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动静脉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肠癌的疗效观察
2018-01-19张玲
张 玲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在临床中,肠癌晚期没有手术治疗和放疗治疗的必要,且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其效果也并不明显[1]。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有两种药物在联合氟尿嘧啶对肠癌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分别为草酸铂、伊立替康。为此,在本文中就选取60例肠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联合治疗所具有的毒副反应和治疗效果,现报告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选取收治的肠癌晚期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1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1.2)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2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2.2)岁。最终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则在动脉介入和静脉用药的方式进行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进行治疗,在进行给药前,应先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恩丹司琼镇吐,并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局部麻醉,同时,在使用相应技术的情况下进行动脉插管,在通过造影证实后进行草酸铂0.1克和伊立替康0.2克以及氟尿嘧啶1.0克的注入。而在对照组中,则采用静脉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在第1、8、15天时进行伊立替康0.1克的静脉滴注;第一天进行草酸铂0.2克的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00毫克以及加CF0.1克,在第1到第5天之间,采用120小时的持续静脉输注,一周期为28天。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n(%)]
3 讨 论
从本文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并将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草酸铂中形成了铂-DNA的复合物,所以草酸铂与伊立替康具有协同治疗肠癌的作用[2],同时,铂-DNA复合物也被草酸铂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快速的修复,并需要拓扑异构酶来连接螺旋损伤的DNA。另外,虽然草酸铂和氟尿嘧啶拓扑异构酶拥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在各部水平上却又较高的协同作用,所以在应用氟尿嘧啶时,应该先应用草酸铂在细胞株出现氟尿嘧啶的耐药性之前对进行组织,避免受到DNA错配修复以及P53状态的影响[3]。同时,从药理学方面进行研究也可得知,氟尿嘧啶的治疗效果主要从抗代谢物而发挥作用,而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尿嘧啶在细胞内也可转化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而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又可阻断脱氧核糖尿苷酸的受体细胞内胸苷酸和合成酶转化成胸苷酸,最终对DNA的形成造成了影响。此外,在临床中,采用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进行动脉介入加静脉用药不仅具有较好的耐受剂量,相关的毒副作用也较轻。
综上所述,在肠癌晚期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进行动静脉联合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1] 蒋莎莎.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J].首都医药,2014,21(20):64-65.
[2] 茅卫东,许 晨,邓立春,等.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治疗草酸铂失败的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03):306-307.
[3] 惠锦林,李红霞,王 彬,等.草酸铂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肠癌[J].中国癌症杂志,2004(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