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作为一种行动
2018-01-19熊缜
熊缜
和朋友们在网络上建立读书会已经两年有余,最近回顾了一下,发现这两年读了快200本书。读书这种行动,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等车坐车的时候,午休还是假日,总要拿本书或者kindle出来看。有点好笑的是,就像追星一样,我怀着一颗小粉丝的心,追着两三位很欣赏的作家,读了几十本他们的作品(还没读完所有),感觉这几位因此逐渐变成了我人生中重要的朋友。
不过这一次,我并不是要谈哪几位作家,而是想谈谈,作家写作和读者读书这一静默的遥远的交流行为,是怎样对我产生了影响。2月底,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时隔四年,终于出版了新书《杀死骑士团长》。村上不愧为畅销书作家,两卷本在日本首印130万册,大量书迷甚至彻夜排队,只为在第一时间拿到这套书。我还没来得及读,只在网络上看到其他人的分享,原来村上在这本小说中首次描写了南京大屠杀和纳粹集中营的相关情况,这在当代日本虚构作品中相当罕见。
这并不是村上春树首次关照历史与现实中的真实事件,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东京地下铁沙林毒气事件,事件造成13人死亡,约5500人中毒。这幕惨剧发生后,村上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采访事件的亲历者,包括62位受害者和8位加害者,只希望弄清事件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那些向人群施放毒气的凶手其实并非犯罪型人格,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是怎样的精神囚笼把这些教徒困在其中。为什么这种体制可以让人变成“非人”?村上春树渴望以这样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国家。采访写作完成后,村上出版了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和《地下Ⅱ:在约定的场所》。2009年。他更在此基础上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1Q84》,这是长达十数年的追问与思考。
可以说,村上是影响了我青春的人物,在中学时捧着他的小说一本本读过去,当时我只是沉醉在那纷繁的虚构世界中。在知道了《地下》的故事后,我对村上作为一名写作者所做出的努力肃然起敬,因此,我对自己的记者生涯做了长久的反思和审视。文字是具有力量的。不管作品形式是否虚构。文学都应该是记录和反映时代精神与时代困境的一面镜子,这是一位作家能教给我的,关于写作和文学的最好的知识之一。
写作和阅读,是一种关心外部世界的方式,当然也是洞察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在这方面,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极佳的作品。美国作家梭罗在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著名的《瓦尔登湖》也是在那里完成的。小时候把《瓦尔登湖》当成名著来读,只觉跟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哪里比得上《红与黑》《福尔摩斯探案集》般精彩。长大后重读,才关注到梭罗式哲学的回味悠长,梭罗哲学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役于物的人生,“因为人们关心的,并不是真应该珍贵的东西,倒是一些使人家尊敬他们的东西。我们认识的人很少,我们认识的衣服和裤子却非常多”。他认为人会在追逐物欲时,忽略了构建人生的更重要的东西。170余年过去,消费主义甚嚣尘上,我们每天接触到最多的文字形式之一就是广告,买这个让生活更美好,买那个让自己更吸引人,我们就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中为物所役,逐渐迷失。
我很喜欢的台湾作家吴明益认为。文学应该是一种抵抗,这是文学家的普遍价值。作为读者,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抵抗这些侵蚀思维的外部浪潮,保持内心世界的清醒,我认为这是作为读者最应该珍视的价值。
谈到这里,想起了去年对我影响颇深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东京本屋》。这本书的作者吉井忍是一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已旅居中国多年。“本屋”是日语,意思是书店,这本书就是作者深度采访了十多间东京书店后结集成册的。其实我平素不大信赖非母语写作的作家,读《东京本屋》的体验却是+足惊喜,吉井忍的中文有种朴实稚拙的风格,在书写“书店”这样一件世界上最文艺不过的事情的时候。她的文字拥有一种不清高、不炫耀的美。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太好读了,几乎可以一窥东京图书行业全貌,也勾起了我浓浓的“书店乡愁”。还进一步看清了自己作为一个读者的位置所在。
选取书中的几间书店来说,作者介绍的第一间书店是松浦弥太郎的COWBOOKS。松浦弥太郎是日本著名的书店人和作家,他高中辍学后便远赴美国,受到美国书店文化的影响,返回日本后,在东京开设过旧杂志专卖店、卡车移动书店,现为《生活手帖》杂志总编辑、COWBOOKS书店经营者之一,《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是他写作的一本畅销书。
但其实我一直很抗拒兜售生活方式的文化人,所以从没看过松浦先生的书。怀着一份戒心来阅读作者和他的访谈。我还是被吸引了。松浦先生年轻时“一半时间摆书摊。一半时间在工地抡大铁锤”,选择开书店是因為“自己能跟别人一较长短的只有书”,如此一位“没完没了的发梦者”“和式老嬉皮”怎能不叫人喜欢呢?松浦弥太郎对书店的规划很清晰,他认为书店卖的是message(讯息),书只是媒介。这个观点我并不能完全认同,因为我读书时想获得的并不只是讯息,还贪心地想看到某个时代的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思想,用这些人物的状态和思想与自己再进行对照,心智才能得到成长。不过据说著名摇滚乐队甲壳虫主唱约翰·列依的遗孀小野洋子上次去日本。也专门去COWBOOKS逛了呢。
相比COWBOOKS,书中出现的今野书店只是一间非常平凡的书店,不是“最美”书店,也没有名人光环,书店老板今野英治在访谈中诚恳地谈到了很多非常专业、实用的图书行业经验,譬如如何管理库存,日本图书贩卖由出版社到“取次”(经销商)再到书店的流程,防小偷的经验,来自网络书店的威胁,等等。看完很敬佩书店人,今野先生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十五到晚上零点,实在是非常辛苦,而今野书店这样平凡的书店,才是我阅读最初的启蒙地。记得老家附近最近的一家书店叫“万卷书店”,书店只有不到十五平方米大小,却有不少有趣的书。我上小学前,经常有事没事就跑过去看书,老板也不赶我走,我则心存感激。每个月向母亲要一些零花钱去抱一本书回家。
吉井忍访问的10位书店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书店独特的认知,因此也创造了不同氛围的书店:画廊书店,小出版社做的邻家小书店,两代人的航空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的书店,卖生活格调的无印良品书店(MUJIBOOKS),可以喝啤酒的书店,开着小卡车四处开店的移动书店……还有一家很特别。是日本思想警察会定期光顾的“模索舍”。那非常有个性和攻击性的氛围,让我想到香港的“实现会社”。无论网络书商发展得多么壮大,我认为书店仍然是作家与读者相遇,写与读相遇最佳的场所,那里充满惊喜的邂逅,如果一个城市有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书店(平凡也很好)。那一定是令人流连的地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