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8-01-19王咸文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畜牧兽医站628405
王咸文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畜牧兽医站 628405)
1 春季常见猪疾病
1.1 猪流感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正黏病毒科猪流感病毒引起的高接触性猪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养殖户可以以此为特征判断猪是否感染猪流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速度迅速。一旦出现病猪,整个猪群都不能幸免。但猪流感发病迅速,康复也快,只要得到恰当诊治,能在短期内康复。该病不分猪品种、性别和年龄,常发生于春季,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所以要求养殖户勤于管理,并重点监护病猪。
1.2 猪瘟
猪瘟传染率、死亡率极高,易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猪瘟是极普遍的一种疾病,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有可能感染猪瘟。发病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热、四肢抽搐,甚至痉挛。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但一个月内的仔猪不易感染。所以养殖户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猪瘟预防和控制,防止大规模爆发,减少损失。
1.3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感染于仔猪,引发地一系列仔猪相关疾病。主要有仔猪黄痢病,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病等。
1.4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在仔猪中传播,易感染2~4月的仔猪,少见于一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仔猪。仔猪副伤寒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便秘,嘴尖、尾尖、耳下、四肢末端等身体远端部位皮肤变红,后期变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发病主要特征为便秘与下痢并行,皮肤生湿疹等。
1.5 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热性、败血性,感染猪不分品种和年龄,但仔猪和架子猪感染率更高。主要发病表现为呕吐、脱水、下痢,大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但仔猪死亡率较高。
2 春季常见猪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猪流感
目前,猪流感的防治还是以接种疫苗为主,但接种疫苗的效果并不理想,至少需要接种两次以上才能有所疗效,且治标不治本。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治疗猪流感还是要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春季天气复杂易变,气温变化突然,所以要注意猪舍防风、防潮和保温工作,保证猪有一个相对稳定温暖的环境。并且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打扫,减少细菌病毒滋生,减少感染源。一旦有猪发病,不要再引进新猪,并将发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减少损失。至于猪饲料可以适当增加其他拌料或者注射液,以增加猪的自身免疫力。一旦有猪感染,立即给每头猪注射安乃近注射液,若有猪病情较重,可酌情注射青霉素。
2.2 猪瘟
春季为猪瘟高发季节,猪瘟易发地区的养殖户要对种母猪配种前和配种后各免疫一次,仔猪要酌情进行首免和二免。对于非猪瘟易发地区,养殖户要对种母猪配种前和配种后各免疫一次,仔猪断奶后免疫一次,种公猪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春季温差较大,做好猪舍保暖干燥工作,定期打扫,用草木灰水和火碱水对猪舍进行消毒,饲料多样化,多增加白萝卜、胡萝卜等多汁的饲料,提高猪的抗病毒能力。
2.3 大肠杆菌病
仔猪黄痢的防治是在怀孕母猪生产前40d肌肉注射疫苗。仔猪白痢的防治是在怀孕母猪生产前40d口服疫苗,生产前15d加强免疫。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是对妊娠母猪注射疫苗。并且养殖户需加强对妊娠母猪和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猪舍干燥消毒。春季温差变化大,要注意防寒保温。怀孕母猪生产前30~45d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仔猪要注意过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仔猪要注意补充必须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
2.4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易发地区要对出生20~30d的仔猪接种副伤寒甲醛苗,5~8d后再接种一次。对于该病非疫区,只需在仔猪断奶后接种副伤寒弱毒冻干苗。一旦有猪发病,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均对仔猪副伤寒无用,需要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方可。
2.5 猪肺疫
根据猪肺疫的传播特点,首先要增强猪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加强猪的饲养管理,猪舍干燥保温工作,降低甚至消除致病诱因,定期用草木灰水或者火碱水对猪舍消毒。新引进的猪要先观察一个月后,确保健康无病再引入猪舍。每年都要对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仔猪要在断奶时注射猪肺疫疫苗,种猪要在春秋两季注射猪瘟和猪肺疫疫苗。一旦有猪发病,立即将该猪隔离,并对猪舍严格消毒,同舍猪要注射疫苗或血清预防。发病猪可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还可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直至体温下降。
3 小结
春季为猪疾病多发季节,并且多为混合感染发病,不易治疗且传染率高,容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养殖户要注重防护为主、多重预防措施并重,一旦发病立即处理,控制猪疾病的发生和扩大,不能掉以轻心。综上所述,养殖户要注重饲养管理,保持猪舍的干燥和温暖,定期用草木灰水和火碱水对猪舍进行消毒,饲料多样化,增强猪的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每年定期给猪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相关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