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休闲旅游观光茶园的规划与设计

2018-01-19林久光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夷山造景观光

林久光

(福建省武夷山市林业局,福建武夷山 354300)

武夷山休闲旅游观光茶园的规划与设计

林久光

(福建省武夷山市林业局,福建武夷山 354300)

随着旅游业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旅游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养身、度假、休闲、生态体验等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本文立足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优势,结合武夷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提出建设休闲观光茶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建设模式,对武夷山市茶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和旅游开发方案进行探索。

休闲旅游;观光茶园;建设模式;规划设计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头衔的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也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武夷岩茶以其特有的韵味,享誉中外。旅游与茶产业,是武夷山支柱产业。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来抓,充分发挥武夷山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和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的优势,着重实现“三个”转变:由茶叶传统制作为主向传统与现代制作兼容转变;由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由单一茶叶产品向茶工艺品、茶饮品、护肤、保健等精深加工转变。

随着旅游业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旅游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养身、度假、休闲、生态体验等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优势,结合武夷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品牌,选择性扶持规模茶企,建设成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集休闲观光旅游、养生度假、茶艺展示、餐饮购物等融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

1 武夷山休闲旅游观光茶园建设的基本思路

立足茶园经济功能为根本,结合武夷山独具特色的风景,从茶园微景观、美化绿化、茶文化展示等方面入手,营造出一个集茶叶生产、观光游览、参与体验、科普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具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相结合的旅游景点,让游客浏览武夷山美丽自然风光之余,还有愉悦的心情体验独具地方特色的茶园景观。在采摘季节,还可让游客参与体验茶叶生产、加工制作,品尝自己制作的茶产品。

1.1 休闲旅游观光茶园的规划与设计

1.1.1 规划与设计原则

生态观光茶园规划与设计必须立足茶园经济功能为主,应选择具有相对起伏的自然地型、有自然或可改造成园林水景的水体、交通便利和具备可开发建设规模建筑群体的地域。

1.1.2 茶园选址

地形:要求地势有起伏变化,可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沿山顺势修筑人工阶梯形平台或依据地形修建独具特色的几何图案。

水体:选择有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水库、鱼塘等自然水体,可改造成自然曲线的园林水景。

建筑:建筑的造型和建筑布局要与地形相结合,个体建筑、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群可依山傍水,层次错落进行布局。

道路:宜选择道路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

1.1.3 环境选择

生长环境要求茶园种植区遵循“头戴帽、腰绑带、脚穿鞋”的布局,可充分利用茶园步道、机耕道,将不同品种的植物配置在一起,树木配置以不影响茶叶生长为前提,构成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观;茶园种植观光规模要在面积1000亩以上,有多个品种、多色相种植。

1.1.4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设计,可将茶叶多丛种植、修剪成不同几何图案,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将茶叶生长的条块形状设计成迷宫或特定几何图案,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游玩的乐趣。

1.2 武夷山休闲旅游观光茶园建设模式

1.2.1 休闲观光茶庄园模式

茶庄园内修建具有地方和民俗特色的茶楼,茶社,茶馆,构建成可展示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将茶艺展示、餐饮购物等融为一体,茶产品可以直接对游客进行销售。环境布置力求雅俗共赏,简洁古朴,要有浓郁乡土气息,形成强烈的旅游吸引力。茶园内修建漫步道,有条件的沿路修建休息区、观景亭,游客在信步漫游中观赏茶园景色,在体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之余,获得另一种休闲自在的生态体验,享受回归自然的身心愉悦。

1.2.2 养生度假茶庄园模式

针对特殊的游客群体,突出养生度假功能,依托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环境优势,以生态茶园景观为绿色环境背景,充分发挥山水景观资源优势,遵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层高适宜、空间适度、安全便捷、观感舒服的原则,体现“宜人怡人”和“满足需要”的双重功效,实现建筑与景观、休闲养生与文化、设施与功能的多元化组合,构建“一站式”服务区。考虑自主游、自由游是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也为满足家庭和自驾游以及一些教师、学者、作家等学术、创作等度假需要,可建设一些含小型厨房、卫生间在内的经济型自助宾馆及其房间,规划设计上力求做到依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修建个体建筑或小群体建筑。

1.2.3 综合性旅游观光茶园模式

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茶艺展示、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茶园,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等旅游功能,让游客参与丰富多彩的茶礼与茶俗,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享受人与自然和谐之乐。

2 武夷山休闲旅游观光茶园建设的目标

以山水景观和茶园景观为基础,融养生、休闲、度假、居住、娱乐等诸功能为一体,让游客在生态茶园中观光旅游,休闲漫步中健身;在茶叶采摘、生产制作过程中体验人生,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养生度假,在具浓郁地域特色环境中体验民俗风情和休闲娱乐。是以地域风情特色为主题,以茶叶生产制作为依托,以茶叶资源和茶事活动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把茶叶生产、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茶艺展示、餐饮购物等融为一体,通过政府帮扶,先集中资金,在武夷山景区周边的武夷街道办、星村镇、兴田镇辖区内各选择几家有一定基础的茶企业重点发展,以点带面,推广至全市各乡镇。

