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光甫与上海银行和海光图书馆

2018-01-19张伟

金融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光储蓄银行上海银行

张伟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是近代中国享有盛名的“南三行”之一,是上海滩上叱咤风云,睥睨一切的著名金融机构。它的创办人和董事长是庄得之,但当人们提到上海银行时首先想起的却是总经理陈光甫,他和张嘉璈、李铭、钱新之一起被称为旧中国银行家的“四大名旦”。陈光甫因上海银行而崛起,上海银行因陈光甫而驰名,陈光甫的名字已经和上海银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上海银行创立于1915年6月,额定资本号称10万元,实则仅7万余元。其中庄得之一人投资2.25万元,是最大的股东,而陈光甫仅入股5000元(其中部分还是庄得之代为垫支),是所有股东中股本最小的。这样的经营规模,在上海滩不要说无法和资本雄厚的外商银行及官办银行相比,就是在私营銀行同业中也只能居于末流。当时数十家私营银行中,连资本最少的中华商业储蓄银行也有25万元资本,故上海银行一开张,即被人称为“小小银行”。然而仅仅十余年间,陈光甫便把这样一家全国规模最小的银行发展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私营大银行,并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无数个“第一”“之最”,他本人也因此被后人誉为“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

陈光甫经营银行,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遵循的是“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烦琐”的方针。他待人处事,讲究诚信,不搞投机,作风稳健,注重创新,相继推出了一元开户,储金礼券,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定活两便等各种新型储蓄方式,并首先在银行业设立调查部以保障贷款安全,第一个开出旅行支票,第一家办理铁路押汇业务,最早使用机器记账,在私营银行中最先从事外汇业务和农业贷款等。这些方便顾客的举措在中国金融史上都具有创新之功。陈光甫花费心血最多的还是在对人才的培养上。上海银行开办之初,他就有了一整套的思路。1916年,陈光甫在银行开办次年就在盈余款项下提取了900元,1917年提500元,1918年、1919年各100元,以后历年都有提取。这些钱都作为训练银行专业人才的专项经费使用。陈光甫先是办实业学校,1929年改为银行传习所,上课科目有英文、国文、国外汇兑、商业组织、银行学纲要、放款与贴现等。陈光甫用人以“任人唯贤”为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真才实用。他还每周随机选择一些职员和自己一起聚餐,席间自由交谈,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借以发现人才。在陈光甫的努力下,上海银行学习蔚然成风,职员素质之高在同行业间有口皆碑。这里有两个较好的例子。其一,著名作家老舍在上世纪30年代初曾写过一篇题为《取款》的短文,对一些银行的官僚作风作了辛辣的讽刺。陈光甫阅读之后马上下令全文翻印,发动全行学习讨论,引以为戒。其二,杜月笙的心腹苏嘉善在临终前,当着众人的面将大儿子托付给杜,恳请杜设法将他送到上海银行去工作,因为上海银行向来以对练习生管理严格而著称。在上海滩不可一世的杜月笙此时踌躇了半天方才勉强答应。因为他知道上海银行任用职员一律招考,不讲人情,他与陈光甫素无来往,又不能随便硬干,此事实在没有把握。这些都足以说明上海银行当年的管理之严及在外界的名气之响。

