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貂自咬症防治

2018-01-19牛士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貂发病率发作

牛士强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平邑畜牧兽医站273300)

水貂自咬症是水貂以自咬及其外伤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呈周期性发作,一般间隔6~7d,病貂兴奋时,咬伤身体的某一部分,常咬尾部、后躯肛门周围,轻者咬掉被毛,咬伤皮肉,重者咬断尾巴,造成化脓,不发病时病貂正常,死亡较少;处于咬伤状态的母貂精神表现极度不安,常常拒绝配种,导致其长期处于空怀期,如果在泌乳期,母貂还会咬仔、吃仔,造成仔貂育成率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反复发作会使水貂神经系统发生严重的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身体机能衰退,进而发生败血症造成个体死亡。该病是对笼养水貂生产危害很大的疾病之一。

1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水貂和紫貂最易感,病势急剧。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以春秋两季最常见,仔貂30~45日龄即可感染发病,幼貂8~10月份发病。发病率波动很大,有的年度发病率高,但有的年度却又有低的发病率;饲料中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关系着自咬病发病率的高低,动物性饲料比例高的年份发病率亦高,反之则低。传染源主要是病貂,一般认为本病不表现接触感染,但同窝或同群发生率高。

2 发病原因

2.1 营养不均衡

常发病的貂场通常是没有给予水貂营养全面的饲料,缺乏精确计算的饲料单。在日常养殖中,营养物质不全面,配比不均衡,加工工艺不得当,长期饲喂这样的饲料无法满足水貂的营养供应,尤其是饲料中蛋白质、微量元素的供应不足,使水貂生理机能长期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的状态中。

2.2 皮肤疾病所致

体表寄生虫如蚤、虱等寄生虫导致水貂皮毛表层极度瘙痒,引发咬噬皮毛的现象;水貂感染的各类寄生虫造成其无法安静下来,只能通过自咬的方式解决瘙痒的症状。

2.3 应激反应所致

如断奶、分群,长途运输、新环境,过冷、过热或气温持续下降,外部环境噪音等,免疫接种、驱虫、生病等生理异常刺激,更换新的饲料等,这些应激作用都会造成水貂处于不安状态中,情形严重时会自咬。

2.4 自身体质导致

一部分水貂自身容易过敏,饲料、药品、环境异味都可能导致其发生过敏反应,造成表层皮肤瘙痒,引发自咬行为。

2.5 遗传因素

水貂自咬症还具有明显的遗传性,通常具有自咬症的母畜产下的仔貂往往也会发生自咬症。

2.6 恶癖

少部分水貂有食毛啃咬尾巴尖毛的恶癖。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0d到几个月。水貂多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很少死亡。患病水貂常表现异常行动动作,在笼和小室间来回往返,还会不断转圈翻滚,伴随着咕咕声或刺耳的尖叫声,此时发病的水貂会极端啃咬自己的尾部,尾尖被毛被咬光,严重的皮肉、韧带、后肢或把整个尾巴被咬掉,甚至还有的患貂咬伤自己的后身造成大量流血,有的肠管外露,最终死亡。自咬严重的产仔母貂,有时将仔貂叼来叼去,乃至戏弄死亡。

4 实验室剖检

实验室剖检可见通常尸体消瘦,后身被毛有血渍、脓液等,肌肉呈绿色症状,咬伤部位处于溃烂状态;内脏器官多数呈败血症变化,实质脏器充血,淤血或出血,慢性自咬死亡的病兽特别是水貂,黏膜出血,有溃疡灶;脑的病变较明显,血管充盈,脑实质有空泡变性和弥漫性脑膜脑炎变化, 呈 “海绵脑”。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即可确诊。

6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安全干净的肉食,以增加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对已发生自咬症的种貂公母及其家族彻底淘汰打皮,不再留作种用,对病貂住过的笼具要彻底清洗、消毒;严格实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对可疑貂和病貂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减少噪音应激,生活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有良好的通风,使水貂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

7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常采用对症治疗。可用盐酸氯丙嗪25mg、乳酸钙 0.5g、B族维生素 0.1g、葡萄糖0.5g将上述药物研碎混合,分成两份混合饲料中饲喂,每天两次,每次一份。如在兴奋发作时,可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0.5m1、VB11m1、青霉素20万单位、烟酰胺0.5m1。局部咬伤部位可按外伤处理即可,局部涂碘酊或散布少量的高锰酸钾液,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也可断掉犬齿,以防咬伤继续扩大,维持到打皮期,保护皮张完整。

猜你喜欢

水貂发病率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水貂病毒性肠炎研究进展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全球水貂产量下降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