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在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8-01-19董杰华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学英语词汇发音

董杰华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浅析概念隐喻理论在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董杰华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不同语言的出现、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理论性的体系,隐喻理论就是在英语传播、使用过程中形成的。隐喻理论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认知特性,即在已知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已知理论进行分析,探究未知的理论,将抽象理论与具体理论相结合,并将此概念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和升华。近些年,茶专业英语逐渐新兴,成为学习英语专业中特殊的分支。另外,茶专业的英语是与英语专业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专业的英语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指导专业型人才在茶叶进出口贸易以及茶文化推广过程中,发挥语言的交流沟通作用。基于此,茶叶英语词汇作为茶专业英语教学的要点,在高校英语教学内容里需要得到足够重视。

隐喻理论;茶专业;英语词汇;英语教学;茶叶人才

“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我国经济市场的深入改革,使茶叶进出口贸易进入关键时刻。因此,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更加频繁,且出口量呈现乐观增长的局面。在茶叶对外贸易过程中,英语作为必要的交流技能,重要性不容忽视。培养茶专业英语的储备人才工作对扩大茶叶进出口贸易十分必要。然而,英语词汇作为英语的三大元素之一,词汇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会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我国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受到较高的重视程度。即,茶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寻求更为科学、有效、合理的词汇教学方法。

1 概念隐喻理论的概述

近几年来,概念隐喻理论是语言学者在教学方面最为关注的理论之一。但是,概念隐喻理论提出却要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当时语言学者昆体良(Quintillian)提出了著名的“替代论”,随后概念隐喻理论在“替代论”的基础上得到了启发和发展。通过研究资料,可以发现将概念隐喻理论与词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可以为词汇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1.1 概念隐喻理论

通过深入研究隐喻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概念隐喻属于认知语言学科。然而,此门学科的起源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又被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可以看作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因此,隐喻理论也同时具备了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特点。从宏观时间角度对隐喻理论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传统类型隐喻理论、现代类型隐喻理论两个基本部分。现代类型的隐喻理论是从传统类型隐喻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被注入了时代要素。目前,我们所说的隐喻理论一般为现代类型的隐喻理论。现代类型的隐喻理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首先,隐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词语问题的;其次,这个概念不是词语属性,而是概念属性;再次,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帮助人们理解词汇的概念;最后,这理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不备专业性特征。

1.2 概念隐喻理论特征

从隐喻理论的概念可以看出,隐喻理论无处不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地影响。鉴于此,笔者通过研究隐喻理论的相关文献,总结出隐喻理论的三个独特要素。第一,隐喻理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普适性,隐喻理论的普适性主要体现在概念涉及的范围,当在人们日常沟通交流时,隐喻理论便暗含其中,此时语言使用者可以依据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发出不同的含义;第二,隐喻理论具备认知性。学术上对于认知性特征的解释更多的是将隐喻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后得出隐喻的本质——认知性。因此,可以将隐喻理论理解为普通的线性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是,现代语言学者则认为隐喻赋予了词语更多的内涵;第三,隐喻理论强大的系统性。系统性表明隐喻概念是协调一致的整体。此外,在这整体的环境下人们的思维、语言发展均会受到干扰和影响,不同概念下的隐喻相互联系,并不独立分开,且不受干扰。

1.3 英语词汇的隐喻理论

英语作为西方国家的通用语言,应用范围很广。英语词汇包含了隐喻理论的相关内容,英语构词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词源的隐喻性中。英语是由古希腊语与拉丁语相结合而形成的。例如,英语中的“菊花”一词,原含义将其解释为“白日之眼”,即为“day’s eyes”,通过构词的隐喻性转化,形成“daisy”即为菊花。“菊花”这个词汇的由来,同菊花的形状、习性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菊花会随太阳改变面向,且菊花的形状和太阳也非常相似,所以通过隐喻理论的构词将其设定为“daisy”。

2 茶学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常态化模型

近年来,茶学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为了将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向世界推广,需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带动茶学专业的发展。词汇是英语三要素之一,词汇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2.1 茶学专业词汇记忆模式