陈光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自己的求学经历中他深知图书馆对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他曾把创办海光图书馆与创建上海银行、开办中国旅行社相提并举,当作自己一生的三大杰作,由此可见他对图书馆的重视。陈光甫把图书馆的设立当作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1923年10月,陈光甫即以私人藏书在行内开设图书馆,供职员阅读。1933年5月,他正式开办上海银行图书馆,每月拨出专项经费,独立预算,并聘请著名学者宋春舫担任图书馆委员会的主席,具体负责图书馆的工作。宋春舫当年曾撰文,对上海银行图书馆的沿革有较详的说明:“本行之有藏书,远在十年以前。考旧时书目,民国十二年十月,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始以私人藏书,移入本行,首倡之功,为不可没。其后朱成章、杨介眉、郑让予、范季美、杨敦甫、奚东曙、任稷生、伍克家、赵宋庆、G·Balwald诸先生,续有捐存,本行间亦自购书报,以供参阅。其初不过在仁记路辟室庋藏,比迁新屋,设备益周,先后主其事者,有罗迟慧女士、黄仲良、赵宋庆、伍克家、蒋学栋、钱成新、资耀华诸先生。民国二十二年,设图书馆委员会,以春舫为主席,因督馆员整理一过,补其残厥,益以新书,虽甚简陋,亦有可观。其中尤以经济金融一类为多,姑仍旧目,先付排印,藉备检查,以便流通。至于改编类目,缮为定本,需时较多,请待来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二十年史初稿(六)》)本文所附这枚藏书票,合理的推测,应当就制作于1933年上海银行图书馆正式开办之时。票上随意放置的中西文书籍代表着知识,熠熠发光的五角星象征蓬勃向上的精神,两盏蜡烛意味着上海银行服务社会、从细微处着手的行规宗旨。中心部位S.C.S.B几个字母,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英文名称The Shanghai Commercia & Savings Bank Ltd.的缩写。笔者看到过不少贴有上海银行图书馆藏书票的书籍,如郭沫若的《创造十年》、刘大杰的《春波楼诗词》、焦菊隐的《夜哭》、徐訏的《春韮集》等,说明这个图书馆除了购买收藏金融专业方面的书籍之外,对人文科学也是相当重视的。笔者猜测,上海银行图书馆这枚藏书票的制作和使用,很可能是出于宋春舫先生的一手筹划。因为宋先生此时正负责图书馆的具体工作,而他除了是一个著名学者之外,还是一位中外驰名的藏书家,一位藏书票艺术的热心爱好者,他的褐木庐藏书票在藏书票界享有盛名。若细细品味,两者的制作风格也是非常相像的。如果这个猜测属实,那么从制作时间上来说,这枚上海银行图书馆藏书票正好是褐木庐藏书票的“弟弟”。

抗战爆发后,上海银行的业务有了很大变化,但日理万机的陈光甫心中依然没有忘却图书馆这个神圣字眼。他很早就有扩大图书馆规模,创办一所以介绍西方思想文化为主的专门图书馆,并对公众开放的设想。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的时候,这个想法更强烈了。抗战期间,陈光甫先后在重庆和美国两次约见复旦大学教授林同济,探讨创办图书馆的问题,得到林氏的支持。林同济在美讲学期间,即开始为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采购图书,并积极向有关的团体机构进行游说,谋求他们的支持。美国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学术团体纷纷向海光捐书。附图这枚藏书票即是美国米尔斯学院图书馆捐赠书籍给海光的信物,上面写道:美国米尔斯学院捐赠中国西方思想图书馆。林同济结束在美讲学返沪后,1948年,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在上海正式建立,馆址设在番禺路209弄16号,聘请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博系主任汪长炳主持馆务。图书馆初建时藏书1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6000余册,中文书籍3000余册。外文图书中以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类书为主,包括许多外国哲学家、文学家的原著全集,马克思的《资本论》德文本,鲁迅的《阿Q正传》英译本等也在其中。内还有一些中国政界名人捐赠的书,如孔祥熙、张嘉璈、张君劢等,书上都有他们的捐赠印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52年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上海分行。1953年1月,银行将海光图书馆捐献给市文化局,1959年,上海图书馆接收原海光图书馆的藏书,在徐家汇藏书楼辟专室收藏,并保留了原有的编目、分类、上架体系。今天,海光的图书仍旧在为国家建设贡献着力量。□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光储蓄银行上海银行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动力汽车的基本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从大众慈善到金融市场:19 世纪英国信托储蓄银行的发展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办公总部
大而不倒的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