3 武夷山休闲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内容

3.1 茶园景观设计

茶园景观设计在风格上应当突出其自然、和谐、质朴的风格,以“师法自然”为设计法则,在保持茶园经济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布设,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空间布局上设计成多层活动平台,以地形设计、景观构造、植物配置等方式,丰富和提升茶园的三维立体空间感受,提升茶园的视觉美感。

3.1.1 新建、低产茶园改造景观设计

采用平台开垦,带状整地的茶园,每隔100米沿水平带种植一行乔木,“按头戴帽、腰绑带、脚穿鞋”建设要求,山顶部种植耐贫耐干旱树林,茶园内按8-10株/亩的标准种植相同树种,树种选择以不影响茶叶品质为前提,可选择常绿乔木、半乔木树种如木荷、楠木、火力楠、桂花、杜仲等。

3.1.2 丰产茶园景观设计

以不影响茶叶产量和生产经营活动为原则,按特定的图案进行造景,遵循美化、绿化、香化的层次布局,美化树种可选梅、李、桂花等,用以点缀造景。绿化树种以常绿乔木、半乔木树种为主,种植株数控制在8株/亩以内,对大面积茶园,可按特定几何设计图案进行绿化种植。茶园梯壁留草种草,种植植被可选择花叶络石、金银花等。

3.2 茶园道路布局设计

3.2.1 茶园主干道

主干道设计必须宽敞,路面应该是沥青或者是水泥路,以便游客的进入观光。道路硬化,宽度4米,两侧绿篱、绿障种植以茶叶为主,品种可选择水仙、肉桂、白鸡冠、佛手等。行道树种植具有观赏性的乔木为主,间隔6-8米,与茶叶种植的绿篱、绿障形成复层绿化带。

3.2.2 茶园漫步道

漫步道设计要满足休闲旅游和茶叶生产需要,在茶园内部环山盘旋,宽度1.6米,采用浆砌石台阶式布设,在道路一侧设蓄排设施,减少地表径流和冲刷力,另一侧栽植行道树,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漫步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道路、人、环境相结合”的理念,按需造路,为景开路,使之成为自然气息浓郁的休闲绿道,如现已建成的武夷山市区小武夷公园漫步道。

3.2.3 茶园生产道

茶园道路宜采用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宽3m左右,各项水保措施进行设计,道路一侧设排水沟,采用浆砌石结构,梯形断面,道路中、下部设置大的蓄水池,方便在干旱期补充灌溉作用。道路单侧栽植行道树,种植规格5m/株,树种同茶园绿化、美化树种一致。

3.3 茶园观光区水景布局设计

布局上遵循主次分明,自成系统,水岸溪流曲折有致,做到山水相连,相互掩映,创造出各种形式的水体。同时,根据水面大小设计水体景观,有条件的还可通过对水景园的形、色、光等进行特色设计。

3.4 建筑园林布局设计

要求达到使用和观赏双重功能,力求实现可居、可游、可观。公共场所如办公用房、餐厅、茶室、展览室等,这些都要求与园林风格相协调,点缀景点如亭、台、楼、榭等,应依山顺势、合理分布。

3.5 园林植物造景

3.5.1 绿篱造景

植物造景的作用直接影响园林外观,左右游人的感觉,造景植物以茶树为主,将茶树修剪成条块状绿篱,按特定几何图形栽植造景。构图方式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灵活设计条状、块状、茶(花)坛的方式等。

3.5.2 茶坛造景

按不同茶树品种的生长习性,色彩特征进行微景观雕塑设计和构图造景。

3.5.3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设计,可利用茶叶生产将茶叶多丛种植、修剪成不同几何图案,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将茶叶生长的条块形状设计成迷宫,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游玩的乐趣。

4 武夷山休闲观光茶园规划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政府扶持

建设初期,政府应从宏观层面扶持引导重点企业,集中资金。重点帮扶有一定规模茶企业,发展休闲观光、体验互动、认领定制的旅游生态茶庄园。以政府补助或政策扶持的方式,对建设成一定规模的茶庄园进行鼓励。

4.2 吸引外部投资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以现有生态茶园为基地,吸引大企业来武夷山投资建设养生度假区,政府在医疗、卫生、教育、随员安排等方面出台政策,加强公共服务配套。

4.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休闲观光茶园旅游区(点)应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茶为主,带动旅游,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做好茶园的整改;包括道路修筑。茶园内沟渠配套,病虫害的防治,茶树树冠的修整。在通往茶园的道路的修筑,茶园里的沟渠要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茶园既可以保水保肥又可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了使茶树更具有观赏性,使用采摘和修剪技术,使茶树形成具有观赏性线条圆浑的树冠。在茶叶内禁止使用各种化肥和农药,尽力使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治理病虫害,在茶园内挂杀虫灯,黄色灭虫纸板,用有机肥,按有机生态茶园标准建设。

[1]李光晨.园艺学概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1

[2]马 菁.生态旅游视角下生态茶园的规划与设计[J],2016(4):134-135.

林久光(1960-),男,福建省武夷山市人,股长,工程师,从事茶山整治工作,负责生态茶园改造方案的制定与各乡镇茶山综合整治督查工作。

猜你喜欢

武夷山造景观光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景观中多肉植物造景形式设计
荡秋千
坐小火车去观光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