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林类高校特色专业(茶学)职业价值观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2018-12-20孙宇晨杨江帆
陈 萍 ,孙宇晨 ,杨江帆 ,2*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林类高校特色专业(茶学)职业价值观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陈 萍1,孙宇晨1,杨江帆1,2*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3)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农林类高校农林类专业因其就业面窄、收入低等原因造成一次就业率低的结果。本文将从茶学这一特色专业出发,分析农林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就业困难相关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
茶学;特色专业;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如何进行职业挑选、如何定位职业价值以及如何规划有效实现职业劳动薪酬期望等问题,反映的是人们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以及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对职业目标的向往与追求[1],是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整体意义、职业等级高低等重大问题进行价值的评判[2]。特色专业是指先由地方和高校共同推荐,再由教育部和财政部择优进行遴选审批并且拨付专款帮助建设,以满足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快人才培养计划为目的的专业。自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分5批在高校建设30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几年的发展,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3]。这些专业在本校已经经过长期积累和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本科就业率最高的五个专业大类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农学、文学[4],而在2015年则开始转为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工科专业。在2015届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95%),其次是工学和教育学(均为71%),最低的是农学(55%)[5],因此可见农学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已经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研究农学类尤其是特色专业的职业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福建省农林类高校主要有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特色专业主要有茶学、蜂学、造纸工艺等专业,茶学是其中极具灵气和文化特质的特色专业。目前在闽高校中仅有福建农林大学(含安溪茶学院)、武夷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茶文化方向)三所,其中福建农林大学的茶学专业为福建省茶学学科第一,开办全省仅有的茶学创新班(精英培养,双语教学),以福建农林大学的茶学专业为切入点来研究农林类高校特色专业职业价值观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福建省作为全国最大的产茶省份,茶学专业亦为福建省农林类特色专业之一,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旨在以福建农林大学茶学本科类院校为例,连续对2014~2017届四届毕业生及2014级和2015级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目前我国农林类特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5份,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79.38%,样本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重点从茶学专业认知情况、毕业后择业意向以及职业标准评价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收集数据的汇总分析,深度挖掘茶学专业本科生在职业价值观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农科类特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1 农林类特色专业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
1.1 专业认知情况
农林类专业就业率在全国各专业中处在中下水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作为特色专业茶学的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将影响到其就业的最终效果。
1.1.1 生源分布情况
从表1来看,有34.11%的茶叶专业大学生来自农村,而有31.01%的学生来自中、小以上城市和大城市,低于来自农村的人数,这说明茶学专业学生生源主要以县级及以下学生为主。
1.1.2 对专业认同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186名学生表示喜欢本专业;有27.90%的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对于喜不喜欢本专业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其中35.66%的同学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会选择转专业。部分学生虽然喜欢茶学专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依然会选择转专业。可见,茶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热爱程度有待提高。
表2 对茶学专业的认同情况
表3 对于转专业的态度
1.1.3 考研的主要原因
表4 考研人数情况的调查
表5 考研动机的调查
目前,考研大军规模越来越大,茶学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从调查中显示,有41.09%毕业生(在校生)参加了考研或者将来打算参加考研。而在考研动机中,38.76%是出于热爱本专业欲进一步发展,而因为工作难找才选择考研的学生占28.68%。
1.2 职业选择的倾向
职业选择是对职业进行挑选和确定,是对自身能力与具体工作需求进行匹配的过程。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仅仅考虑的是职业本身,还需结合个人的兴趣、能力等。所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职业选择倾向来进行判断。
1.2.1 影响就业的因素
表6 择业时对茶学专业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可选三项)
根据表6可以看出,茶学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主要反应出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注重收入,满足物质需求
