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常见传染病检测与处理

2018-01-19杨伟翔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518101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原菌株培养基

李 娟 杨伟翔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518101)

生猪狭义上是指育肥阶段的猪,具有体格发育迅速、生理代谢旺盛的特点,此阶段的猪免疫系统发育相对完善,但仍面临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常发疾病包括病毒类和细菌类等。不同病原微生物具有的特性不同,临床检测方法也有较大区别。下面就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测与处理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毒类传染病检测

1.1 病毒培养法

病毒结构非常简单,只有核酸、外壳蛋白和少部分附属物,是自然界最简单的生命体。由于缺乏自我增殖的细胞器,单独存在不能进行自行复制,只有在感染细胞后才能增殖。利用这一特征,人们最初在检测病毒性疾病时,都是依靠细胞培养法进行鉴定。无菌采取可疑组织器官,将其中病原分离并重新感染新的培养细胞,培养数日后,若细胞组织出现感染特征则可确定。病毒培养法检测耗时长,培养条件苛刻,容易出现污染,失败概率高,检测成本较昂贵,结果判断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故临床未能大范围推广,大部分都是局限于实验室学术研究。

1.2 血清法

血清法是利用不同病毒或病毒的不同亚型具有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致使在感染机体后激发的免疫信号不同,最终产生针对性的抗体。临床上,机体产生抗体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疫苗免疫,机体通过对疫苗抗原的识别,针对性的产生抗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野毒感染。另一种是野毒感染,如果生猪在未免疫前发生感染,机体也会产生抗体,但由于野毒一般毒力较强,抗体不足以将其消灭,但能通过测定抗体来验证病猪所感染的病原类型,本文所讨论的常见传染病检测属于后者。

拿常见猪瘟检测来讲,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查时,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制成1%浓度的琼脂,无菌条件制板后,在平板上打孔,以可疑猪的脾脏、淋巴结为被检材料,剪碎、研磨、反复冻融作为已知抗原,以猪瘟血清为已知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的中间孔和周边孔中,让其自由扩散,约4d后,如果能在中间孔和周边孔中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线,则代表结果为阳性,可确定被检材料中含有病毒,反之则无。

血清法和病毒培养法相比,只需抽取可疑猪的血液,通过测定血清中有无特异性抗体就能得到确诊,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不但能鉴定出患猪感染的病原种类,还能检测出具体血清类型,且检测成本较低,对人员专业度要求不高,适合大规模推广。目前,基于血清法推广的检测方法有琼脂扩散实验、抗原抗体沉淀法、ELISA法等,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分子生物学法

自从核酸 (DNA或RNA)被发现并确定结构后,生物界大范围兴起遗传物质的研究,不同生物间之所以不同,本质是因为遗传物质的碱基序列不同,从而组合成不同的生命密码。遗传物质的不同是病毒微生物间本质的不同,通过测定病毒遗传物质的特定序列来进行检测无疑是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是PCR技术检测,体外合成可疑病毒的特异性引物片段,将其序列扩增,如果病料中确实含有可疑病毒,便会在引物作用下进行大量复制,如果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

分子生物学法和病毒培养法、血清学方法相比,技术最为先进,检测结果最为可靠,不但能鉴定出病原种类、血清类型,还能鉴定出感染病毒的具体亚型。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通过分析不同病毒序列间的关系,得到具体的基因遗传信息,并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对有用基因片段进行修饰、敲除或转移,从而将病毒毒力致弱或消除,但又不会影响免疫原性,如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是将部分基因消除后得到新型疫苗,免疫后不但不会致病,还能将伪狂犬病毒的抗原决定簇很好的保留,最终得到一种新型伪狂犬疫苗。

2 细菌类传染病检测

2.1 细菌培养法

细菌在分类学上高于病毒,具有完整成套的细胞器,可以自我合成蛋白、脂类等有机化合物,和病毒培养的方法不同,细菌的培养并不需要感染细胞,只需要特定培养基就可以体外培养,培养基从形态上大致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3种,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菌落的鉴别和菌株的短期保存,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可疑菌株运动性考察,而液体培养基则主要用于菌株增殖。

培养后的细菌并不能直接进行鉴定,必须通过综合鉴别培养基结果、革兰氏染色结果、镜检观察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如沙门氏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培养的菌落特征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近似灰白色、圆形突起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镜检可见散在的,大小约为0.7~1.5μm×2.0~5.5μm,表面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短小杆菌。细菌培养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检测成本低,但结果可靠性差,大多数都是通过肉眼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可能会出现判读结果的不一致。

2.2 生化鉴定法

细菌可以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进行自我生长繁殖和代谢,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生长因子、矿物质等,不同病原性细菌所能利用的营养物有所差异,如大肠杆菌可利用乳糖而沙门氏菌不能,但二者都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球杆菌,通过镜检很难鉴别,利用乳糖发酵的生化鉴定便能将二者区别开来。除了能发酵不同的营养物外,发酵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也有较大差异,生化鉴定法正是利用不同微生物菌株所能利用的营养物质及最终代谢产物的不同而加以鉴别。常用的生化鉴定试验有糖类发酵试验、V-P试验、MR试验、淀粉水解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明胶液化试验、接触酶试验等。

生化反应法检测成本不高,结果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更为可靠,有时根据生化特征甚至能鉴定到菌株具体亚型,无需引入特殊检验设备,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也不高,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但结果准确度仍存在较大偏差,即使同一种菌也有少部分菌因变异而出现与生化结果不一致的现象,且有些菌株发酵过程迟缓,结果判断模糊。正因如此,生化发酵结果除了阳性和阴性之外,还有一个可疑的判定。

2.3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法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基本和病毒的检测法相同,只是细菌更为高等,结构更为复杂,有些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血清型达上百种,鉴定时需要种类非常多的特异性抗体才能检测出,样本处理量大。如按常规作大肠杆菌分离培养时,当病料中的可疑菌株被成功分离且验纯后,挑取乳糖培养基发酵的菌落分别与多价OK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如未发生凝集反应或凝集反应很弱,则视为阴性,如果其中的某些菌落与多价OK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将菌落移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作进一步鉴定。再作进一步鉴定时推荐采用分子生物学法,细菌与病毒相比,因内部存在的核糖核酸较多,有些存在于细胞核中,有些存在于细胞质中,可供检测的基因片段也要比病毒多,但检测方法基本相同,最终检测结果可靠,在这里不再详述。

3 讨论

生猪常见传染性疾病除了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外,还有支原体、附红细胞体、螺旋体等病原,只是临床发病相对较少,且检测方法较为复杂,很多基层硬性检测条件不能满足,人员专业度也不够,使本病的报道较少,但其实这些病一直在基层呈地方流行。希望我国政府部门重视动物疫病检测,加大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投入,使基层对生猪传染性疾病的检测无强的专业性壁垒,真正做到疫病监控及时、高效,最大程度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病原菌株培养基
菌株ZYRH-19的筛选鉴定及其合成韦兰胶的特性研究
灰树花工厂化瓶栽菌株筛选试验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各种培养基制作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KBM581培养基:人T细胞诱导与扩增培养基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