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8-01-19何光林
何光林
(楚雄州牟定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 楚雄 675500)
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在急诊科室当中十分常见,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将会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目前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报道指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期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对于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显著[1]。急诊集束化重点突出对急救流程与操作与的规范化执行,对于提升急诊救治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探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急诊集束化治疗的疗效及心肺功能影响,以期能够为改进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7岁,平均(65.2±4.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6~78岁,平均(66.1±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措施。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与检测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强心、扩血管、利尿、吗啡及有关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急诊集束化治疗,在2 h内需做到以下几点。①控制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需>75 mmHg,收缩压达到125 mmHg左右;中心静脉压达到11 mmHg左右;尿量每小时不低于0.5 mL/kg。②氧气治疗:动脉血氧饱和度需≥94%,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气浓度需保持在45%左右,潮气量保持在7 mL/kg左右。③心律失常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需达到每分钟110次左右。④血糖控制:血糖值应≤10 mmol/L,并同时预防出现低血糖或大范围波动现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等心肺功能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所选取的各项患者统计资料,及患者心肺功能评价指标数据均通过SPSS 22.0软件来展开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以t进行组间对比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均取得了显著改善,且同时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s)
注: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 69.6±11.2 96.7±9.6△* 68.7±11.1 89.6±8.4△呼吸(次/min) 36.3±11.3 18.7±10.1△* 35.9±12.1 25.7±12.4△收缩压(mmHg) 160.6±14.2 125.2±10.4△* 162.1±13.2 141.4±10.3△动脉血氧分压(mmHg) 59.4±5.5 93.6±8.6△* 59.6±4.7 75.6±8.5△指标 观察组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3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了急诊集束化治疗方案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等心肺功能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有关研究报道结论一致[3]。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可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陈 炜.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1):698-702.
[2]王 炎.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