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干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19樊永正
樊永正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七七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7月~2017年1月的临床科室治疗患者共400例。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每组200例按照患者的给药天数、药物种类、住院时长和用药费用对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年龄区间为:46.52-79.33岁,平均年龄:(55.32±2.33)岁,男242例,女158 例。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基线资料存在较大的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使用说明制定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方案,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患者性别、药物过敏史、年龄、出入院时间、诊断过程)和药物使用状况(抗菌药物使用史、抗菌药品用量、药品用法、使用药品的初始时间、用药总时间、药品名称),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使用方式,综合组采用干预用药方式,通过实验对比检测药品使用效果。
为了提升药物使用效果,药剂科领导定期开展讲座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个人素养,提升药物的使用安全性和适应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医疗服务。干预医院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提升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降低患者体内细菌的耐药性。
由专业药师核对临床处方,建立医疗小组到医疗数据库查阅相关的抗菌药物应用资料,掌握药物的使用问题和临床效果,对药物不合理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用药常识,对患者的疑问做出解答。
制定用药手册,提升医师工作的便利性,医师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携带医疗手册,以便随时查阅不同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观察组使用采用药剂干预的治疗方式、使用不同药品、选择不同的用药方式,观察单次计量计术后用药时间。
对比两组的用药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使用平均费用、药物使用种类和他们的住院时间。统计两种的差异,了解药剂科干预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分析药物的临床使用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比较
观察组变更药物种类,建立抗菌药物的干预性使用原则,选择不同药品,分析术后康复时间。得出最终结论,观察组的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抗菌药物的应用比较
对比两组药物的应用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抗菌药物合理性更好,药物平均费用低、药物使用品种多、平均住院时间短。观察组的药品应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比较(±s)
表1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比较(±s)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 观察组(n=390) 对照组(n=390)给药天数(d) 4.76±1.23 5.95±1.74使用品种(种) 1.66±0.39 2.59±0.62住院时间(d) 11.42±2.24 15.09±2.65用药费用(元) 1146.49±270.03 1648.53±342.41
3 讨 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合理性十分重要,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分析医学领域的药物管理条例,掌握药品使用动向和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药剂科存在的意义就是提升医院的用药效果,减少患者的药品使用费用。随着药学的发展,临床质量效果显著提升。药剂科在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保证抗拒药物的干预作用,降低患者体内的细菌耐药性,术后感染率,提升药品的资源利用率。
建立新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药师建立正确的用药方式,根据病人体内的细菌特点,制定干预性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检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不良药品的使用状态做出归纳,保证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1]盛 垚,等.临床药师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后的效果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37(6):865-868.
[2]尚秀娟,等.联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9):4430-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