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咏茶”散文内涵及艺术特色评述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题跋茶艺茶文化

岑 晨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广东东莞 523133)

宋代“咏茶”散文内涵及艺术特色评述

岑 晨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广东东莞 523133)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至唐宋时期到达极盛,形成了极为繁荣的宋代“咏茶”文学,宋代的“咏茶”散文以“以俗为雅、雅俗贯通”为纲目,具有极其高雅的状态和艺术特色,它不仅显示出宋代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传递出宋代茶人的风俗人情、精湛的制茶工艺和人生体悟的追求,在其“咏茶”散文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充分体现出宋代“咏茶”文学家在艺术创作上的风格特点。

宋代;“咏茶”文学;散文内涵;艺术特色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宝库之中,“咏茶”文学是极为耀眼的明珠,它于魏晋南北朝萌芽,至唐宋年间不断兴盛,尤其是在宋代的“咏茶”文学已经到达鼎盛,显现出宋代“咏茶”文学的繁荣局面和状态,并逐渐形成了“以俗为雅、雅俗贯通”的宋代“咏茶”散文主张,有其自身丰富的散文内涵和艺术特色。

1 宋代“咏茶”文学的繁荣状态

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到宋代,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可以看到,宋代的饮茶之风极为普及和流行,而宋代“咏茶”文学的盛行也与其时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发展阶段,然而在其政治、军事极为孱弱的状况下,社会秩序还较为稳定,经济极为活跃和繁荣,相应的文学也处于极为活跃的阶段和时期,当宋代茶叶贸易产量增加、茶马贸易制度不断对外传播的社会背景之下,为宋代“咏茶”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温床”,茶诗、茶词等散文创作不仅显现出清闲高洁、宁静雅致之意,而且也寄托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志内涵。

宋代茶文化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宋代“咏茶”文学的发展,它们表现为宫廷茶文化的繁荣、文士茶文化的繁荣及市民茶文化的繁荣状态,使宋代“咏茶”文学不断繁荣和昌盛。

2 宋代“咏茶”散文内涵剖析

宋代“咏茶”散文实现了对传统散文类型的继承与创新,显示出传承与创新同步的特征,呈现出空前绝后的宏伟文学景观,传递出诸多宋代茶文化的内容和信息。

2.1 侧面显现出宋代茶政状态

在大量的宋代“咏茶”散文之中,大多涉及宋代茶叶专卖的茶叶改革制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宋代的茶政状态,反映出宋代茶农的反抗状态和严重的官商矛盾。如:张洎的《上太宗乞罢榷山行放法》、叶清臣的《请驰茶禁疏》、范仲淹的《论茶盐之法》、王安石的《茶商十二说》等“咏茶”散文,都流露出对宋代茶叶专卖制度的不满情绪和斥责态度,显示出宋代文人士大夫关心国计民生的儒家情愫。

另外,在大量的宋代“咏茶”散文之中,还反映出宋代的赐茶文化,在宋痒的《赐知广德军垄会元进先春茶敕书》、《赐知光州郭昭升进新茶敕书》等“咏茶”散文之中,就反映宋代朝廷以茶激励臣子“馨恭谨职”的赐茶文化。还如:李曾伯的《谢宣赐香茶》、陈抟的《谢手诏并赐茶药表》、《范仲淹的谢赐凤茶表》等,都以其优美的文辞、华丽的文学色彩而为人瞩目,并传达出君王对臣属的恩渥之意及臣子为国报效的志向和决心。

2.2 实现对宋代茶著的补充和完善

宋代关于茶文化的典籍著作存在茶艺描写方面的不足和缺憾,大多立足于对茶艺的采择、制造、择器等方面的内容,而宋代“咏茶”散文则较好地实现了对宋代茶著的补充描述。如:丘荷的《北苑御泉亭记》、李昭玘的《记白鹤泉》就补充描写了烹茶之泉,使人们对茶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宋代“咏茶”散文还以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式,使人们透过茶文化思考人生哲理,感悟和体会人生真谛,流露出作者别样的情怀和态度。如:聂厚载的《惠山泉记》、欧阳修的《〈浮槎寺纪诗〉跋》、李昭玘的《记白鹤泉》等。在宋代极为盛行的“斗茶”文化之中,彰显出宋代茶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在唐庚的《斗茶记》之中,就揭示宋代“斗茶”文化之中所蕴含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至理,并借“斗茶”之事抒理言情,显露出宋代“咏茶”散文的可圈可点之处。

另外,在宋代的“咏茶”散文之中,还以茶为契机进行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常见于书信、序跋、贴、启等文体之中,如:欧阳修的《与刁学士书》、苏轼的《与鲁元翰书》、陈纯臣的《荐白云泉书与范文正公》等,就表达出宋代文人以茶相约、以茶谢赠、以茶抒怀的心意和态度,不仅展示出宋代对于茶事、茶艺的精湛和纯熟,而且还流露出宋代文人超凡脱俗、潇洒俊逸的高雅情怀。

