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18-01-19张建梅
张建梅
【摘 要】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产生;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综合训练的实施,使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更进一步,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他们就掌握探索知识的主动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主动性;畅所欲言;有效活动;综合训练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现在教育学也认为,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即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一、畅所欲言,让学生“乐学”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行。”新课标也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討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我让学生在课前讲故事。我启发他们在自己讲完后,和其他同学互动一下,于是他们在讲完故事后,会提问一些同学,问问他们有什么感受,如果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同学不仅能谈到对故事的看法,还能想到对自己的启发和今后要怎么做。有的时候由于意见不同,两派各抒己见,几乎吵起来,同学们心里愈发能够理解真善美,杜绝假恶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产生。
二、有效活动,让学生“好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教学就应该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展以下活动:①找出“楚王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反驳”的相关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②找伙伴分角色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③让学生上台表演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反驳的情景。学生们兴致盎然,忘我的投入到角色中去,这样楚王与晏子的个性形象毫无声息的烙在学生的心中。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综合训练,让学生“知学”
“学者贵好学,尤贵知学。”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语文教学中书面作文是口头作文的加工形式,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太过于缺乏和疏忽,往往只重视书面作文的训练而忽略了口头作文的训练。实际上我们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几句连贯的话,表达一定的内容,往往是词不达意,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没有条理,想到哪说到哪等等,这样的学生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吗?口头作文训练课虽说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但整个训练过程又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其实得到的是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的实施,使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更进一步,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他们就掌握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例如:六年级口头作文训练,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和写作基础,给他一个题目,他会迅速组织思维和语言,进行口头的表达,一个学生表达完,还可以有另一个同学进行另一种文体的表达,还可以以同种文体表达不同内容。同学们思维打开,往往一个题目有七、八个同学争先恐后的练习。然后,课下每个同学再写在作文本上,既锻炼了口语,又训练了作文,可谓一举双得,教会了学生“知学”。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知学”为己任,以终身教育为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出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高素质学生,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延军.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