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休克治疗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8-01-19刘岩松
刘岩松
(长春市康宁医院,吉林 长春 130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与饮食结构变化明显,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使得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医疗问题,以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主,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精神负担,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为探讨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改良电休克的效果,主要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定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5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第三版标准确诊为精神障碍疾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82岁,年龄最小50岁;平均患者年龄(61.25±5.58)岁;包括精神分裂症19例,抑郁症12例,躁狂症11例,其他8例。
1.2 方法
仪器选择:美国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
治疗方法:在患者开始治疗前,叮嘱患者禁食禁水8 h,按患者体质量分别静脉推注丙泊酚(1.5~2 mg/kg),直至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为止。患者平卧在床上,四肢伸直,两肩胛间垫一沙枕,使头部过伸,脊柱前突,将涂有导电胶的电极紧贴患者双颞区,抽搐发作时观察患者手指或足趾轻微抽动,利用脑电图记录抽搐发作。整个过程中全程心电、脑电、呼吸、血压、心率、血氧等生理参数,3次/周。
1.3 效果评定
以PANSS、HAMD及BRM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无效=减分率<25%,起效=减分率≥25%,有效=减分率≥50%,治愈=减分率≥100%。记录患者在电休克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资料选取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50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将其他等临床指标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P<0.05为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50例患者共取得80%的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治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50例患者共出现20%的不良反应率,包括的口干4例,上腹不适2例,食欲缺乏2例,嗜睡2例。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PASSS评分变化,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时间点PANSS减分率分比较(±s)
表1 患者治疗时间点PANSS减分率分比较(±s)
时间 n PANSS治疗前 50 26.5±3.5治疗后2周 50 28.6±7.4治疗后6周 50 42.7±7.5
3 讨 论
在精神科临床上,对精神疾病主要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是长期用药对严重抑郁、强烈自伤及自杀行为等精神障碍严重者效果较不理想[1]。改良电休克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病急性发作的重要方式,可以达到药物或者超越药物治疗的效果。改良电休克相较于传统治疗电休克治疗,通过肌肉松弛和麻醉剂的联合应用,将电流调节到一定强度对大脑实施刺激,让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对大脑实施短暂适量的电流达到脑细胞同步放电,让患者产生抽搐,增强皮层兴奋性,改变脑内神经质代谢,对控制患者全身肌肉酸痛作用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体质较为虚弱,很可能会出现继发性呼吸抑制的情况,在改良电休克治疗结束后不要过早刺激病人苏醒,而是让患者熟睡5~10分钟后让其自然苏醒,以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5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改良电休克治疗,50例患者共取得80%的治疗总有效率,共出现20%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评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1]李建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行优质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性评估[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1):68-70.
[2]王 桃,王 莉,梁雪玲,肖 雁,冯银解,卢佩兰.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7,9(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