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大同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8-01-19白继瑜

中国猪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同市全市生猪

白继瑜

(山西省大同市畜禽繁育工作站,山西大同 037000)

生猪产业是大同市传统畜牧产业和主导产业,养殖历史悠久,产品主要供应京津冀都市圈和本市周边地区。所辖九县区中,阳高县是北方有名的生猪养殖大县,浑源县、天镇县的生猪养殖业也颇具规模。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产品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国内部分省市围绕生猪产业发展做了积极探讨[1,2],大同市也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畜牧业转型发展两大核心,积极响应国家“南猪北养”和环保养殖的政策,多措并举,努力引导、推动生猪养殖业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生猪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286万头,猪肉产量达到14.6万吨。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9.2%。生猪养殖业已成长为高档次、高标准的新型畜牧支柱产业。

1 大同市生猪养殖概况

1.1 2015—2017年大同市生猪养殖情况

2015年,全市生猪存栏102.4万头,出栏185.3万头,猪肉产量14.43万吨,同比增减率分别为2.8%、4.6%和4.1%。2016年,全市生猪存栏101.9万头,出栏184.2万头,猪肉产量14.59万吨,同比增减率分别为-0.5%、-0.6%和1.1%。2017年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89.81万头,出栏44.62万头,同比增减率分别为-0.4%和3.3%;二季度,全市生猪存栏92.75万头,出栏84.39万头,同比增减率分别为-0.91%和2.4%;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11.72万头,出栏124.72万头,同比增减率分别为0.7%和1.8%。

总体来说,大同市生猪养殖业处于平稳健康发展状态,饲养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养殖场户补栏逐步趋于理性。

1.2 发展特点

因南方水污染压力增大,受全国环保形势影响,近年来大同市“生猪北上”趋势明显,外地投资养猪热情较高。特别是正大集团60亿元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已落地开工,全部建成后生猪饲养量可达百万头,将极大地带动大同市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进程。

1.2.1 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分散饲养畜禽户数逐步减少,专业养殖、规模养殖比重逐步增加。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到1 190家,同比增长16.6%,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到221家,出栏1 000~2 999头的规模场达到55家,出栏3 000~9 999头的规模场达到36家,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园区发展到4个。规模以上场出栏生猪90.7万头,占到全市生猪出栏量的一半。

1.2.2 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鹏程小店、北方四季牧场、正大生猪养殖园区、象丰、德威众创等一批生猪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良种繁育、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北方四季牧场开辟了网络销售旗舰店,并在北京建设了产品直销专营店,产品深受市场好评。

1.2.3 生态养殖有了新发展

近年来,大同市积极响应国家环保工作要求,将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作为扶持重点,积极引导养殖场建设“三防”粪污处理池和雨污分离设施,大力推广普及鹏程沼气模式和昊泰有机肥加工模式等生态循环模式,生猪粪污治理和生态养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2.4 聚集区优势逐步凸显

围绕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大同市积极推动生猪产业向阳高县、天镇县等养殖优势区移动,集中力量打造年产值60亿元的现代生猪产业聚集区。依托正大集团百万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呈现出新建场向优势区靠拢、上下游产业逐步延伸的发展态势,同时养殖园区也逐步向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方向改造,产业聚集区的优势逐步凸显出来。

2 市场运行情况与效益分析

2.1 市场情况

2014—2015年间,生猪市场经历历史低谷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自2015年下半年起市场逐步好转,2016年生猪市场进入高峰期,养殖利润可观,全国范围内补栏热情较高,产量加大。2017年以来,由于市场供给增加,生猪价格较2016年同期略有下跌,整体处于正常利润水平。目前猪肉价格约为20元/kg;猪粮比价变动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5.5~6之间,处于正常利润水平。8月份活猪按毛重计算均价为13.8元/kg,仔猪价格为28元/kg。同时,饲料价格整体水平较往年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使猪粮比价稳定在合理水平。

2.2 效益分析

一般养殖户将生猪育肥至150 kg出栏,按照150 kg出栏其相关效益核算如下:购买仔猪(20 kg)42元/kg,约需840元,育成期精料需400元,玉米350 kg为630元,麸皮25 kg为35元,人工、防疫、水电等其他费用需100元,合计需2 005元。生猪毛利按照14.4元/kg计算,则育成到150 kg出栏的活猪售价2 160元,收益为155元/头,处于正常利润水平。如选择自繁自育,可大幅降低仔猪成本,利润可达300~500元/头。

2.3 本地市场供需分析

大同市常住人口为342.19万人,人均猪肉消费量为42 kg/年,则全市每年猪肉需求量为14.4万吨。同时大同市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外销需求旺盛。从目前大同市生猪生产能力看,未来大同市生猪产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备是高端肉品方面,生产能力仍显不足,产品供不应求。

2.4 后市预期

近期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短期内猪肉价格不会提升。预计2018年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将进入猪肉销售高峰期,价格将会大幅度上涨。总体来说,生猪养殖行业虽然存在短期波动,但整体日趋理性,未来将长期呈现稳定健康发展态势,行业发展更为理性。

3 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机械化生产水平仍有待提高

尽管近年来大同市生猪机械化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仍有大量养殖场户采用纯人工的养殖方式,或只投入少量的机械,大规模集成养殖仍未得到普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加快,如依赖粗放的人工养殖,则生猪养殖成本较高,同时标准化水平也受到限制。

3.2 良种繁育能力不足

大同市现有种猪场12家,相较养殖基数来说仍显不足。种猪场主要集中在阳高县一地,5个县/区尚无种猪场。同时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较低,散养户和小养殖场多依赖本交繁殖,良种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3.3 养殖风险较大

一是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养殖环节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差,其上游的饲料,下游的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盈利,个别垄断环节甚至暴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二是畜禽疫病复杂多变、防疫难度加大,疫病风险大;三是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明显,波动周期较长,而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如遭遇低谷期则产业将遭受重大打击。

3.4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基层防疫队伍力量薄弱,资金、技术、物资储备相对不足等,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工作措施和建议

4.1 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

转变扶持方向,针对生猪产业不再进行数量扶持,而主要集中在技术引进、设施升级和标准化建设上,特别是在养殖污染治理和利用方面,要加大投入,推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市场供应[3]。

4.2 加大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对生猪品改、良种繁育的支持力度,加强生猪良种繁育技术,特别是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与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公司的沟通合作,不断改良优化品种特性。

4.3 增强行业风险抵御能力

增强金融业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决畜牧业融资难题,鼓励养殖企业参与商业保险,设立风险防范基金,发展订单养殖,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4.4 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行业信息分享系统;完善监测体系,增强信息监测平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对生猪行业市场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预判。减少养殖盲目性,增强决策和服务的科学性[4]。

猜你喜欢

大同市全市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