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延者的自白

2018-01-19Prayer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维基百科方向作业

Prayer

“行动”这个词,很抱歉,最先让我想到的是另外两个流行语,一个叫作“拖延症”,另一个是“Deadline(死线/截止时间)是第一生产力”。我经常用它俩来嘲笑期末考前或是论文截稿前挑灯夜战的自己,但仔细一回忆,它俩其实在我成年后才高频率地出现。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里,从七点三刻的早自习到放学后的作业,从周周练到月考,除了寒暑假偶尔拖欠作业外,我们是没有多少机会无所事事和习惯性拖延的。毕业后,我们不再有“大人”督促,因为我们自己就成了大人;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手机里朋友圈的新鲜事似乎永远也“刷”不完,拖延症时刻与我们为敌,就连“早起”都能成为人生小目标之一。究竟为何?

我想,我们的“懒惰”部分是要“怪”这个世界的。这不只是怨天尤人,更是世界本就朝着升级打怪难度递增的方向变迁。网络似乎缩短了人们和知识的距离,让无数资源伸手可及,却极大地增大了将一件事完成和做好的难度。凌晨三点。大洋彼岸的教授用一封电子邮件帮我节省了大量探索实验方向的时间;但同时,爱逛知乎网、朋友圈的我却大半年都无法读完一本书。网上有人估算过,打印英文版的维基百科需要约300立方米的纸张(对这样的估算,数量级比数值准确更重要),哪怕我们所钻研的是其中再小的一个方面,如若没有深思熟虑的提前规划,要如何保证我们的“贸然”行动能够有高质量的产出?毕竟,做好一件事不像刷朋友圈,用零碎和心不在焉的时间便可完成—于是,我们就刷了一整天。

更有甚者,不用说拖廷懈怠,哪怕一直在行动,还是有可能荒废了大好时光。在工作中,我最担心听到的并不是“今天加班”,也不是“还需努力”,而是“请注意事情的优先级”。这句话并非说我不曾用心行动——比这还糟糕,是我缺乏對团队进度的整体把握和对个人工作量的正确估计,因而把劲使错了方向。团队合作时整体行动力的重要性要大于个人行动力,在个人追求完美的同时更要注意对队友的影响,在各种因素和行动任务中寻求“平衡”,这与学生时代潜心单打独斗相比更是另一番体验了。

于是,我就这样同时成为“行动派”和“拖延派”:工作中必须雷厉风行才能获得尊敬和肯定,业余时间要不断鞭策自己才能坚持跳舞或读书;与此同时,许多事情不得不拖延着,而一日三餐和家务劳动则直接“请人代劳”了,去餐厅打包食物或去汽车餐馆绕一圈,几分钟便能买到快餐,以此将时间留给更重要(高优先级)的事。或许几年后我又会嘲笑现在的自己在各种行动中寻求平衡的行为难度等级还是过低,但毕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无聊”,哪怕是拖延着,我亦感激充满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务,让我每天从醒来到睡着,画外音都是——

Action(行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维基百科方向作业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快来写作业
维基百科禁《每日邮报》为信源
作业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
IBM的监视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