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病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分析

2018-01-19张春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2期
关键词:视物脑部眼球

张春玲

(主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5)

作为临床常见症状,脑部疾病造成的视功能障碍是神经科、眼科、其他学科联合交叉疾病。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脑病所致的眼部症状,如孙美霞研究发现,脑出血、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极易引发神经眼科疾病,由是在相关脑病实践中,临床医师应考虑将神经眼科疾病纳入治疗范围[1]。而本文将就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脑病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问题就我院实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眼科脑病患者54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65.3±11.3)岁。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伴有持续性视力衰退、视野残损或色觉减退消失者;伴有瞳孔异常、眼睑下垂、眼裂闭合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排除患严重心肝肺疾病者;排除未确诊者。

1.2 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对所得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患者脑病病因和眼部患病分布情况

54例脑病患者中,脑出血10例(18.5%),脑梗死37例(68.5%),颅内占位2例(3.7%),颅脑手术后2例(3.7%),颅脑外伤3例(5.6%);其中,复视患者17例(31.5%),上睑下垂9例(16.7%),视物模糊9例(16.7%),视野残缺8例(14.8%),眼球运动障碍7例(13.0%),眼球及眼眶疼痛2例(3.7%),短暂性视力下降2例(3.7%)。

2.2 脑病引起的神经眼科临床体征分布概况

所有数据资料中,脑出血患者以复视、上睑下垂视物模糊者居多;脑梗死患者中则多伴有复视、视物模糊、眼球运动障碍;颅内占位患者则多出现复视、上见睑下垂、视物模糊、眼球震颤;颅脑后手术患者则多以复视、视物模糊、视野残损、眼球及眼眶疼痛为主;颅脑外伤患者则以视物模糊、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及眼眶疼痛为主要常见临床症状。见表1。

表1 脑病引起的神经眼科临床体征分布概况(n)

2.3 脑部病变区域分布情况

54例患者中,基底损伤患者20例(37.0%);鞍区损伤2例(3.7%);枕叶损伤10例(18.5%);颞叶损伤10例(18.5%);脑干损伤9例(16.7%);小脑损伤2例(3.7%);丘脑损伤1例(1.8%)。

3 讨 论

在本次分析研究中,复视患者17例,其中伴有脑血管症状患者16例,占比88.2%,表明在脑部疾病临床诊断中可将患者眼球运动障碍纳入考虑。分析发现,患者脑部病变区域多产生于脑干、桥脑、颅脑基底节等区域,而根据不同的眼外肌麻痹区域映射不同的脑部病变区,因此,这就给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参考,即在临床检查中,可通过影像学进行快速判定[2]。若患者小脑、大脑动脉血管性硬化堵塞或其脑干、供应神经、蛛网膜下缝渗漏出血或淤塞,则可损害患者动眼和滑车神经,从而影响其视功能。而外展神经核和其旁核、内侧的纵束沟通于人体脑桥中,当脑桥发生病变时,亦可影响到外展神经核,从而打破眼球水平运动平衡,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视物模糊等视力障碍症状则因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所致。有学者研究发现,缺血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3]。其中,单眼视力障碍主要由于患者颈内动脉堵塞或缺血进而影响前循环血管,双眼智力障碍则是由于患者后循环血管堵塞影响其枕颞叶所致。而视野缺损则是因为患者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视交叉等发生炎性病变所致,由于其发病比较特殊,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颅脑病的指向定点。

综上所述,鉴于脑部疾病与眼部疾病发病机制的交叉影响性,在临床诊断中,医师应综合考虑,将眼科学纳入脑病疾病临床诊断中,将脑科学应用于眼科疾病具体实践中,从而促进神经眼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1] 孙美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98-99.

[2] 田国红,万海林,沙 炎.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7,17(05):309-317.

[3] 黄景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神经眼科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6):83-84.

猜你喜欢

视物脑部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