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茶文化精髓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精髓中国化茶文化

王 欣

(汉口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茶文化精髓

王 欣

(汉口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精髓部分在当前社会应得到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合茶文化的精髓。在本文中,笔者对茶文化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茶文化精髓融合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茶文化精髓;社会主义建设

1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茶,茶文化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播,茶这一物质形态与文化这一意识充分融合,不仅是我国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当代人追求更高精神享受的外显。在日常生活中,茶文化非常重要。具体而言,茶文化由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方面来看,茶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了所有和茶相关的文化内容,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从狭义方面来看,其为仅指精神方面的内容,为一种意识[1]。从层次方面看,茶文化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一是物态文化。其主要包括各种茶事活动与茶制品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全面和茶叶生产加工、存储、种植等方面相关的内容。除此之外,其还包括茶具、茶桌等方面的物品;二是心态文化。其主要包括人们在使用茶叶的时候所形成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在饮茶与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会追求一定的情趣,将人生等与饮茶对接起来,得到哲学层面上的茶道;三是行为文化,主要是人们从事与茶相关的活动时所约定成俗的行为习惯,如茶礼与茶俗等;四是制度文化。这是在茶叶生产与消费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当前,很多专家所研究的茶文化,并不是种植与制作方面的,也不是茶叶的发展史,而是透过茶文化而探究其给整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相关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如人们就茶文化领域的信仰及理念。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形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民族化的一种表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其为马克思主义融合到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具生机的道路。无论何时,都应该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特别是要考虑我国的文化状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盖两个方向:一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情的充分融合,借助当前我国实际状况方面的调查,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路径。二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借助马克思的理念而对其审视,进一步复兴其精华部分,使得社会文化不断升华与进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看,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是大量实践摸索而来的。

自十月革命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我国盛行起来。马克思主义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使得其能够深入探究中国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得到全面传播,是由于马克思对国家思想产生了影响。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具体为:初期阶段,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结合度不高,当时的人们对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非常少,相应的研究体系也未能够构建起来。这种状况下,尽管很多人想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结合起来,却不得其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各种状况进行分析,最终制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意义下的革命策略。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路线融合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生了巨大变迁,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深度融合,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针对马克思思想展开深度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应从我国的现实状况融合,探究出更合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更深地层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文化的作用。

3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茶文化的价值

3.1 促进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社会持续进步的过程中,必须管理好社会秩序与社会文化。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维系社会的文明,促使社会平稳发展,这些都需要依赖高水平的执行力而实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茶文化中的清廉原则能够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及时修正与引导社会风气,特别是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种事项,均应该坚持马克思思想,借助茶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而促使整个社会拥有良好的风气,推动官员制度建设工作,影响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公平[2]。这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传承与改造优秀的传统文化

将马克思思想与中国茶文化高度融合起来,是马克思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将实现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其给我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只有将茶文化精髓融合进去,才能够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民族自信心。中国茶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够彰显着宽容、平和的处世观,这一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依托于此,马克思主义能够进一步融合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在继承茶文化的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舍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茶文化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结果。这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茶文化的发展。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茶文化在我国历经千年的发展,拥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的精髓部分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茶文化的深入融合能够加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得我国各项建设工作能够更为有序地推进下去。

3.3 进一步发扬孔孟之道

中国文化孕育着独到的精神内涵,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地方。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对于茶文化也带来不小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仁”这一茶文化精髓思想得以显现。其不仅能够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度解释,还能够体现当前社会下,人们民生建设的思路,指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除此之外,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指出了人的重要性,茶文化能够显著地丰富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吸收更多的茶文化精髓,拥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3.4 融合更多的道家思想

茶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家思想,如“无为而治”,提出应顺其自然。这同样适用于当前社会,重要性非常突出。茶文化侧重于顺其自然,融合到当前社会,指的是从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当前,中国实力正不断提升,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进步。然而食品安全、公共安全与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却问题频发,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人过分侧重于经济利益与名利等,挑战了道德底线,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些都应该被正视。茶文化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水平这一方面,其指的是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践行的重要体现,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

4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茶文化中庸思想深刻解读

4.1 《茶经》中的儒家思想

《茶经》中的儒家思想深刻体现出儒家的中和思想,全面解读《茶经》中潜藏的中庸思想有利于我国更加深入了解茶道中庸精神。陆羽思想核心是儒家精髓,而儒学体系中中和哲学思想是主要哲学思想,这一事实,可以在《中庸》著作加以旁证。在《中庸》中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深刻体现出了儒家中和哲学所具备的要义。在《茶经》各大章节体现中,无处不在体现着中庸思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上:一是,烹煮茶叶。在《茶经》中陆羽明确指出来,炙烤茶叶过程中不能带有风,要确保火焰炙烤茶叶的均匀性。在煮茶过程中,要用均匀一点的火势来煮茶。并煮茶的水最好是泉水。二是,制造茶的器具。在《茶经·茶之器》中提及到,制造茶具应以“六分虚中”为原则。对于制作的锅,其中也要有以“守中”思想为主,这也大大体现出我国儒家治家齐国平天下的思想。三是,饮用茶。陆续提出,茶叶投放时最好是在水的第二沸腾时,在《茶经·茶之煮》中提及到:“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篮人人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在饮茶中,陆羽曾经讲过饮茶不能超过三碗,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把握好饮茶的时机,并需要适度饮茶。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陆羽中的思想与儒家中的中庸思想不谋而合,陆羽贯穿这种中庸思想就是为了让人们以这种和谐的、向上的思想精华来来进行感悟,在强化作者读书素养的基础上,让人们切实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

4.2 弘扬茶道精神中的“中庸”思想

在对我国中庸思想了解中,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开展正确解读和分析,在分析与解读后,探索弘扬和发展茶道精神中的“中庸思想”路径,对茶道精神中的中庸思想大力弘扬,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宣读茶文化中高度注重解读“中庸”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切实意识到中和之道所具备的价值与魅力,在开展茶文化课堂过程中,可设置与中庸哲学教育相符的教育专栏,并积极开展一系列相应宣传活动,如: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知识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网络宣传效用,在高等院校媒体平台中以多种形式加以宣传茶文化,并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对茶文化体现中的中庸思想深刻解读。在茶道文化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茶道文化精神全面扩充,深入体现其独特修身之道,切实发挥茶文化的价值与作用。

5 结束语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我国应及时总结与反思,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融合更多的茶文化精髓,使得其理论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茶文化精髓的价值。

[1]刘莎.马克思思想与茶文化思想结合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4):384-385.

[2]孙嘉.论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启示[D].陕西:陕西科技大学,2016.

王 欣(1983-),女,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精髓中国化茶文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缝补Boro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