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作用分析

2018-01-19李亚南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心理健康心理

李亚南,陈 方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作用分析

李亚南1,陈 方2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结合目前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看,由于其缺乏必要的创新与优化,从而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培养活动的实施效果。本文拟从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展现和相对不足分析,通过融入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价值认知,结合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中的可行性,进而分析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具体作用,并且尝试性探究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应用茶文化的具体思路。

茶文化体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应用机制

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健康的重要组成,关系到学生终身成长,因为心理健康他不是阶段性的一种需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且需要持续关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主体能够作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内心建设,成为一个正正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有意义的人。

1 环境融入不够、元素不足: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对不足

客观状况看来,外在的生活环境,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提出了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繁荣,学生们由于特别重视自身的私密空间,在网络世界了,流行而成的“火星语”就成了他们用来逃避父母的关注和“监督”的一种新式语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张,使得学生容易形成很强的逆反心理,产生心理问题。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内容,而自身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不足,就会在面对生活中的信息和网络平台的信息,不能够甄别出对于自身发展的有益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这样盲目选择的结果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多反作用。

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来说,老师能够对学生在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上有一定的指导,可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看来,教学机制上存在着很多的欠缺,学校的教育还停留在关注成绩、关注学习,忽略了心理教育机制建设。学生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在社会导向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会有很大的负担,而作为相对“思想独立”和“自我意识”较强的现状,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矛盾,无法得到及时关注或者调解,进而深化。我们所知道的清华大学的刘海洋向黑熊泼硫酸、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学生等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大学案件,这些受着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无可挑剔,就是因为心理建设不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和指导不到位,可见,心理健康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心理基础、全面素养: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价值

大学生要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人,不仅仅是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体魄,拥有健康的心理,在处理问题、待人接物等在精神层次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能有良好的状态,可以引导和构建出和谐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成为能够独当一面、处理人际交往和各种生活问题的主导,当代大学生构建出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适应环境的发展、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和认知能力,能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生活实践中整错的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达到正真的心理平衡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观念的根本,心理健康是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参与社会就业的根本,事实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品质,才有可能发挥自身知识。教师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心理教育、心理疏导能力,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把这种引导渗透到其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心理教育,甚至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开设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室”,挑选拥有心理健康资格证专业化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开展好。

我们也都知道,人的心理健康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外界刺激的好坏,这一点是在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中表现的非常突出。父母作为孩子的言行导师和心理构建者,在学生人格形成的初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的构建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发现,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程度和家庭共氛围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和心理建设的影响非常之大。

3 文化引领、文化自信: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可行性

当代大学生群体之所以会在心理健康问题上问题层出不穷,在心理健康机制构建过程中,除了重视度不足之外,更关键的文化内涵不够。之前,在传统教育的导向作用下,衡量教育的准些就成了看成绩、看能力论高低。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引导下,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所改变,但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却依然是不够重视,且发展很滞后。这种现象不是个性化的问题,他是一个普遍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说到底,是因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化引导和文化内涵的积淀没有达到。文化是一种基础性元素,文化的范畴非常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课堂、心理健康讲座等,这些活动,首先要求从授教者到学生都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敢于承认、并正视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必要性。能够用科学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去理解,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更多是赋予整个活动相应内涵。

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元素非常丰富,我国优秀的文化内容和道德礼仪,特别是茶文化所倡导的静心、重礼,正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亟需的内容。心理健康的疏导和构建就是需要的就是一种精神的陶冶和培养,摒除内心的阴霾和障碍。在茶文化体系中,特别是茶艺文化的丰富内容之下,那些使人从一杯茶中品味是人生和陶冶性情,对放松心理、排解压力,营造健康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洗礼。从其味来说,苦涩的味道,伴着淡淡的清香,正如人生,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学会用辩证的人生观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会把一些事情处理得很极端,甚至是无可挽回。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让大学生在茶文化影响下,能够有着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处事方式,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 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具体作用

茶文化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能够弥补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很多不足。比如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的偏差,狭义的会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在师资上的质量和数量差距较大,没有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单一且不规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不准,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档案。这些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茶文化的融入不能说可以彻底的改正和杜绝,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后大大改善这些弊端。针对认识的偏差,把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混为一谈,学生会出现“谈心理色变”,甚至就会排斥,不愿面对心理健康这个话题。

茶文化重在修身养性,在学习和赏析茶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把富有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内容,以新的视角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通过自我的查证和检测来对照和寻找自己的不足,通过思考进行接纳、学习。以一种常态的模式来面对心理健康这个略显敏感的话题。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就是认知的一个薄弱群体,90后的学生,一直在时代信息的前沿,对于时尚新奇的东西有着天然的敏感度,而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认知和接纳并不多,通过这种途径,把茶文化体系的丰富内融入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去,对于茶文化的宣传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5 基础融入: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应用茶文化的具体思路

如何能够将茶文化应用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这是当前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所必须精准认知的重要内容。除了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之外,开展必要的活动来进行引导和干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学习的过程,主观的参与和思考所获得的反馈,远远大过被动的接受。这样看来,运用课堂内外的必要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将茶文化的有价值的文化内涵进行渗透,那么,当代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应用茶文化的具体思路要注意什么呢?这些具体的因素内容,不仅是一种客观内涵,更是价值体系的全面集中呈现。尤其是作为心理教育而言,其核心就是思维。

客观来看,在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想应用好茶文化元素内容,就必须注重多样化元素的综合应用,具体而言:要逐一寻找好合适的结合点,事先一定要对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文化接受程度和现阶段的心理健康状态,做一个转变缺的评估。此外针对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习状态,寻找合适的茶文化内容进行结合,通过探究融入可行性,进而为真正融合,确定正确合理的定位。这种结合和探究,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系统化,所以说要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诉求,切实了解学生自身对于这种诉求,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并且从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予以深入挖掘,从而确保应用内容与实际需要相匹配。将茶道精神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

6 结语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把优秀的茶文化元素导入到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去寻找两者合理的衔接和导入点,尝试用茶文化的元素来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探索茶文化在教育应用中的具体思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改掉陋习,健全人格从而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

[1]李悦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2):182-185.

[2]李崇光.论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4,(18):179-182.

[3]刘强.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53-155.

[4]易培强.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9):126-128.

[5]李国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03):211-213.

李亚南(1984-),女,湖北京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陈 方(1980-),男,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猜你喜欢

茶文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