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鸡肋”变得实用
2018-01-19郭燕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然而从目前的现状看备课成了老师们的“鸡肋”,如何让备课变得有效呢?首先,备课前要对当前学段、当前教材、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有所分析和了解;其次,认真分析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总之,只要备课中带着自己的思考,让“鸡肋”变得实用是可能的。
关键词:备好课;“鸡肋”;实用;认真分析
每位教师都清楚地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同名师闫春晖就说过:“备课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三个转化上:第一个转化是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的知识;第二个转化是把对教学工作的安排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第三个转化是把教师掌握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可见,备课的重要性;可见,备课这一环节是绝对不能够“省”的。
那么如今的老师们是如何备课的呢?一些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备课,每日拿着各种“名师教案”、“备课参考”抄写教案,然后带着“别人的东西”进课堂,这种教案并不能在课堂中发挥真正的作用;还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知道如何备课了,但是为图省事,也直接在备课本上抄写教案,最后备的课和上的课成了“两张皮”,对不上号,这样的教师其实还为数不少。所以,就目前的现状看,备课成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负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去写教案的教师不在少数。备课成了我们的“鸡肋”。那么,如何让备课变得有效呢,下面谈谈我在备课中的一点做法。
首先,备课前要对当前学段、当前教材、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有所分析和了解,要看《课程标准》(教学课程改革的成就关键在于实施,在于把《课程标准》确定的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看《教师用书》、看教材,弄清楚课程目标具体是什么,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可以对教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从而系统地把握好教学目标,更准确地把握好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不会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相信有不少学校教研室在每个学期都会在此方面对老师提出相关的要求,我想说的是:别应付,真真正正地去看、去学、去领悟。
其次,认真分析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我是这样做的:
a. 初次看到课题先想到什么?包括阶段目标、本课属于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哪个知识领域、地位怎样等,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思考本课应达成那些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是哪里。这里是在还没有看到课本编排时的想法,只是一个第一感觉,粗略的想法。
如今的新课标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培养这些就不能再让学生空着脑袋课堂,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这样的学习才有效。作为老师也一样,备课时先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参照,这样的备课才有效,此环节不可小看。
b. 看看课本是怎样呈现的?包括例题分几部分呈现、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以及做一做每道题目呈现的作用,对照自己的之前想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完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的设定。此时是在看了教材的编排之后,比之前有所依据之后做的第二次备课,仍旧只是粗略的想法,但较之前更具体、更准确。此处强调一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参考的教案、名师教案再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每个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划分也不同(因为教案时样面向一个班级,而不是某个个人,此处设想不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所以备课时,此方面不容忽视。
c. 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初步制定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思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而是有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具体的策略、具体的步骤。这时也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自己学生的角度上去想策略、去设计步骤。
d. 带着自己的想法看《教师用书》上怎么说?之所以要这时才看《教师用书》是因为只有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看书才会有更大的价值,这个之前已经谈过。此时,有了自己的思考,对照、对比之后找出自己想法与《教师用书》中的异同,才会真正领悟《教师用书》中“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的内容。
e. 再一次完善目标、重难点和教学过程。这里是第三次备课,在带着自己的想法看《教师用书》后又会产生新的想法,又会对教材的理解更加准确,此时再一次备课应该是比较成熟的想法了。此环节也是提升自己备课能力的最重要环节。
f. 看优秀课例。之所以在此时才看课例,是因为只有在深入地分析了教材、目标、学生之后才会知道取舍、知道轻重、知道深浅,将有用的、好的内容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案当中。这与之前提到的“抄写教案”完全是两回事,“拿来”有用的,才是好用的教案。
g. 开始动记录自己的教案。
以上就是完成一个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四次备课,教案当然是有时效的。虽然经历了多次备课,但只有在看《教师用书》环节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其他几次都是整理自己的第一感觉,也就是直觉,可能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够了。而最后动笔书写教案时因为有了之前的思考,自然可以快速一气呵成。
当然后期在上课之前还要二次备课,课后还有反思后的修改。
总之,只要备课中带着自己的思考,认真去研究《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材和学生,就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长此以往,自己的教学也会有收获、有积累、有提高。所以,让“鸡肋”变得实用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闫春晖.大同名师.“春”意盎然“晖”之不去.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讀.
作者简介:
郭燕,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博雅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