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翚山水画绘画风格浅析

2018-01-19/雷

景德镇陶瓷 2017年6期
关键词:丘壑皴法笔墨

/雷 磊

一、引言

王翚(1632--1717),清初著名画家,字石谷,江苏常熟人,清代山水画家“四王”之一,“虞山画派”的开山之父,王翚出生在一个世代文人兼画家的家庭,受家庭文化熏陶,尤爱舞墨弄画。幼时师出张珂,以临黄公望的山水画为主。后受王鉴赏识,被其收为弟子,习之于文学和书法。后又从师王时敏,尽得王之神韵笔法。王翚之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其年少时以临摹为主;中年集各家之长独成一体,当时被称为“画圣”;晚年,因其运笔墨出神入化,被荐入宫,为康熙皇帝绘制《南巡图》得到皇帝的奖赏,声誉更高。因此当时求画者络绎不绝,由于求画者太多,因此王翚晚期作品不乏应情之作。由于技法娴熟,王翚晚期作品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下笔也往往带有习性,随不及中期天真有趣,可是也拥有了历经考验的浑厚与自然。王翚曾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言之,王翚亦行之。

二、绘画风格

1、宋人丘壑

宋人山水画多呈之余以远离人间烟火,荒芜枯寂之景象。王翚将宋人丘壑形式进行概括处理,以线盖面,以线造型,这种带有主观设计处理的胸中丘壑比宋人笔下的丘壑更为简括、空灵,容易掌握。但只是这些主观的丘壑形体较为平面化、抽象,空间感略微减弱,因此王翚融入具体的生活环境因素,使画作整体更加完整饱满。《山水四条屏》就是王翚在“宋人丘壑”引导下所创。这幅画的笔墨迹法雄伟清新、粗放雅逸,动静结合。《山水四条屏》属于全景式构图,整体结构严谨,画面饱满。画中层峦叠嶂,树木顺山峦蜿蜒直上,群山环绕之余,小河潺潺流过。沿着小河,故事徐徐展开,山下的杨柳静垂于小河,为离别奠定了基础。远处山崖间丛树随风飘扬,为安静的离别添加了一篇流动的风景。小河之上,舟船静立,舟中之人与岸上之人相互作揖道别。

《拟李希古起蛟图》

除此之外,王翚的《太行山色图》中画面富有很强的疏密虚实对比。画中耸立的山峰、幽静的密林让人顿生身在其境之感。其间山峰之高似可接云天,于两山夹峙处仅容一线,一山一山,相偎相依,整体形成了恢宏磅礴之势。岩壑间,顺着山势,溪流泉瀑或湍急,或舒缓,缓缓急急自然地流淌。对于树木,于繁盛处密不透风,萧瑟森然,于疏朗处,细致独立。令观画之人心旷神怡。其对树的画法独成一家,双勾、夹叶,可圈可点。在《太行山色图》中,王翚所描云水不多,虚处有限。

《拟李希古起蛟图》,王翚晚年的大手笔。在此画中,在山石岩块中赋予多种技巧,不仅包含了李氏常有的劈斧凿的犀利笔势,而且还有意将那种粗狂、缓慢的笔触转而变化得温婉、豪放、流畅。这是他历经几十载对古代绘画经典的刻苦学习钻研、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后,重新尝试着创造出的“新古典主义”画风。这种画法的特点是将南北二宗不同性质的画法婉转地进行调和、融汇后所形成的“自家法度”。

