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教育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01-19曲秋菊
曲秋菊
(吉林省珲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珲春 13300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院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教育指导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现与同期采取常规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9~73岁,平均(59.41±10.32)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平均为(14.21±2.86)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平均为(33.42±10.83)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平均为(25.12±7.76)分。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8~71岁,平均(58.82±11.23)岁;NIHSS评分平均为(13.86±2.91)分,FMA评分平均为(34.17±10.72)分,BI评分平均为(25.68±7.84)分。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改善脑水肿、脑血液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48 h开始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按脑血管内科健康教育标准计划于患者病情稳定后24 h即开始进行康复教育指导。首先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患者身心情况进行评估,并帮助其认知脑梗死的严重性,遵医行为及早期配合功能康复训练的益处。对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出现的异常运动模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抑制和改进,对丧失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帮助并辅导患者掌握训练内容、正确的训练方法及合理的训练时间。在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耐心地进行全面的心理康复教育,指导患者如何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掌握自我调节方法,使其尽快地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念。另外,要适当让患者进行简单的自理活动,逐步建立患者主动进行运动的意识、适当的运动强度以及独有的自理方法,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在患者出院时,根据患者康复程度及家庭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嘱家属监督患者训练,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于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及复诊,康复训练依从性:患者出院后能主动完成康复计划为完全依从;患者在家属监督下才能完成康复计划为部分依从;患者不能完成康复计划为不依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二者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有42例患者完成出院后3个月的随访及复查,对照组为40例。观察组康复训练整体依从性、完全依从率、FMA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康复训练依从性、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康复训练依从性、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935,*P=0.047
组别 康复训练依从性 FMA评分 BI评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不依从观察组 26* 12 4 56.82±12.73 59.73±17.21对照组 16 12 12 50.15±13.46 51.23±19.42 x2或t值 6.336 2.306 2.100 P值 0.042 0.024 0.039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对自身的康复失去信心,并可能会出现消极心理,影响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而对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有实验研究显示,脑卒中小鼠早期即进行康复训练,其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未经训练小鼠[3]。另有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未完全受到损坏,在短期内恢复神经功能的可能性更大[4]。另外,常规的康复治疗往往注重训练内容本身,而缺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指导,往往导致患者由于不能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及相关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康复不当综合征。因此,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教育训练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致残率,增强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心理康复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只有使患者心理得到平复,对功能康复训练产生一种正确的认识,并提高自身情绪的调节能力,才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从病情稳定后24 h即开始采取早期康复教育指导,结果显示,出院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肢体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现了系统的早期康复教育在促进脑梗死患者远期康复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加强系统的早期康复教育指导对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1]司惠芳,梁岚萍.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5-536.
[2]王新德.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60-66.
[3]张彭跃.脑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促进脑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刘 妍,陈桂生,王凯斌,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GF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4):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