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探究
——以茶文化为例

2018-01-19屈海宏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茶文化教学活动

屈海宏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探究
——以茶文化为例

屈海宏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高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谨就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进行阐述,并以中国茶文化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素质中的作用加以探究。

传统文化;法律意识;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我国民族精神及文化特征的结晶,茶文化中“廉、美、和、敬”精神内核对于道德品质及人格素养的提升与培育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也逐渐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而现阶段各高校在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效果不甚理想,因而以茶文化为例,对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1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现状

1.1 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律素养教学活动时,大多会采用教师授课的形式,以单纯的课程宣讲向学生们进行法治教育。大多高校会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无关专业,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打好法律基础而设置的,而当前的高校教学活动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课程中的法律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理想性,教师在授课时大多照本宣科,学生们无法获得更多、更加丰富有趣的知识内容,自然也就觉得这一课程枯燥无聊。由此可见,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无益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1.2 思想政治教育重于法律素养教育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与法律素养教学活动中,普遍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与情绪变化,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便于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却忽略了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通常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教育,因而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在教授这一课程时,难免将重点放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而没能对高校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法律素养培育,无法从更加深层次的法律精神与法律信仰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及教育,也未能就学生的实际活动进行法律教育及指导帮助。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在日常实践活动中无法将所学法律知识内容化为法律意识,这不利于帮助高校学生实现自觉守法的行为准则。

1.3 高校学生对于法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随着各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高校毕业学生就业的愈发艰难,高校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教学活动中,而忽略了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导致学生对法律素养的培育也不够重视,无法意识到法律素养的提升对其未来人生的重要意义,受到这种学习理念的影响,高校法律素养教育的效果更加不理想[1]。

2 中国传统文化和茶文化对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探究

2.1 茶文化的实际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综合了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及物质遗产的重要文化体系之一。茶文化的发展同文化、历史、经济活动息息相关,随着世界民族融合及经济贸易的开展,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欧洲、东亚等地区,产生了相当有特色的英国茶文化及日本茶文化等,因而茶文化也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对于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茶文化中所富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对于推进并提升高校教育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接收,在茶文化推广过程中还能够以其富有内涵的传统精神为学生指引方向,对于学生的精神文化提升及行为规范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而茶文化在法制宣传教育及法律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主要通过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来实现的,而并不仅仅局限于茶叶及茶道,还包括传统茶具文化的创新。例如,我国当代民间发明家季汉生出于深入了解并推广明代茶具文化的需要,以宜兴紫砂打造出一款“中华龙壶”,这一茶具的内部结构分为两个区域,能够同时浸泡两种茶叶,象征着“一国两制”,茶壶的整体性又象征着“和平统一”“和谐社会”及“依法治国”,茶壶一经制出就广受欢迎,甚至被当做国家外交礼物馈赠与外国领导人。可以看出,被赋予了时代精神的传统茶文化,对于推进社会法制宣传与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讲究礼仪,礼仪即规矩。而统治阶级出于管理国家、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目的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所明确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所颁布的法律条文,就是国家制定的公民行为活动的规矩,由此可见,茶文化与法律的基本内核是有相通之处的。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以传统的茶文化来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2.2 茶文化对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探究

2.2.1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以往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因而要想真正实现法律素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就需要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将茶文化融入到法律素养教育活动当中。此外,中国茶道讲究“廉、美、和、敬”,其中“廉”的精神内核在于“推行清廉、勤俭有德”,在如今推行廉政教育、提升法制建设的重要阶段,这一精神内核的重要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高校法律素养教育活动中,将这一精神内核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也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方法[2]。学校可以通过课外组织社团活动,将法律素养培育的内涵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例如,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对法律素养教学内容进行宣传,组织茶道社团培养学生对于茶道的认知与了解,将中国茶道中的“廉、美、和、敬”的精神内核通过茶道社团活动加以展现,并将其中的“廉”文化中的法律精神内化到茶道文化活动当中。

2.2.2 将法律素养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领头羊,因而高校学生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其未来的个人发展,还与水平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校将法律素养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来开展,充分意识到法律素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加强教学投入,提高教学力度。学校可以通过大力引进具有较高法律专业水平的教师团队,或加强对学校教师团队的法律培训及教育,通过提升教师的素养来保证教学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来提升教师在开展法律素养教育中的积极性,对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辅导员等与学生联系较为频繁的兼职教师进行法治教育,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接触,了解学生对于法律及法治的理解与认知,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将法律意识传播到学生心目当中。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案例还是时事热点,都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加以解读,例如,就前一阶段大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就剧中企图诈骗国家财产的“王校长”的行为进行法律层面的解读,以加强学生对于法律的敬畏与理解。或者,辅导员在与学生交往中,向学生就传统茶文化进行阐述,将法律知识与茶文化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

2.2.3 提高学生对于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最重要的是保证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法律素养的重要性。需要学校从宣传及教学两个方面来严加要求,首先需要学校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依法治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借鉴法学院的方法,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活动,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角色划分,准备法律文书,模拟刑事、民事及行政审判与仲裁过程,通过这样的有趣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认知。此外,学校可以对教学内容严加考核,提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确保学习的有效性[3]。

3 结语

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势必要求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素养,要求学生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懂得在法律的界限之内行事,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因而高校需要将法律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

[1]刘凡凡,周雨风,伍林生.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福建茶叶,2017(2):384-385.

[2]张晓峰.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6):29-30.

[3]王庆材,陈建伟,齐宪磊等.高校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路径规划研究[J].学理论,2017(5):251-252.

屈海宏(1978-),男,陕西黄龙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法学、卫生法学。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茶文化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