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邮政类专业“四位一体”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2018-01-19吴汪友
吴汪友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邮政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受困于价格战,以及劳动力、设备、土地等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邮政类企业积极利用利好政策、资本关注、技术不断创新等有利因素,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引进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绿色化等技术,促进行业发展由量变转向质变。行业急剧变革,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一、高职邮政类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发展现状
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高职邮政类专业主要包括快递运营管理、邮政通信管理等专业。根据全国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职业院校开设此类专业调查统计,发展现状如下:
1.设置迟。2015年,在教育部新版高职专业目录中,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快递方向从中独立出来,新设立“快递运营管理”专业,同时将“邮政通信”更名为“邮政通信管理”。
2.开设少。目前,全国开设邮政通信管理专业院校仅为3所,而设置快递运营管理专业或物流管理专业快递方向的院校达35所。
3.认可低。长期以来,邮政业一直被社会认为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普遍存在“体力劳动者”社会底层的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了招生与就业。
(二)人才培养要求
从人才需求的规格来看,目前我国邮政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较高的人员流动率,严重制约我国邮政企业长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邮政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加上行业垄断等原因,国有邮政企业对一线人员素质及技能要求不高,导致人才素质普遍较低,服务水平低下。在民营快递发展过程中,依托社会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及时抓住电商兴起获得长足发展。但民营企业缺乏长期人才战略,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流失率偏高,制约企业良性发展。
当前,我国邮政业加快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无人车研发与应用,具备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运营规律、熟练使用新技术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企业经营意识的人才将成为从业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高职院校邮政类专业设置时间短,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与设施,没有深入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邮政类专业产教融合基础与动力
(一)行业持续发展对人才需求比较旺盛
2017年1月,国家邮政局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提供的数据,2016年快递业务量突破313.5亿件,连续6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未来快递业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事电商物流相关的从业人数已超过203万。根据《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全行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 100 万个以上。
(二)产教融合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高职邮政类专业滞后行业发展,教育体系不健全、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邮政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邮政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实际需求相吻合。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训基地与生产场所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缩短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周期[1]。
(三)校园业务是产教融合天然推进器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高校学生已成为网购的新生力量。据《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校园邮政便民服务成为校企亟待解决的难题。根据新修订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规模较大的高等院校应提供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邮政类企业进校园,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快捷、便利地服务,而且可成为邮政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促进企业与高校产教深度融合。
三、高职邮政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可行模式
当前,我国处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人才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迫切需要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2013年,教育部首次“产教融合”一词,此后不断涌现出“企+校”“行+校”“行+企+校”“政+校”“政+企+校”“政+行+企+校”等多种产教融合模式[2-3]。鉴于教育滞后于行业发展,专业教学标准尚处于起草阶段,课程教材严重短缺,专业建设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通力合作。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扣行业发展趋势,主动整合各方资源,实施“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机制,形成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企业生产与教学实践、生产艺术和教学艺术、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融合,如图1,切实提供人才培养适应性[4]。
四、高职邮政类专业产教融合主要途径
(一)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相融合
专业建设需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为支撑,如何建立有效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5]。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滞后行业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政府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为产教融合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二是评定一批示范点、特色专业等专业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三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给予产教融合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四是教育主管部门、各级邮政管理局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有关部门、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
2.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产教融合的行动纲领,要基于社会需求进行设计。一是邀请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专家,以及优秀毕业生,组建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政府析政策,行业提教学标准,企业明确具体规格、具体标准、具体需求。三是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交叉课程体系,科学制定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人才培养体系。
图 1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教融合模式
3.“四位一体”共建实训基地。实训设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产教融合的物质基础与主要途径[6]。一是秉承“校中厂”建设理念,引邮进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使其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器、教师科创中心、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及技能鉴定中心。二是积极“走出去”,让企业分布各地经营网点成为实践教学基地。
4.打造“双师双能”教学团队。注重对每一位教师培养,重视师资队伍人才储备,逐步形成梯次型、多维度、集约化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培养与引进专业领军人才,实施访工、访学、挂职、进修等措施,实现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使其成为经营理念和知识传播的讲师,同时成为技术革新的技师。
(二)企业生产与教学实践相融合
依托“校中厂”“厂中校”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企业生产向教学转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1.教学中生产。校园邮局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有效解决学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而且为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得到实战性教学环境。结合邮政类企业网点对外经营服务标准化,将实践课程在校园邮局里进行,让学生轮流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生产性实训,既掌握了技能,又创造了价值。
2.生产中教学。科学设计教学实习、顶岗实践、专业社会服务等专业教学实践课程, 将课堂搬到校外经营网点,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邮政服务为载体,以工作知识学习为重点,采取“学校+基地+员工”产学结合形式,实现校企合作实践育人。
3.推动创新创业。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将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内容[7]:一是以教学为中心,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线上线下平台,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器;三是组织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四是依托创客平台,组建专业导师队伍,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三)生产艺术与教学艺术相融合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主要体现在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上,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
1.基于生产进行课程开发。当前,邮政行业衍生多种业态,并朝着品牌化、一体化、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高职院校须主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收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整理典型生产案例,展开教学资源转化,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
2.引进技术于课程教学。一是引入未来课堂,营造智慧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移动式、互动式教学需求。二是应用VR/AR技术,再现企业生产过程,实现教学方式与理论、实践课堂完美融合,促进翻转课堂、MOOC(慕课)等教学改革与实践。
3.生产实践中教学改革。通过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使课堂教学、仿真模拟向实战教学转变。首先,创新小班化教学模式,组建业务运作团队,以企业经营者身份轮流顶岗实践,促使“学生”向“员工”角色转变。其次,根据企业不同岗位对相应人员素质要求,结合学生个人自身特点,采取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职业教育最终目的为产业建设与发展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产业文化相对接,与现代企业先进文化相融合,逐渐改变社会对行业不佳的印象,增强从业者自信心。
1.产业发展形势融入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不断融入国家政策,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作为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
2.企业文化植入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主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3.多媒体呈现企业文化。利用校园网、平面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使院校每个物体能“说话”,即“行业话”“企业话”。例如,实训室、教室、寝室要凸显行业特色;知名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上墙;学生统一制服、别胸卡等。
4.企业管理融入学生管理。以虚拟企业组建班级,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管理。吸取企业文化中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建立“目标→日清→激励”三级管理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5.开展邮文化进校园活动。我国的邮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赋予邮文化新的内容。围绕“爱邮”“兴邮”,定期举办技能大赛、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1]牛士华,杨频,沈文其.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J].现代企业,2016(4):66-67.
[2]李春良,郝达靖.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6):54-55.
[3]卢胜利.面向校企双赢的全方位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6):35-36.
[4]汪焰.产教融合与校企一体化的路径分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4.
[5]宋向东,章玉平,陶全军.高职产教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21-123.
[6]崔立群.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5(3):189-190.
[7]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院,2014(7):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