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能繁母猪的综合保健
2018-01-19吴文余夏永忠
吴文余 夏永忠
(山东省蒙阴县城北关玉皇山养殖场,山东蒙阴 276200)
能繁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猪场的经济效益高低取决于能繁母猪的生产成绩。所以凡规模猪场及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大中型猪场都将能繁母猪的饲养与管理放在重中之重,把技术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安排在管理能繁母猪的岗位上,以实现养猪效益的最大化。
能繁母猪的保健是一项系统工作。只有采用精确的技术、严格的操作规程,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采取综合保健措施,才有可能实现能繁母猪的真正健康。
1 正确的疫苗免疫注射促进能繁母猪的健康
对能繁母猪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保证其健康至关重要。谈到免疫程序,各猪场肯定都有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可能是固定或一成不变的,更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免疫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在疫苗免疫注射方面,农户养猪及一些不成规模的小猪场存有一定误区,他们认为免疫的疫苗越多对母猪的健康越有利。其实不然,免疫一次就是对猪感染了一次,只不过是弱毒与强毒之分。笔者主张能不免的疫苗尽量不免,免8种疫苗就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免9种;能通过物理方法保证不发病的就不一定要接种疫苗。如猪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疾病,严格控制猪舍的有害气体浓度,保持猪舍的良好通风与干燥可能就不发病或少发病。对于是否免疫上述疾病的疫苗应灵活运用,前提是以不发病为目的。但有些疫苗是必须免疫的,如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等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特别是2006年以后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与不免一定要慎重,按照要求,此种疫苗必须经猪群采血检测呈阳性时才免。但现实养猪生产中,许多猪场存有很大的盲目性。因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是政府无偿下发的,所以许多养猪户觉得反正也没花钱,免上再说,其实对自己的猪群是否该免此种疫苗缺乏正确的判断,更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估。造成的结果是原本猪场没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注射减毒活疫苗后,成为新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源地,这就给猪群的健康安全埋下隐患。对此,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认为:“目前,一些种猪场仍然保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能够独善其身,坚持不使用减毒活疫苗,实属难能可贵”[1]。这既是对坚持不使用减毒活疫苗猪场的赞扬与肯定,也从另一个侧面对那些盲目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猪场敲响了警钟。所以正确的疫苗免疫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前提。
2 合理使用全价营养平衡的母猪料,降低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
能繁母猪在一个生产周期里有空怀、妊娠、哺乳、再配种等阶段,且各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不一样,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空怀母猪料、妊娠前期母猪料、妊娠后期母猪料、泌乳母猪料等。市面上出售的全价颗粒母猪料对各阶段的使用都作了明确标识。母猪妊娠前期料粗蛋白水平相对低一些,但增加了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及钙、磷、钠、氯、硫等矿物质含量的比例。妊娠后期母猪料大部分厂家没有单独配方与生产,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使用的是泌乳母猪料。因为母猪在妊娠的114天里,前84天胎儿的生长速度很慢,而后30天是胎儿的高速增重期,胎儿初生重的60%是在最后一个月完成的,这就需要针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选择不同的饲料与添加量。一般认为,配种后的前7天,饲喂量不要超过1.8 kg;配种后的前30天,饲喂量应控制在1.8~2.2 kg之间;配种后31~84天,饲喂量应控制在2.5 kg以内;配种后85~94天,饲喂量应控制在2.75 kg以内;配种后95~112天,更换泌乳母猪料,饲喂量一般应控制在3~3.5 kg之间;配种112天以后,逐步减料,为安全分娩做准备。以上饲喂量仅是参考量,由于母猪的品种、体重、胎次等存在差异,所以实际喂养中应灵活掌握,如大型母猪且产仔数一般较多的,仅用上述饲喂量可能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应额外再增加饲喂量,决不能千篇一律。
