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8-01-19洪丽娜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内涵

洪丽娜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洪丽娜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理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其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而就中西方茶文化体系的差异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应用,其从客观上看,都是文化思维和语言习惯应用的重要表现。本文拟从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出发,结合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客观不同,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

中西茶文化差异;培养机制;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材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传播发展机制日益成熟,如今完善的文化传播体系,不仅是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思维,将为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和有效支撑。当然,选择整个中西茶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其能够在为我们提供良好素材的基础上,实现整个酷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培养。

1 语言应用: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其主要涉及的元素内容在于丰富完善的理念内涵,尤其是需要从文化交际与价值应用角度出发,通过探究完善的元素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实际上,需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进行具体的传播与沟通。文化差异的不同,不仅是一种宽泛性理念,同时其也是具体的层次性差异,当然,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教育时,其交流基础是语言上的交往,尤其是在不同文化体系下,想要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就需要从语言交流与应用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文化观念和语言交际机制,从而实现整个跨文化机制的最佳交流。在具体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其需要借助相关语言传播途径来实施和应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不断完善的今天,整个文化体系在融入发展与全面提升过程中,探究合适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思维,将为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活动的全面融入提供重要支撑。

实际上,无论在完善的英语翻译方法,还是其具体对比,我们都不可能通过其转化形式,实现中西方语言之间的直接转化。无论是词语的性质,还是部分语言内容的应用习惯,其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想要实现整个文化之间的有效传递和价值内涵上的深度表达,就不能忽略其中所应用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思维。因此,通过选择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作为整个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元素,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素材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能够让学习者以合理的思维和学习理念来具体看待这两种文化机制,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文化与语言学习观念。

2 背景与文化差异: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客观不同

就中西方茶文化体系的差异,我们看到整个差异状况表现极为多样,而且有很多差异性元素都能够在具体而客观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所形成的。中西茶文化作为稳定的文化状态和价值元素,其中所融入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符合整个时代发展的重要诉求,同时也是我们在当前整个多元文化传播过程中,所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中西方茶文化体系的出现和形成,从客观上看,其差异在于文化的形成时间和背景不同。从我国茶文化的形成状况看,其成熟于封建社会的唐朝时期,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茶叶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应用,但是受到生产力和社会认知的影响,此时茶叶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应用与贵族生活和具体药用生活之中,尚未能形成体系化的规模,而在唐朝时期,正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为茶叶产品的成熟应用提供了基础可能,此时“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艺术中,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茶叶在社会中的受欢迎度。

当然,正是其规模化应用,就为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可能。自此之后,茶叶在我国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具体融入的其他产业属性也更加突出和明显。当然,我国茶文化体系是极其多样的,其中是以具体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为基础的,就整个茶文化的内涵状况,我们看到其中有着多样化、层次化的价值元素。而且在整个茶文化体系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文化理念与融入,已经成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常态化内涵,并且在整个茶文化机制中,融入必要的精神思维和行为规范,更关键的是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大众自身的普遍认同,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和应用整个茶文化机制,就必须从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出发,特别是要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形成背景和价值内涵,以及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应用环境和氛围形成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自近代以来,我国文化从以往的封闭转入开放,不仅如此,此时,文化也逐渐走出国门,与茶叶产品一起,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内涵,如果我们对当前世界上的茶文化元素状况进行深度而且成熟的分析,我们看到整个茶文化机制已经不在是我国单一的文化元素,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和深厚理念,已经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具有全世界价值内涵的文化体系。尤其是在中西方茶文化机制的对比中,我们看到西方茶文化体系形成与近代时期,此时英美各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机制——全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上此时英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其在对待饮茶活动的态度和认知上,有着属于自身的理解。

3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传统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其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不足只是语言上的差异和不同,所以,无论是具体的翻译活动,还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素材,都只片面的关注语言上的不同。但是在我们成熟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价值内涵时,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效果的因素在于不同文化体系背后所具有的价值元素和文化习惯。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开展好跨文化交流,就必须深层次分析和研究其中所应有的文化理念,同时也要选择具体合适的素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合理判别,从而实现整个跨文化交流的最佳效果。

如果我们对当前世界文化交流活动的形成状况进行细致化分析,我们看到任何一种文化的出现和形成,都是基于社会大众习惯和价值思维等各项内容所形成的稳定状态。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培养时,就不能忽略文化内涵和思维习惯的综合融入和具体诠释。重视文化的深层次、成熟应用,这实际上是基于文化良好的基因所形成的重要内涵。可以说,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给我们有效认知茶文化机制上的不同提供了重要帮助,尤其是对于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活动而言,语言要素只是解决其外在沟通交流上的障碍与不同,真正想要做好该能力的具体培养活动,就必须从整个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深度诠释和全面探究,从而实现对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合理应用。

4 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

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造成其差异现象的原因是时代性、人文属性和社会环境等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相对于我国的茶文化是形成与物质元素相对匮乏的封建时期而言,西方的茶文化体系中,更多彰显的物质上的丰富,而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清心寡欲与西方文化机制中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普世文化中,有着明显性差别。不仅如此,我国是重要的茶叶产地,其中可以将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思维应用其中。并且,在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中,我们看到我国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整个饮茶范围极其广泛,加上社会大众普遍都有着良好的饮茶习惯,所以,我国的茶文化中具有良好的大众属性和人文内涵。但是西方各国,尤其是英美各国,其本身并不是茶叶的产地,其茶叶更多依赖的是殖民掠夺和进口,这就使得其饮茶活动和茶文化内涵中,其更多局限于上层贵族生活之中,所以其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精英文化。

尤其是我们能够在英国茶文化体系中,看到其中饮茶过程的丰富多样,以及其奢华程度。而且我们也能看到对于多数英国人来说,饮茶活动也发展成为重要的生活习惯,当然其更多是上流阶级的重要产物,尤其是其普遍重视的下午茶,更是成为其文化体系和价值习惯中的重要内容和思维理念。当然在美国的茶文化机制中,其也有着相应差别和不同,尤其是美国茶文化中对“袋装茶”的发明,更是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中有着重要关联和紧密结合。所以,茶文化在英美文化体系和具体的价值习惯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从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活动的开展状况看,我们更多情况下,只是从语言交流的角度来认知该活动,因此,将具体的教学重点和培养体系放在了学生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上,并未能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内涵。客观来看,任何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其从本质上看,都是基于社会大众自身认知习惯所形成的,所以,在整个文化交流日益多元化、成熟化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进行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活动,就必须充分注重合理利用多种文化元素,通过引导学习者在具体文化观念的基础上来理解语言上的不同。

5 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世界文化融入与交流机制不断成熟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体系的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和全面融入,就成为现阶段我们在认知茶文化过程中,所需要具体考虑的全新内容。在文化与资源要素交流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茶文化与其他元素一起融入西方各国,并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价值内涵的文化机制。特别是饮茶习惯和茶文化内涵与西方英美文化体系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机制。从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的具体差异和内涵理念看,其中所具有的差异,不仅仅是饮茶习惯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上的明显不同。

[1]汪德华.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15):119-122.

[2]车永红.汉英拒绝语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4,(05):169-173.

[3]沈之扬.从跨文化交际看中国商品出口的商标译名[J].中国科技翻译,2015,(02):125-129.

[4]郭尚兴.品牌商标翻译策略——从竹叶青的商标英译谈起[J].商贸英语,2015,(12):268-232.

[5]周景洪.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2):153-157.

洪丽娜(1971-),女,广东普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与教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内涵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挖掘习题的内涵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