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汪 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

汪 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当代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指导,这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方法可以指导茶文化发展,也因为茶文化内在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契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发展当代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指导地位;茶文化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继承和弘扬茶文化,推动相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不仅是因为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谈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可以帮助当代中国茶文化健康发展,而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又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当代茶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是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自其诞生以来,迄今已经历了两百多年,时至今日,它何以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理论,相较于之前的社会学家来说,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注意到了人类社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背后的利益根源,并且察觉到这些利益背后的经济因素发挥着基本性的作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近40年,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势必要转化为集约式增长,而社会的整体分配模式也必须由效率转向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将发展的红利落实到每一个人。那么如何转型,转型时期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对于剖析当今时代中国的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之本和执政之基。当代中国茶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2 中华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

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之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另一前提是中华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内在的思想契合。茶源于中国,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在茶叶的应用和发展的历程中所产生的反映不同时代文化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精神财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形成了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中华茶文化。具体来说,中华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天人合一”,与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是内在契合的。

中国茶文化向来讲求“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即是指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本为一体,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故贵在守和。”陆羽在《茶经》中是这么形容茶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茶生于自然,得天地之和气,但它泡出来的茶水却又能为飞禽走兽和人类提供生命,这一生一饮之间,蕴含的是大自然生生不息之理。茶的精品是天地人和,饮茶品茶也是天地人和,同样要符合“天人合一”,“茶之为用,味之寒,为饮最宜,精行检德之人”,这是对饮茶人的要求。至于饮茶的方式,更是蕴含了“和合”和“中和”的内涵,“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老水,不可食也。”中国人饮茶是在正确认识茶叶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求按自然规律办事,符合自然规律地饮茶。

茶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气质,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内在相同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历史本身是自然史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恩格斯也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的存续是人类生存的前提。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以自然为存在和发展条件。中华茶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强调“人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不能违背天意,要在自然法则的指导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内在契合的。因此,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茶文化具有可行性。

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当代中国茶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发展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当代中国茶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必须坚持以下三点:

首先,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一方面它是一种精神财富,是前进的基础;一方面它是一种沉重的包袱,是前进的障碍。”对此,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抵制落后文化。对待传统茶文化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其健康有益的部分,抛弃那些饱含着中国传统封建糟粕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明确时代发展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继承和发展当代中国茶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茶叶饮品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茶叶事业和茶叶产业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当然包括茶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继承和发展当代中国茶文化,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实现当代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继承和创新中当代中国茶文化,仅仅完成传统茶文化的批判继承还远远不够,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实现对当代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必须自觉在“两创”方针指引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4 结语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征程中,当代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者和建设者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在继承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与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3版.

[2]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从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8,13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3

[5]孙全胜.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天人合一”之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92-97.

[6]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12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2版.

汪 越(1992-),女,安徽池州人,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猜你喜欢

茶文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