2.3 以茶传情达意、抒发志向

在宋代“咏茶”散文之中,不乏以茶互赠、表达友谊和亲情的描述,如:张九成的《勾漕送建茶》、张镃的《煎白云茶二首》等,就将与友人品茗、烹煮的静谐场景展露无遗。在梅尧臣的《吴正仲遗新茶》、王禹偁的《龙凤茶》之中,就流露出深厚的亲情。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一文中,则表达了作者对故居乡关的怀思之情。同时,在宋代“咏茶”散文之中,还描写了精美绝伦的茶艺,将茶艺的审美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赵汝腾的《登北焙呈高计使谢庚使》、宋赵汝砺的《北苑别录》、张扩的《碾茶》等“咏茶”散文都极为生动地再现了茶艺的制造过程,笔简而意幽,令人回味无穷。又如:在林正大的《括意难忘》的“咏茶”散文诗词之中,就极为生动地描述了宋代茶人的煎茶之趣,反映出宋代极为流行的“斗茶法”的内容,使人享受到极为生动的品茶意境。

3 宋代“咏茶”散文的艺术特色

宋代“咏茶”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流畅而婉转,显露出风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并体现于不同的文体样式之中,彰显出姿态各异的“咏茶”散文艺术特色和风格。

3.1 传统的记、序、题跋等文体

在宋代“咏茶”散文的传统文体之中,显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分别表述如下:

(1)记体咏茶文。宋代的“咏茶”散文不仅局限于叙事识物、抒发感慨和景物刻画的范畴,而且还添加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如:《北苑御泉亭记》、《浮槎山水记》、《惠山泉记》等,这些宋代“咏茶”散文以格局善变为特点,并于风格多变的散文文体之中加入了议论和哲理的内容,以欧阳修的《浮槎山水记》最甚,在这篇“咏茶”散文之中,它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书写,并以考证的态度进入到说理,最终在理性的议论之下总结出人生至理,极具倏然的别样情趣,显示出不拘一格的散文风格和艺术特点,使议论、叙述、抒情融为一体,表现出宋代“咏茶”散文重议论、重理趣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2)序体咏茶文。宋代的“咏茶”散文大多为书序,如:《进〈茶录〉序》、《上茶法条贯序》等,显现出议论、说理的倾向和艺术特点,同时,这些序体咏茶文还融入了抒情和描写的元素,有较为浓郁的文学色彩,如:欧阳修的《〈龙茶录〉后序》一文,就添加了较多的抒情和描写的内容,尤其是围绕小龙团茶而衍生的文学抒情描写,就极有意趣,异常生动而令人唏嘘不已。

(3)题跋性咏茶文。题跋性咏茶文化在宋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形式内容方面也多有创新。在宋代题跋的体式上来看,显现出灵活善变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如:《题万松岭惠明院壁》、《〈浮槎寺八纪诗〉跋》等;而在欧阳修的《跋〈茶录〉》、李新的《跋蔡君谟〈茶录〉》之中,就将宋代的题跋性咏茶文化扩展到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宋代“咏茶”散文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在说理、叙事、抒情间关错综的题跋性咏茶文体之中,使题跋性咏茶文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欣赏性特色。

3.2 宋代咏茶文赋、宋四六体

(1)咏茶文赋。赋这种文体有多种形式,如: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律赋等,而到了宋代则形成了新的体裁——文赋,它不仅采用设问、铺张等传统的特点,而且还大多采用虚字,较少使用对偶,具有结构简短、句式错落有致、语言平易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如:吴淑的《茶赋》、梅尧臣的《南有佳茗赋》、黄庭坚的《煎茶赋》、方岳的《茶僧赋》等,在这些宋代“咏茶”散文之中,不仅具有极强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2)“宋四六”体咏茶文。宋代“咏茶”散文在历史的流变之中,形成了“宋四六”体咏茶骈文,其主要的句式为四六间错相对的特点,注重排偶和对仗,具有声律辞藻优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如:宋痒的《赐知广德军龚会元进先春茶敕书》、王洋的《谢郑监惠龙团茶启》、刘克庄的《接茶疏》,在这两篇极为典型的“宋四六”体咏茶文之中,依循四六字律令的句式、对偶工整、辞藻华丽,一改唐代以来的浮靡的骈体风格,开创了独特的“四六文”的崭新风貌。例如:在欧阳修《通商茶法诏》之中,就采用了骈文与散文相结合的手法,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感人至深。又如:赵鼎臣的《七进篇》则以清丽典雅的文辞、灵活多变的用典,将茶的声色、形态、烹煮之韵表达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宋代“咏茶”散文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将茶文化与文学艺术充分深度融合,极为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宋代的茶文化的繁荣与鼎盛状态。

[1]邹小华.宋代咏茶词研究[J].福建茶叶,2017(1):407-408.

[2]张昕,白宇.宋代“咏茶”诗词的主要内涵及艺术风貌研究[J].福建茶叶,2016(7):334-335.

[3]于巧.舌尖上的咏茶词——宋代咏茶词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20+41.

[4]罗璇.宋代咏茶赋研究[J].名作欣赏,2012(32):48-49.

[5]罗璇.宋代咏茶词的审美意蕴[J].文教资料,2012(26):95-97.

[6]吴启桐.宋代咏茶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2.

[7]王欣星.宋代咏茶诗的艺术风格[J].科技信息,2011(30):161.

岑 晨(1995-),女,吉林和龙人,本科,研究方向:中文。

猜你喜欢

题跋茶艺茶文化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