从调查中显示,将“收入高”这一选项纳入自己的考虑因素的占62.79%,居所有选项首位,其中有34.57%的学生在自己所有的三项排序中,把“收入高”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择业时考虑眼前的因素比较多。
第二,注重发展,追求自我价值
茶学专业大学生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不仅仅只是考虑到收入水平的高低,还注重未来的发展以及个人兴趣,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也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考虑“能施展个人才干,符合个人的兴趣”占62.02%、“单位发展前景好,能实现个人抱负”占54.26%,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
第三,注重稳定、轻松的工作
可以看出选择“工作的环境轻松、舒适(34.88%)”和“工作稳定(24.03%)”分别排在第四、五位,但是这和当前茶学毕业生就业单位需求有所偏差。
1.2.2 选择就业地区以及对于去基层就业的态度
表7 就业地区选择的情况
表8 基层就业的态度
根据调查显示,毕业后选择留在福建及周边大中城市(55.81%)就业的人数高于选择去京沪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2.95%)就业的人数,仅有11.63%的学生愿意到县级及以下地区就业。
1.2.3 就业选择的自主性
表9 茶学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的意见采纳倾向
根据表9可以看出茶学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有较强的自主性,选择“听从自己意愿”的占51.16%排在第一。另外,选择听“父母”的占33.33%,也有部分学生愿意采纳“老师”的意见。可见,茶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主要由学生本人、家庭和学校三者共同主导。
1.2.4 就业选择的来源与途径
在就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提高茶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先了解茶学专业大学生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然后通过完善当前就业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就业途径。
表10 茶学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途径
根据表10可以看出,茶学专业毕业生有多种有效就业途径。其中,人才市场(32.17%)所占比例达到最高,其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举办的专业招聘会来搭建企业与毕业生信息互通平台;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与快速发展,网络上涌现出一批招聘网站,丰富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1.2.5 茶学专业在就业选择中的前景
表11 茶学专业大学生眼中茶学专业就业前景
根据表11中显示,认为茶学专业就业前景持较好和非常好的态度的超过了50%,有25.58%的茶学专业学生认为茶学专业就业前景一般,依然有7.75%的学生对茶学专业就业前景担忧。
表12 是否愿意从事茶学专业相关工作
根据表12可以看出,有72.87%的茶学专业学生愿意在毕业后继续从事与茶学相关的工作,但还存在20%左右的学生有“学茶不事茶”,说明不愿意“务农事茶”的思想在茶学专业大学生中广泛存在。
1.3 职业评价标准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理想、就业动机、职业评价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而职业评价标准又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它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上影响大学生最终的就业目标和职业选择。通过对茶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数据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职业价值观。茶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多以个人需求与个人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地域优势与人脉网络为基本保障,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表13 制约茶学专业对口就业的因素
根据表13可以看出,有36.43%的茶学专业学生不愿意从事销售,30.23%的学生认为茶学单位的发展前景不好。其他的表现在认为茶学这样的农科类专业对口的单位都在基层,而基层的条件差、工作辛苦、不愿意回农村等。
表14 茶学专业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时第一看重的标准
根据表14的数据分析结果,茶学专业大学生在选择对口单位时主要考虑是“经济收入”和“能否发挥个人才干”,分别占44.96%和31.01%。这与“社会地位”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表明现今的职业评价标准正在向“经济收入”和“发挥个人才干”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这也表明了现在茶学专业大学生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
表15 茶学专业大学生理想的职业调查
表16 茶学专业大学生收入期望值底线
根据表15的数据显示,排在第一位的职业是自主创业,占24.03%。这与国家近几年提倡的“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号召相吻合,加上相继出台的各种创业利好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以及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宣传,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这一点茶学专业大学生也不例外。其次,公务员、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也是茶学专业大学生的理想职业。排在最后的是基层农技人员,这也吻合了当代农科类大学生包括茶学专业“学农不务农,学茶不事茶”的观念。
根据表16可以看出,茶学专业大学生对于月薪收入的期望值主要集中在3000元~3999元,占37.21%。在4000元~4999元的占24.03%,超过5000元的占19.38%,而低于3000元的占19.39%。茶学专业大学生对收入水平期望值相对比较务实。
2 农林类特色专业职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从以上对茶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知情况、职业选择倾向和职业评价标准的现状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生源分布、就业倾向以及职业评价标准造成茶学特色专业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接下来就茶学专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层更为系统的分析。
