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心脏损伤的临床观察

2018-01-19王润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6期
关键词:放射性胸部内皮细胞

王润梅,刘 芬

(内蒙古肿瘤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放射疗法是治疗胸部肿瘤的常用手段,在治疗时,心脏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照射影响,产生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例如心肌纤维化、心包炎、冠状动脉损伤等。本文将针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心脏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1.76±8.18)岁,平均体重(52.87±3.76)kg,疾病类型:肺癌29例,乳腺癌30例,食道癌27例,胸腺癌8例,纵膈肿瘤6例。放射剂量<60Gy、放射剂量≥60Gy各50例,根据放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常规放疗、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分别30例、35例、35例。

1.2 方法

(1)常规放疗:肺癌、纵隔肿瘤及食管癌先后对穿照射DT36~40Gy,避开脊髓三野等中心继续照射DT46~68Gy、DT50~68Gy;(2)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固定放疗体位,进行CT扫描,制定适形和调强放疗方案,实施及验证。

1.3 评价方法

参考CTC毒性标准及RTOG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根据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对比不同放疗方式、不同剂量放疗的心电图异常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放射剂量与心电图异常率

放射剂量≥60Gy组50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42%(21/50);放射剂量<60Gy组50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18%(9/50);x2=6.86,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放射方式与心电图异常率

不同放射方式心电图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常规放疗(50%)、适形放疗(25.71%)、调强放疗(17.14%);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不同放射方式心电图异常率对比 [n(%)]

3 讨 论

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射线作用,与照射剂量、放射方式、心脏吸收剂量剂量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认为[1],放射性心脏损伤还与机体免疫反应、心脏个体差异、合用化疗药物、并发病毒感染、患者年龄、贫血、通气-换气障碍等因素有关。从心脏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情况上看,心肌细胞明显优于微循环系统和结缔组织[2]。

从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生机制上看,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缺血和纤维化;其次,组织破坏和早期炎症会引起淋巴循环障碍;此外,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在化疗药物、高血脂等作用下,容易诱发或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急性肿胀,激活凝固机制,TNF、TGF-β1、FGF、IL-1β等炎性因子具有参与。在晚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粥样硬化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等。

在本次研究中,放射剂量≥60Gy组、常规放疗(50%)心电图异常较高,放射剂量<60Gy组、适形放疗(25.71%)、调强放疗(17.14),差异明显(P<0.05);证实了心脏损伤的程度与放射剂量和放疗方式有关。常规放疗为平面二维方向照射,高剂量照射区较大,受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放射剂量和总量等限制,放疗效果有限。相反,适形和调强放射具有精确定位、精确照射等优势,肿瘤靶区剂量增加,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减少,放疗更加准确,靶区内的照射剂量更加均匀,有效减少了心脏损伤发生。

综上所述,放射剂量<60Gy、适形和调强放疗能够降低心电异常率,减少心脏损伤。

[1]黄 恬.心肌肌钙蛋白I在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心肌损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7,23(06):911-914.

[2]熊 乐,刘安文.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基础及生物学机制[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01):66-68.

猜你喜欢

放射性胸部内皮细胞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HIV-1 Tat对人脑内皮细胞MMP-9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