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规模养殖疫病成因及防治探讨
2018-01-19段治斌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畜牧兽医站679104
段治斌 (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畜牧兽医站 679104)
在规模化牛场养殖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疫病发生几率不断提高,直接影响养殖经济效益,为此,深入分析牛规模养殖疫病成因和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牛规模养殖疫病成因阐释
1.1 养殖户和饲养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主要将家庭型散养户作为基础,并逐渐发展成大规模养殖场。但养殖方式仍相对落后,饲养方法的随意性较强,尚未构建健全的养殖机制。即便是大规模养殖户也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并没有关注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技术工作人员与饲养员数量不充足,且个人技术能力水平不一,很难事先对疫病进行预防,也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直接增加疫病发生几率[1]。
1.2 卫生条件不达标
大型牛养殖场的卫生工作十分关键,若日常工作中没有对牛舍进行定期清理,会导致粪便长期堆积,细菌大量滋生,引发严重疫病。正是因为消毒不及时且不全面,所以很难尽早发现患病牛并采取隔离措施。另外,患病牛接触工具也没有得到针对性地消毒,同样引发了二次疾病传染问题。如果疾病严重且治疗不合理,将引发严重的后果,对养殖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2 牛规模养殖疫病防治措施
2.1 增强养殖工作人员管理和饲养技能
饲养工作人员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还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确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指导与培训饲养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另外,养殖户应定期聘请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尽量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在此基础上,饲养工作人员也一定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保证自身专业知识的充实性,进一步优化自身技能素养水平,以保证对牛群实施全面管理[2]。
2.2 合理选择地址并采取多种养殖方式
在牛场地址选择过程中,应尽量规避污染区,与城镇和工厂距离要尽可能远,不要在生活区建设牛场。与此同时,应确保水源的安全性,以免被污染,且空气质量要满足要求,保证牛场内部空气的有效流通。如果牛场内部出现疫病,影响空气流通效果,增加流行感冒的发生几率,引发诸多综合症,导致养殖场遭受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此外,应尽量规避和其他家禽混合饲养,一旦其他家禽出现疫病,会引发病毒交叉感染。
2.3 强调卫生管理重要性
注重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保证牛能饮用干净且卫生的水,水源也要确保安全和可靠,规避污水及有害气体的负面影响。另外,要及时清理牛的粪便,保证堆积的统一性,并借助发酵的方式转变成农业用肥,以免细菌大量滋生。与此同时,要对牛舍进行定期打扫,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确保牛舍清洁性,尽可能减少细菌量,在根本上消除细菌生活的寄主,贯彻并落实环境卫生管理相关工作,以保证疫病发生率的下降。
2.4 加大疫病防治力度
不断增强防疫工作的意识,始终遵循预防为基础,治疗为辅助的基本原则,并定期接种相应疫苗,特别是春季与秋季。另外,要早晚清理牛舍内部的粪便,为牛群提供干净且清爽的环境[3]。在夏季要积极开展驱虫工作,重视防暑工作的开展,尽量规避病毒感染。此外,要及时隔离患病牛并采取治疗措施,即便病牛已经治愈也要经过多天观察采取消毒措施后送至牛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牛规模养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养殖户及饲养员工作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选择地址,规避混合饲养模式,强化卫生管理的力度,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疫病防治意识得以提升,有效减少疫病发生,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为牛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必要保障。
[1]朱莹.牛适度规模养殖发生疫病的防治分析[J].河南农业,2017(20):56.
[2]李文娟.试析牛规模养殖疫病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10):120.
[3]董继柱,赵晋远,甄立家.牛规模养殖疫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南方农机,2016(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