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城市”及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结合襄阳石花四化同步规划案例
2018-01-19傅斯特
傅斯特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当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它的物质形态也有几十种、上百种之多。然而城市的基本元素相同,它包括街、巷、公共空间,以及组合形成的功能区。这种简单而又复杂的特征反映了城市的辩证统一性。
20世纪初《雅典宪章》中提出的功能分区理念,深刻影响了我国当代许多城市规划设计。它的核心思想是用单纯的功能划分标准来概括极其复杂的城市系统,这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丧失个性,呈现出千城一面的格局。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这种简单而又复杂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地应对城市的这种特性,是当前城市规划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城市辩证法对于城镇空间规划设计的基本策略
Ungers非常强调城市的各种要素、功能的混合,认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是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不是传统模式的简单复制。Ungers谈到,一个缺乏整体考虑的城市就像空港,人们进进出出却没有可以驻留的场所。只有客观认识城市(街道、居住区)的地方性和多样性,才能避免对城市天性的破坏。
Ungers在他的“辩证城市”中提出两条主要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一是“互补”的概念。他认为城市应当是一个由互补的场所组成的复合结构,通过互补场所的矛盾统一性,表现出该地区的独特性。
二是“层”的概念。他认为城市是由一系列“层”组成的,包括基础设施、交通、水域、建筑物和公园等。通过“叠加”“层”,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类城市用地资源。
Ungers认为场所感的创造不仅遵循了原有的空间规律、保持了历史延续性,更应是对人的体验的关怀,因而需要挖掘地区价值,创造具有归属感的、人性的场所。他还认为新的规划总与现存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在充分保持城市多样性、地域性和历史延续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秩序和城市环境的统一。
二、城市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实验
为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Ungers在柏林进行了一次伟大的试验,并检验了他的“城市辩证法”几大核心问题:
1.城市与它的生态系统。城市由一群完全对立、相互不同的单元体组成“城中之岛”。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结构,将最终被重新组合成一个自然的、田园式的无任何大规模重建的项目。这些绿色元素形成一个修饰过的自然系统,保留了从郊区公园到城市绿色植被区到耕作用地的自然绿地系统。这一系统按照规划要求可以渗透到城市各个新的产业和就业环境中。
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仍以滤过手术为主,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在球结膜下形成长期有功能的滤过泡。但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粘连,导致滤过泡瘢痕化而致手术失败。抗青光眼手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何应用药物或手术使功能性滤过泡得以维持而不产生并发症,是对眼科医生极大的挑战。
2.交通条件与城乡联系。Ungers在调查中显示,柏林74%的人口倾向于乡村住宅而不是城市住所。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之间的心理距离得到了较大缩减,联系更为紧密。本次试验认为柏林的城市意象是一个城市群岛,它是由具有不同结构的单个城镇的联邦(城市群岛)组成的。而交通联系拉近了这些“城市岛屿”的联系。
3.城市历史保护。研究发现,柏林很多地区不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人口减少的趋势不断加剧。很多地区由于缺乏增值空间,早已开始走向衰亡,复原城市环境已无实际需要。因此,基于城市重构的想法往往会事与愿违。但另一方面,在原有的城镇空间中增加新的功能、进行环境美化的相关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价值。
4.发展规模。城市规模越大,生活质量不见得越高。东京、纽约和伦敦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并没有提高那些城市的生活质量,而苏黎世、佛罗伦萨、法兰克福的城市氛围远超过上述大城市。实验证明,大城市本身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组织结构问题,这些从本质上毁掉了这些城市的生存环境,一个舒适便捷的城市规模应容纳大约25万人。实验得出,保护城市肌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可以带来更好的城市质量。
5.未来之城已经不再是设计一个完整的新的城市环境,而是重建已经存在的城市环境;不是创造一个新的秩序,而是改进已有的秩序;不是去发现新的理论,而是去重新探索旧的城市发展理论;不是去构架一个新的城市,而是重新组织一个老的城市;这些才是未来城市规划的真正问题。城市设计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Ungers运用城市辩证的理性认识和类型学方法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提出具备可操作的策略措施,为城市规划设计中场所价值的提升提供新的方法思路。
总的来看,“城市辩证法”给当代许多城市规划设计带来新的启示,包括营造高品质的绿化景观环境、通过植入新的功能提升街区价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注重乡村建设发展等。
