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及治疗分析
2018-01-19韩鹤
韩鹤
(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5000)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是由于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接触性传染的特点,多出现于冬季和季节变换的时候,牛在这些时候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出现感染现象。病牛及携带病原体的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会随着病牛或病牛排出的气体和粪便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牛,导致交叉传染。
1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镜检可观察到球菌样,能通过血清琼脂诊断。病原体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能力弱,但其能抵抗青霉素。该病的潜伏期为2~4周,最长为16周,最短为1周[1]。根据病牛症状,可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3种亚型:急性发作、亚急性发作与慢性感染。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肺炎及胸膜炎。多数病牛为隐性、慢性感染,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牛在初期无明显症状,体温逐渐升高,最高可升至40℃,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部分病牛出现便秘或痢疾的症状。
急性发作的病牛发病初期的症状为高热、呼吸困、咳嗽、鼻孔扩张、腹式呼吸明显,躺下后鼻孔流出脓性液体,食欲及泌乳量下降;听诊无发现肺泡音,胸部叩诊发现实音。病情恶化后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口吐白沫、体温下降、腹泻、血尿等症状,24h内死亡。亚急性的主要症状与急性发作相近,但症状要更轻[2]。
早期诊断存在较大难度,若病牛出现持续高热,检查发现胸膜肺炎症状,肺部伴随大理石样改变,肺间质水肿等病理变化,则可以判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若结合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2 防治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本地繁养。若必须引进时,需对引进个体进行预防注射,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才可发放饲养。曾有病牛的场地必须彻底消毒,污染的屠宰场或者牛舍用3%来苏儿或20%石灰乳消毒。保持饲养处通风、干燥,圈舍做好保暖,防止因牛流行性感冒引发本病。
病牛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主要采用 “九一四”疗法,静脉注入,现配现用,每隔5d用药1次,持续用药2~4周。临床用药可以采用土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为避免抗药性,可以联合用药,并配合强心健胃的重要,例如黄连、金银花等重要,煎煮成汤,晾干后加入饮水中使用。对于死牛试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同时需要将期间使用的物品进行严密的消毒,杜绝交叉感染。
由于该病的出现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需做好换季时的保暖措施,避免由于气温变化大造成牛群免疫力下降。在引种时需严格审查,外地引种的牛需先隔离观察、注射疫苗后观察3个月,若无问题才可加入群体喂养,避免携带病原体的牛进入养殖场,否则可能导致该病的大范围爆发。若养殖场出现过该病,需要定期对适龄牛群进行免疫接种。加强对牛舍的管理,对于异常牛需要立即隔离观察。饲养管理也是预防该病出现的重要措施,在养殖管理过程中,牛舍需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定期通风、清洁,如使用3%的来苏儿消毒。养殖场需要做好工作人员及牛群的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牛群粪便,确保饲养环境的安全。
3 结语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对牛养殖场具有较大的威胁,但目前在养殖场诊断与治疗中仍有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管理,充分了解该病的病理变化,同时做好防治工作,减少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确保养殖场经济效益。
[1]孙传良,张铁军.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鉴别和防治措施 [J].现代畜牧科技,2017,23(1):55-56.
[2]李宗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对策分析[J].兽医导刊,2017,23(1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