2、元人笔墨

王翚尤其对“元四家”推崇备至。皴法,五代董源所创。其中披麻皴是各代文人墨客最为推崇皴法。这种皴法以朴实,用笔自然为突出特点,最能表现出南方质地松软的山水特点。而王翚山水画中,披麻皴法的运用不胜枚举,几乎贯穿他的画画生涯。王翚所表现的样式特点为:线条细长流利柔劲、松软干枯,一气呵成,线条遒劲有力,其内笔墨含蓄书写性较强,益于描绘江南土石丘相间的低矮山峦、丘陵。期间其所描绘的作品包括《溪山红树》、《嵩山草堂图》、《山川浑厚图》等。折带皴,中国画表现物体脉理、阴阳向背的一种画法。这种皴法在王翚的一些仿倪作品之中有所影像。这种方法也是王翚仿得最像的一种技法,他所表现的技巧与沈周和其它三王仿倪之作相比,整体更接近于原作。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蔬林亭子图》、《西斋图》,其41岁所画《仿倪山水》也能突出体现他的特点。雨点皴,这种笔法主要来源于范宽《溪山行旅图》所采用的细密的点子皴擦的方式,从而体现坚硬的岩石不一样的质感。以上所描述的皴法都是通过同类笔法发展演绎所得,其笔墨形式较为相似,因此更容易协调统一。

《太行山色图》

王翚仿王蒙所画的《溪山红树图》是一件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此作品描绘的是红树丛生的大背景下一片秋日山林的景色。画中以婉转叠嶂、突兀耸立的山峰为主要体现对象,与此同时山溪蜿蜒前行,途中扬起秋波,蔓生涟漪,夹岸林木,红绿相间,整幅画给人以意境深幽,秋气袭人之感。画家仿王蒙之笔意与布局,所描述的画面繁密充实,其景色浓郁秀雅,山云互动,境界深奇。画山石的笔墨技法大多以解索皴和牛毛皴为主,先渴笔皴擦,后浓墨点苔,使画面体现出浓厚、璀璨瞩目的景象。

《溪山红树图》

王翚山水画尽管有多样笔墨技法,但一直有一种主要笔墨技法贯通他毕生的绘画生涯中。这种标准笔墨技法,他中晚期绘画作品中比较显著,王翚不惑之年的山水画,古人踪迹较少,本身特征渐渐显现。山水画中比较多见的笔墨皴染技法是披麻皴和雨点皴结合。比如《庐山白云图》、《仿巨然夏山烟雨图》等。以上的笔墨技法是王翚晚期绘画技法成熟稳定后多见的笔墨样式。未必一侓固定不变,他有时依据画面的需要有所更改。但是主要以披麻皴为主。这种披麻皴与董其昌有所不同,用线短,用笔湿,行笔快,有刻显踪迹特点。王翚和其他三王并不一样,王翚作为职业画家,而其他三王,特别王原祁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画家,不管是人生经历,还是艺术思想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绘画风格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王翚是一位既学古人又学自然的画家,明清时期,极力推崇摹古之风,师法自然的画家很少,所以王翚就从中脱颖而出。

王翚“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的理论构思以及具体的绘画实践,将两种相互矛盾的绘画表现方式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使笔墨形式上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三、结束语

综观王翚各时期的作品,虽然前后笔法上有老嫩之别,但整体的艺术面貌却一直保持了简淡的风格。他的画在构成上布局谨严,合于真景,显示了他临仿古人作品的成就。从他的绘画风格中可以看出:无论什么绘画风格,无论什么绘画的表现方式,都要从前人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去创造,去发现,否则就如同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1]陈履生.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王石谷[M].长春市:吉林美术出版社,P91~97

[2]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81~182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市: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

[4]宋合兰.“职业画家”王翚与“娄东三王”绘画风格辨析[J].渤海大学.2013

[5]吴大洲.清四王之王翚笔墨特点[J].鸭绿江.2015.3

[6]谭述乐.宋人丘壑,元人笔墨--论王翚山水画艺术[J].紫禁城.2012.3

[7]林顺文.王翚山水画审美意境[J].文化月刊.2015

猜你喜欢

丘壑皴法笔墨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笔墨童年
李香邮 胸中有丘壑 石上现江山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传统文人之山水趣味
胸中丘壑 笔底烟霞
——陈永山水画作品选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