茶学专业英语主要是英语与茶学专业相结合,所以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包含了诸多茶学专业性较强的词汇,通过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分析后,不难总结出茶学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有一定相似度,主要是有三种高效的词汇记忆模式,即遗忘曲线记忆模式、记忆算法、海量联想方式。这三种记忆模式各有各的掌握特点,首先,第一种遗忘曲线记忆模式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提出的,他是通过对人脑的遗忘规律进行剖析后,利用函数分析的方式规划出遗忘曲线,并提出了遗忘曲线的记忆模式,督促学生依照记忆规律进行复习;第二种是记忆算法模式主要是通过计算学生,对于学习资料的理解来建立不同的复习模型,从而帮助学生记忆。第三种记忆模式为海量联想方式,主要通过对所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拆分、剖析,再利用联想记忆方法来加深记忆。

2.2 茶叶专业词汇实践朗读

“听、说、读、写”作为英语学习的四个基本手段。其中,“听”与“读”是密不可分,也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基本方式。英语的词汇的发音主要是由英语音标所决定的,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发音略有差异,主要是词汇音标的组成不同,英式英语的元音音标比美式英语的元音音标多了两个。为了对茶叶专业的英语词汇进行清晰的诵读。在其诵读的过程中,侧重于音标的分析、语音语调的分析、发音规则的分析。例如,英语中最为多变的为音体变位,在对音体变位了解后可知,词语中同一字母可能会发出多个不同的音体变位,造成发音规则也不尽相同。而茶叶作为我国典型的农产品之一,不同种类的茶叶名称发音也有独特音标。如,乌龙茶在英语中翻译为“Oolong tea”,其中“oolong”的发音是根据中文发音音译成英文,这就需要重点关注音标的发音。

2.3 茶学专业词汇的写作实践

英语词汇是茶学专业的英语写作的基础,在写作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实践,从而提高写作词汇的运用技巧。灵活掌握英语写作前提是要对英语语法熟练掌握,此外,还要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茶学专业的英语写作主要是传播中国茶文化,所以写作过程中,可以将我国儒、道等文化思想进行融入。另外,写作实践一般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素材的采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进行了解;第二阶段为写作的构思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之上确定写作思路;第三阶段为写作的表述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上两个阶段的总结,对茶学专业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汇总。

3 隐喻理论在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创新手法

隐喻理论应用于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目的是丰富和改进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为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3.1 记忆化思维转变

词汇记忆思维有三种记忆方式。隐喻理论主要是将茶学词汇记忆与海量联想法相结合,通过隐喻的联想,加深词汇的记忆,并在记忆的过程中依照记忆曲线进行反复修正、学习,避免词汇的遗忘,呈现螺旋式上升。例如,大红袍茶在英语中是“black tea”,这主要是大红袍茶冲泡的色泽来定义的。大红袍茶冲泡后会呈现出红色,大红袍茶也是红茶的一种,所以其英语的表达为“black tea”,这种方式即为记忆思维的转变。若单独将普洱茶记为“black tea”并不加以联想的话,此种记忆方式会十分枯燥,且无趣味的。除此之外,在短期内记忆者还容易出现记忆失误的情况,从而影响茶相关文字的专业表述。因为茶专业的词汇较多,所以在其记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纠正。而使用隐喻理论进行联想记忆是经过大量数据证明后,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3.2 系统化朗读程序

许多茶学专业词汇的读音是由中文延伸出来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很多词汇的发音与中文类似。但是,相比之下还是同中文发音有一定区别,为了将中文发音与英文发音做出区分,需要进行反复朗读、研习,可以在朗读时提高英语发音的标准度。例如,“乌龙茶”即是由中文发音延伸而成的,为了解读音的区别,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朗读体系。此外,中文的发音更加的有棱角,而英文发音更加圆润,更多的偏向卷舌音。这些都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需要学生在朗读中自己体会。

3.3 场景化写作训练

场景化的写作在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必不可少。茶文化的推广不仅仅需要词汇作为基础,更需要词汇所构成的文章,从而以文章为载体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将隐喻理论与茶文化写作训练进行结合,可以在写作前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地点,切实采集茶叶写作相关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利用隐喻的方式培养学生将写作素材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如在茶文化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带一路”的思想。

4 结论

当前,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面临重要改革,需要开拓新的教学思路。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改善传统英语词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弥补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上改善英语词汇教学的模式。因此,将隐喻理论与茶专业的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以期从理论上调整茶专业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1]孙边旗.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9):77-80.

[2]刘瑾.隐喻机制—词汇联想教学的理论基础[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6):106-110.

[3]姜玲.语言的隐喻性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6-118.

[4]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12(2):1-6.

董杰华,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茶学英语词汇发音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Playing with u_e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
网聊英语词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