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比较普遍,我国幅员辽阔,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由于各地收获的时间不同,收获的农机具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所以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就玉米来说,东北三省的玉米应该受污染最轻,质量也较好,因东北三省是玉米主产区,面积大且联片集中,机械化收获程度高,并采用了一次性烘干入库的方式。霉菌毒素对饲料原料的污染还取决于原料的存放时间、库房的温湿度、收获晾晒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特别需要指出的,任何品牌、厂家生产的所有饲料都不能完全清除霉菌毒素,能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允许的最大值就算不错了。至于散养户养的母猪,目前大部分都以自拌粉料饲喂,是霉菌毒素污染的“重灾区”,由于这些养猪户对霉菌毒素的危害认识不足,往往出于节约的考虑,继续使用已经发霉变质的原料,如麸皮已经结了块还在使用,玉米中的发霉变色粒不剔除等,是能繁母猪出问题最多的地方。据笔者观察大致可出现两种状况:一是怀孕后期的母猪,临床表现为消化紊乱,排干粪球,无食欲,体温正常或稍低,眼结膜黄染,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往往导致全窝仔猪死亡,甚至连母猪也会死亡。治疗的方法是:用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1,持续不间断地静脉注射,或分点肌注;灌服人工盐、大黄苏打片等健胃缓泻剂,病程一般在7~10天,若能采用上述药物不间断地治疗,大部分猪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之可能是死胎一大堆。此种属黄曲霉毒素慢性积蓄中毒。二是后备母猪与育成中期的猪,体重一般在65~75 kg之间,体温正常,主要表现拒食卧地,呕吐,并吐出大量黄色带泡沫的液体,反复数次,心跳加快,有个别猪发出呻吟声,表现出极度痛苦,难以忍受。药物治疗基本同上,但需增加维生素B6,前几天的用药必须是静脉注射,待症状缓解后再考虑肌肉分点注射,并在首次静脉注射时加10%安钠咖5 mL或10%樟脑磺酸钠等中枢兴奋剂,以利尿排毒。此种属呕吐毒素中毒,发病率在1%~2%之间,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连续用药,往往预后不良。
3 补充青绿多汁饲料,解决妊娠母猪便秘通病
母猪在怀孕期发生便秘比较普遍,发病率通常超过80%,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还没有特殊高效的办法来应对。笔者在蒙阴县玉皇山种猪场,根据其荒山与耕地面积大的独特优势,通过种植牧草与采集野生饲草相结合的办法,每天对配种成功的母猪添加青绿饲料2 000 g/头,并持续整个怀孕期,收到了一定效果,其总有效率为78%(238/305),且产下的仔猪初生重较大(1 400~1 600 g/头),弱仔明显减少,仔猪均匀度高,吮乳能力强,成活率高。建议凡有条件的猪场对怀孕母猪都可补充青绿饲料,对缓解便秘、补充多种维生素、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有百利而无一害,应大力提倡使用推广。
4 使用中草药纠正能繁母猪的气血双亏,从源头提高能繁母猪的健康水平
由于饲养设备的更新,现在的母猪不是在限位栏里,就是在产床上。一生中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并持久不间断地进行封闭式全年生产。这容易造成母猪内脏尤其是脾、胃、肝、肾的损伤,久而久之,这些损伤的脏器加重了母猪的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又会反作用于各个内脏,使内脏损伤加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对能繁母猪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针对上述状况,用中草药进行调理,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且副作用小,成本低,对母猪及仔猪健康的效果优于各种西药及抗生素。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⑴使用补中益气散:以黄芪30 g、当归30 g、白芍30 g、茯苓30 g、升麻15 g、川芎15 g、丹参15 g、蚕茧30 g(高温成烧灰)、甘草10 g、牛奶根45 g,粉碎成细末,在母猪断奶至配种前每天1剂,将葡萄糖粉500~750 g与上述药粉混匀后拌在一天的饲料里,连用3~4天;也可在母猪产仔的第二天,将上述药物放在锅内,加水2 500~3 000 mL(在寒冷的冬季,可再加干姜30 g、益母草50 g),用文火煮至沸腾后,再蒸煮约20分钟,用两层纱布过滤药液待凉,当药温在40℃左右时加红糖300~500 g,也可同时加麸皮500~1 000 g,让母猪自由饮用,每天1剂,连用3天。
⑵以理气补血健脾为治疗原则,使用中药如下:当归15 g、陈皮15 g、茯苓15 g、白术15 g、山药15 g、党参15 g、砂仁10 g、五味子10 g、炙黄芪10 g、阿胶10 g、大腹皮10 g、甘草10 g、干姜10 g。空怀期服用及炮制方法同上。产后以煎汤的方法服用药液,若在炎热的夏季,可加黄柏、连翘各15 g,每天1剂,连用3~4天。
5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各种应激,为能繁母猪创造更多福利条件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是定期消毒。一般认为,无疫情时,每周带猪消毒一次即可,但要注意消毒药的交替使用。发生疫情时应根据传染病的性质、危害程度,酌情增加消毒次数。当发生传染病时,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有效果断的措施,尽快扑灭,严禁疫情传播与扩散。对病死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对猪的粪尿入沼气池或生物发酵处理,消灭蚊、蝇、鼠等一切传播媒介,强化无死角的卫生管理等[2]。
应激也是危害猪健康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饲养员在猪舍动作要轻,要耐心细致,避免过于惊扰猪只,对母性不好或有恶癖的母猪,不要暴打,应根据具体情况渐进性调教。饲养员要严格岗位责任制,不能串舍,把一切应激因素降至最低。对怀孕100天以后的母猪更要特殊护理,每天要精心照料,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还应根据季节、气温(冬、夏)等进行差异化管理,让能繁母猪自由自在、无任何恐惧感地度过每一天。
总而言之,能繁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中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决定养猪效益上占据重要地位,养猪人员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对能繁母猪的综合保健,以管理要效益。
[1]杨汉春.2016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17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J].猪业科学,2017(2):36-37.
[2]徐光明.养猪业的生物安全和疫病防制 [J].中国猪业,2010(10):29.
黑龙江: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75%
据黑龙江日报2018年2月5日报道,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