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传染性胃肠炎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2018-01-19刘永勤胡小龙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胃肠炎牛群圈舍

刘永勤胡小龙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畜牧兽医站734016)

牛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均有易感性,发病率高达80%以上,成年病牛病死率不高,如果采取及时有效的防空措施可较好的控制病情。

1 病因分析

圈舍内牛粪便未及时清理会滋生病原微生物,在气候骤降的情况下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力条件;圈舍面积小,养殖密度过大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速度;冬天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圈舍密封过严,舍内空气流通性差;缺乏青绿饲料,牛群营养不均衡,机体抵抗力降低后会引发疾病;犊牛发病多由母牛感染病毒后由乳头或乳汁接触传染或经消化道感染。

2 临床病变

病牛发病后会表现出剧烈的水样腹泻,便出淡黄色或灰黑色带有恶臭的粪便,个别牛发生恶心、呕吐的现象,体温略微升高,严重时被毛倒立,眼窝塌陷,出现脱水症状。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犊牛,发现真胃内充满黄色的凝乳快,胃底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黏膜下有出血斑,胃壁松弛,特征性病变为小肠绒毛萎缩、变短,伴有充血和卡他性炎症,小肠内充满黄绿色半固体物质,肠壁变薄,弹性降低[1]。

4 诊断

根据牛群发病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采集病料送至实验室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消毒

对病死牛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临产母牛在干净、消毒过的圈舍内进行分娩,牛舍和周围环境中使用0.2%戊二醛溶液喷洒消毒,对食用的食槽、用具使用0.1%戊二醛喷洒消毒后水冲;对圈舍内牛群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扫。养殖场入口要加强消毒管理,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可私自进入养殖环境内,养殖场内的牛、车辆、用具等也不可随便转移造成二次污染[2]。

5.2 加强母牛饲养管理

母牛妊娠后要积极改善养殖环境和饲养条件,科学合理的补给全价饲料,保证食入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母牛生产后能分泌重组的乳汁以满足犊牛的生理需要,但是也要注意不能使犊牛饥饿或过饱,在断乳前后不能突然更换饲料。

5.3 改善饲养环境

为牛群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舍内温度控制在16~19℃,湿度控制在50~70%,注意圈舍内的通风环境,可安装换气扇提高圈舍内的空气质量,同时注意养殖密度,改善饮水质量,加强环境卫生监管措施,杜绝一切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为牛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患病的病牛,要及早的进行隔离诊断,防治其粪便和尿液、污染物扩大传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坚持自繁自养,规范人工授精的每一个环节。

5.4 综合治疗措施

如果养殖场内有牛只发病,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首先要口服超强止痢散剂,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对控制病情来说十分有效,对病情严重的牛可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和穿心莲注射液,同时要积极补充脱水引起的水分丢失和盐分丢失,全群可饮用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提高牛群的抵抗力,杀灭肠道内的致病菌。此外还可在饲料中拌入黄芪多糖和大蒜素进行防治。如果病情严重,上述治疗方案无效的话可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在葡萄糖生理盐水内加入碳酸氢钠和复方氯化钠进行体液补充;对伴发肠道黏膜出血的牛可配和止血敏或VK3肌肉注射[3]。

6 小结

牛传染性胃肠炎是常见的轻度传染病,牛群发病后死亡率较低,但传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后胃肠功能受到损伤后体重降低,而犊牛发育不良后会增加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搞好圈舍卫生,保持通风,及时清理粪便,进行科学消毒,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可减少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1]兰念.牛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控[J].养殖与饲料,2017(7):68-69.

[2]张文鹏.牛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兽医导刊,2017(10):136.

[3]唐式校.中西医结合治疗牛传染性胃肠炎[J].中国畜牧业,2011,38(10):86.

猜你喜欢

胃肠炎牛群圈舍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适用于地面平养的可防暑降温的禽类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