2.1 茶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现实化,“有业不就”导致的“就业难”问题突出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各地政策限制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等,农林类专业的就业难问题更是突出。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茶学作为一门伴随着全国乃至全球的“饮茶之风”而孕育出的农业类特色专业,加上近些年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茶学专业岗位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然而,许多茶学相关企业能提供的岗位多数不能满足茶学专业毕业生的期望,导致大量毕业生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甚至有业不就的境地。根据调查中可以看出,受访者中有88.37%的人选择在毕业后留在福州以及周边中小城市或者去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其中来自农村却又不想回到农村的占85.39%,而愿意回到基层、回到农村的人仅占11.63%。根据从校园内举办的多场大型农林类招聘会以及茶学专业专场招聘会的现场来看,企业提供的岗位一般都是从事行业销售工作,但很多毕业生对其并不感兴趣,根据调查显示,有23.26%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从事销售工作,有13.18%的学生认为从事销售工作是因为“大学生不值钱”。所以从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中可看出茶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实际需要的矛盾突出,就业倾向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2.2 茶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矛盾化,“学茶不爱茶、学茶不事茶”的问题突出
目前,多数农林类高校虽然一直打着农林类院校的旗号,但是其院系分配越来越倾向于工程制造类、金融类等热门专业。农林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但以第一志愿选择的学生较少,多是通过调剂或者征集志愿而来,根据调查显示,有35.66%的茶学专业大学生表示愿意转专业,可见学茶并非自己的意愿。根据调查,有27.9%的学生对于茶学专业表示无所谓甚至不喜欢。在考研意愿以及考研动机调查中,有41.09%的茶学专业大学生已经参加或者将来有打算考研,其中女生考研的愿望较强,占所有女生的45.78%。当问及考研动机时,仅有38.76%的学生表示考研是因为热爱茶学专业,而因为就业难问题以及不明原因的占到57.56%。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林类专业在世人的眼中还是一个“冷门”专业,加上茶学又是近几年新兴的专业,许多人对于茶学专业前景不抱乐观的心态。根据受访者对于“茶学专业就业前景”问题的反馈分析来看,有42.63%的茶学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前景持有一般及以下的态度。所以,“学茶不爱茶、学茶不事茶”的矛盾是由于学校的办学以及个人的观念双重作用的结果。
2.3 茶学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自我化,职业环境与个人需求无法匹配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层次也不断的攀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以“90后”为主力军的大学生受这股大浪潮的影响尤其明显,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不同于过去更愿意听从于父母、老师以及学校,现在的大学生更加希望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也形成了他们与过去不同的职业价值观。茶学专业大学生对于“在就业选择是更倾向于采纳谁的意见”这个问题时,有51.16%的学生表示更愿意聆听自己的选择,而有33.33%的学生更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仅有8.53%的学生会选择参考老师的建议。在茶学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中,选择“收入高”的占62.79%,排在第一位;“能展现个人才干,符合个人兴趣”(62.02%)和“单位发展前景好,能实现个人抱负”(54.26%)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而像“对社会贡献大”这类回报型因素只占3.1%,可见茶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从传统的“服务社会型”向“满足经济需要、提高自我价值”的方面转变,表明茶学专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更偏向自我化。但由于这种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而社会能提供的能满足的要求的岗位机会有限,就很容易出现岗位要求高但自身能力不足、岗位要求低但又看不上的失衡局面。
3 总结与分析
上文以农林类特色专业茶学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归纳了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几大因素。所以,想从根本上解决茶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得从完善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入手。一是引导茶学专业大学生树立“面向三农、服务基层”的就业观念,提高基层服务意识,从根本上使学生摆脱“轻视三农”的思想;二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加大力度对茶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鼓励茶学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进行创新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发展等系列工作;三是增加就业创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从课堂上完善自我认识,提升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茶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无法短时间内改变,所以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期的跟踪与引导。
[1]乌仁格日乐.论高校特色专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5):41-44.
[2]楼静波.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J].青年研究,1990(Z1):22-28.
[3]于海波,张进辅.从职业价值观中分析当代大学生需要的特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8-71+76.
[4]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N].春城晚报,2015-08-10.
2016年度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辅导员专项)“农林类高校特色专业职业价值观及就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XF02A)的研究成果。
陈 萍(1983-),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茶文化与茶业经济与管理等。孙宇晨(1996-),男,福建三明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本科生。*
杨江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茶文化与茶业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