三、“辩证城市”的实际应用——以襄阳石花四化同步规划为例
城中之城实验表明,适宜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居住形式、不同功能片区组合联系各个功能片区的绿化景观环境是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城市规划要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场所和适合人居的生活空间。下文结合襄阳石花四化同步规划来分析“辩证城市”在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的应用。
1.规划背景
石花四化同步规划是在湖北省四化同步规划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导向下,石花根据自身需要编制了这一规划。
2.“层”的概念与镇域空间分布规划
规划运用辩证城市中“层”的方法,选取交通、人口、资源等6项影响因素,结合GIS技术进行叠加分析来判别村庄综合优势。分析结果识别出镇域中部基础较好的村庄,尤其是道路沿线是综合优势最集中的区域,可打造为农村社区和特色村,增加未来农村居民点的吸引力。
3.“互补”的概念与镇区空间环境规划
城镇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空间永远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石花镇区北为武当山脉,南为荆山余脉,北河、溪河于两山之间,城镇沿河发展,镇区呈现出山环水绕的河谷型空间格局。
规划运用互补的手法,组织滨河绿地等开放空间和老镇古街等传统历史文化空间,缝合公共空间环境;在拓展城市其他功能用地的同时,开辟足量的城市公园,为居民提供适宜的休闲文化设施。
4.城镇空间发展综合策略
规划参照辩证城市中几大空间改良的实验,从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增加绿色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发展规模与增强交通联系、整体城市环境设计几大方面提出城镇空间发展的综合策略。
图1 石花镇区生态空间格局
(1)改造工业遗产,保护千年历史文化,打造“醉美石花”
针对老石花酒厂、骆驼蓄电等已搬迁的工业厂房与周边功能环境不相协调的问题,规划运用功能互补的原则,综合叠加各类功能,形成场所互补的混合多功能的综合社区。具体来看,更新置换北部老城区原有的工厂和仓库,融入居住、工作、商业、文化、休闲等综合功能,打造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名片。
针对溪河两岸石花老街历史上酒坊林立、繁荣丰茂,但现状功能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规划运用辩证城市“图形一背景”的分析方法,将仿古酒街和码头文化连廊沿水岸布置,保留现有老街、沿水岸规划石花新街重现历史上光辉的商业地段,注入古老的历史文化元素,将酒文化、码头文化、商业文化融入河岸两侧建设,强化城镇历史文化的场所记忆,再现老街传统商业风貌,唤醒当地的历史文明。
(2)梳理景观空间,开辟“一河两岸”滨水绿地系统,打通山水廊道
针对现状缺少公共绿地、开敞空间,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网络系统等问题,规划运用辩证城市功能互补等原则,以自然系统作为城镇空间的底色,以用地和道路作为互补图层,实现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看,将石花镇区作为整个鄂西北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节点,重点打造北河、溪河两条生态带,梳理南北向四条生态廊道,形成两带四廊、蓝绿交织的景观格局,实现“山—水—城”的交融与对话。在此基础上,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市民文化广场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居民时时处处贴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3)控制发展规模,增强交通可达性,构建内通外达的道路系统
规划严格控制镇区发展规模,避免连片蔓延发展,形成“一主统两副、两轴贯三区”的总体发展模式。针对镇区交通系统不完整、异形交叉口较多、通行效率差等问题,优化路网结构,构建“四横四纵”的道路交通系统。同时,规划分层考虑慢行系统,联系基地建设范围和外围山水环境,自然串接各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4)引入城市设计,打造乐活小城
核心片区位于 “山——水——城”交汇之地,既是南向前往薤山景区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入西部武当山的过渡地带。规划范围内北侧为传统老城,具有深厚的传统内涵;南侧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区。规划结合城市设计打造核心滨水界面,形成公共活动中心。同时在核心片区内部设置景观节点,融入整个生态绿网。
为重新唤起石花的河流文明,城市设计将仿古酒街和码头文化连廊沿水岸布置,注入古老的历史文化元素,将酒文化、码头文化、商业文化融入河岸两侧建设,重现历史上光辉的小商业文明。
图2 核心片区城市设计鸟瞰图
四、结语
从古代的米寺都到当代的曼哈顿,许多城市仍然在以一种干篇一律的方式被设计和建造着,它们在结构上其实相差无几。以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早期现代主义者试图为城市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划指导原则,然而现代城市由于其复杂多样化的需求,不能归类成单一化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辩证的思维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本文以襄阳市石花镇的四化同步规划为例,结合Ungers的城市辩证法,尝试用辩证城市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延续石花地域文化特色,创造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城镇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