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2018-01-19孙晴
孙 晴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部检查室,重庆 400042)
冠心病主要是指心脏发生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致的疾病,心率变异性属于无创性检查,作为定量分析,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1],主要用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评价,其为唯一非侵入性指标,在病变程度研究中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1日~2017年2月4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1例进行此次研究,依据心律失常情况分为三组,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并同意纳入本研究。
分组标准:A组室性期前收缩低于二十四小时一百个,B组数据为100~720个,C组为大于720个或者心室颤动、非持续性心动过速。
A组:24例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50~70岁,平均(59.68±3.47)岁,其中9例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压。
B组:24例患者男13例,女11例;年龄51~71岁,平均(60.10±3.82)岁,其中10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
C组:23例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0~69岁,平均(61.89±3.19)岁,其中12例合并糖尿病,10例高血压。
三组冠心病患者各项资料相比而言,对比性不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心电图、彩超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了解用药情况,予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检测,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将QRS模板建立,并实施模数转换,分析HRV时域、频域相关资料。
所有患者均予以内科常规治疗,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氧,急性发作期以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舌下含服0.25~0.5 mg,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予以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口服初始剂量为每次200 mg,第一周一天三次,第二周一天两次,第三周一天一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病情稳定期,配合硝酸酯类药物帮助扩张冠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HRV时域以及频域指标数据,时域包括NN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标准偏差NN间隔(A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频域包括低频段(LF)、高频段(HF)、极低频段(VLF)以及LF/H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HRV时域指标对比
结果可知,三组SDNN、SDANN数据对比性均较强,其中A组最高,B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SDNN数据不具高度对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SDNN、ASDNN、SDANN数据(±s)
表1 对比三组SDNN、ASDNN、SDANN数据(±s)
?
2.2 三组HRV频域指标对比
研究发现,三组LF、HF、VLF数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其中A组各项数据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LF/HF数据对比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三组LF、HF、VLF、LF/HF数据(±s,ms2/Hz)
表2 对比三组LF、HF、VLF、LF/HF数据(±s,ms2/Hz)
?
3 讨 论
冠心病通常会发生心律失常,累及心脏,致死概率较高。植物神经系统涉及呼吸、新陈代谢以及心脏搏动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控制着应激、应急反应,主要对呼吸速率、消化及排尿等无意识机能进行调节。HRV属于非侵入定量指标,能够准确评估植物神经功能[2-3],近年来,关于室性心律失常与HRV之间的研究存在差异意见,大部分学者认为HRV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具有一定负性相关性,HRV数据的下降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严重程度。
临床发现,在LF、VLF以及SDNN方面,频发室性期较偶发期前收缩者而言数据均更低,持续性相比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低[4-5],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年龄以及梗死部位等均无太大关系,而与HRV各项指标具有一定关系,有学者认为LF在HRV各项指标中价值最大[6],但也有学者认为VLF是最具意义的危险预测因子。HRV数据的下降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狭窄以及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所致,机体化学感受器以及心室壁机械受到刺激,引起植物神经调节均衡性改变,促使相关调节功能变弱[7],最终导致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另外,冠状动脉病情越重,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越重,HRV数据下降越明显。
本文研究结果中,将冠心病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A组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最轻,C组最重。分析可知,在SDNN、SDANN方面,其中A组数据最高,B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指标呈逐渐降低趋势,这说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律失常中存在一定影响,植物神经紊乱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一定正比关系,SDNN、SDANN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增加而下降;三组ASDNN数据不具高度对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F、HF、VLF数据方面,三组表现为数据逐渐降低,A组最高,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显示LF、HF、VLF数据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加重而下降;三组LF/HF数据不具高度对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V数据的降低表明机体存在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功能紊乱及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等,而临床早已证实上述现象在心律失常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会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HRV与心律失常具有一定负性相关性,可对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及时予以干预治疗,可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1] 乔 唐,王道荣,徐永建,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植物神经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8):613-616.
[2] 柯 晖,程 茜.电针不同经穴对小肠运动障碍大鼠植物神经放电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50-52.
[3] 柯 晖,郑 洲,陈泽斌,等.电针足三里穴对小肠运动功能障碍大鼠植物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14-16.
[4] 吴毅文,高晓平,鲍 文,等.脊髓型颈椎病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特殊表现的非手术治疗[J].颈腰痛杂志,2013,34(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