩子则是长期被家人宠溺,养成骄纵、任性的性格,当他们的想法不能如愿时,就产生逆反心理,不配合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不服管教。有的孩子则没有安全感,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不能独立的应对生活和学习。
(二) 厌学问题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各类特长和课外补习课程,繁重的学业给小学生们造成巨大压力,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压缩的几乎没有,孩子缺乏释放天性的机会。面对家人的期望和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小学生们只能选择默默承受这些学习压力,长期下来积累的心理矛盾会逐渐恶化,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应有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严重时学生甚至出现不自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消极的心理,有的学生还会选择逃学。
(三) 交往障碍
学生之间的学业竞争、能力攀比,会让一些小学生产生挫败的感觉,有的小学生胆小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有的长期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比较大,很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不会正确处理情绪,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抱怨或者发火,有的甚至产生破坏或报复情绪,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有的小学生还会出现暴力倾向,在学校没有朋友,逐渐被孤立,出现交往障碍。
(四) 焦虑心理
有的小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不由自主的紧张压抑,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有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常为一些小事烦躁,对于同学之间或者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异常敏感,会莫名的感到紧张、恐惧等,有的小学生很容易哭,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无助、焦虑。有时候面对学习的压力,内心担忧,甚至出现失眠等症状,这样的现象都是由于焦虑心理造成的。
三、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面对小学生经常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的给予小学生帮助和心理疏导,让小学生能有倾吐心声的机会,化解心理疑问,让小学生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正确的认识,适应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发育,在理解和思维方面逐渐地成熟起来,发展出健全的健康的人格素质,能有效的调节情绪,保持自身精力,更好的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一) 在学校开展心理科学宣传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学校多开展心理科学方面的宣传活动。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可以吸引小学生,采用形象的动画人物和新颖的故事情节来讲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并吸取教训,正确的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扰,以一种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去解决这些烦恼,不让坏情绪和坏脾气蔓延,明辨是非,真正的化解不良情绪,改变不好的心理习惯和性格。
(二) 家长多学习多了解孩子心理并给予积极帮助
作为家长,除了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以外,还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以平等的角度对待孩子,小学生虽然小,他们也有表达自己的权力和诉求。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小学生心理知识,学习和掌握帮助小学生化解内心困惑的方法和技巧,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发现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时,积极的提供帮助,缓解孩子的内心压力,做孩子的知心伙伴。家长伴随孩子成长的左右,家长的关爱和帮助能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通过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相信孩子的小学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心理也会发育的越来越健康。
(三) 教师关注小学生心理状况
小学生主要是在校园接受教育,不管是哪一类教育方式都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小学生需要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开展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问题应该有技巧的帮助学生,不能只是批评管教,要引导学生化解压力,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自我,完善品德。当小学生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时应及时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状况,查明原因,给予学生正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有条件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记录成长经历,更多的关爱学生。
四、 结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小学生无论在生理发育还是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大人的引导和帮助。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格、品行及道德观念,塑造阳光、开朗、乐观的心态,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协作,为孩子们营造出健康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让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柠.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策略探究[N].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09-110.
[2]葛彩玉.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25):176.
作者简介:
王多喜,王德元,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五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