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茶文化修养与中国文人品质

2018-01-19尹立云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士人品茶饮茶

尹立云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100)

前言

中国民族的古代先民最早发现了茶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特性,我们的品茶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茶最开始在药中得到应用,又经历了将茶叶进行烹煮做成羹汤饮用,直接主茶汤饮用,将茶叶进行炒制等不同的饮茶阶段后,茶文化格局最终在盛唐时代真正意义上得以定型。我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驯服茶这种植物的过程,伴随着社会全阶层的广泛参与,文人雅士、王公贵族、普通百姓、僧侣道士,各个阶层饮茶活动的全面兴起,尤其是在文雅士阶层的传播,使其成为文人交往,社会交流情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茶实现其了在文化层面上地位的逐步攀升,最终超越其物质本体,实现了从单纯满足口腹之欲到精神愉悦的飞跃。从此,茶文化依靠社会中强劲深厚的品格支持,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林。

1 深沉隽永的文人茶情

如今茶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饮品,人们开始饮茶的记录可以追溯到秦朝、汉朝时期。但是人们肯定是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茶叶,有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每日要尝上百种的草药,其中常常会有含毒性的草药,而神农可以用茶叶将毒性解除,因此也就有了《神农本草经》上“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茶还并没有实现跨越阶层意义上的普及,饮茶也仅仅是在少数文人官宦中成为风尚。自秦汉间最早出现饮茶习俗开始,茶就以清香幽淡的特色与我国古代文人志士追求超脱的精神境界高度契合,于是茶在对文人雅士们的吸引便一发不可收。无数文人墨客、高人闻士、山林隐逸被这种高雅风骨迅速收割的同时,也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热衷茶事、精研茶艺、究心茶道,含英咀华的饮茶活动中来,从而产生了一桩桩传颂不衰的品茗佳话,演绎出无数深沉隽永的文人茶情。

人们将茶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时间,可以从记录上追溯到汉朝,从汉朝开始,文献上就有不少关于文化人饮茶的描述,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有饮用茶饮料的记载,例如杨雄、司马相如等人,他们都可以算作是早期喝茶的文人。西汉的大文豪就在其编著的杂书《凡将篇》中写到有关茶的内容,这本书中记录了二十几种的中草药,而其中有一味草药名曰“诧”,而这个“诧”,就是我们所说的茶。还有一位文学家王褒也在他的作品《僮约》当中有提到关于茶的内容,例如“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等,这些描述都与茶叶有关。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早在汉朝时期,皇帝曾亲自到江苏宜兴的茗岭“课童艺茶”去巡视,而“课童艺茶”就是专门培训人们冲茶技艺的培训机构;茶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人,名士葛玄就曾在天台山上开辟土地,专门用于茶叶的种植。

这些史料传达出来的信息为我们展演了一副生动的茶文化流行的演变图。汉代时期的茶叶种植面积和区域得到扩展,覆盖范围由原来的巴蜀地区延伸到东南之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全面兴起,茶也成为用于交换的物质,正式被纳入商品的范畴。而在这短时期内,文人对茶和茶文化的关注,为茶在文化在社会中的流通与流行打通渠道。

三国时期,崇拜茶文化的风气有所发展,在《吴志·韦曜传》中就有记载吴主孙皓以茶代酒飨客的故事,表明茶的地位在当时可能已经与酒有并肩之势;两晋、南北朝,茶以一种更亲和的姿态走入千家万户,饮茶在更宽领域内成为大家竞相效仿的习惯;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饮茶这一行为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物,彰显着文人养廉、雅志、修身的美德。以茶敬客、以茶会友、品茗赋诗成为上层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之流交往时必不可少的活动。

唐代作为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顶峰时期,其肥沃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土壤势必孕育了同样丰厚的文化成果,茶文化在这背景下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繁荣高峰。在这一时期,以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为代表,构建了完整清晰的茶文化体系。其独到精辟的语言以及对茶文化发展沿革的细腻描述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气势磅礴,体系恢弘的中华民族茶文化进步脉络。与此同时,唐代“茶道大行”,爱茶饮茶的行为意识渗透在社会各阶层与生活各角落。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茶成为能够代表自我高尚节操的符号,饮茶这一行为自然就成为自我意识与品德的表达方式,文人阶层对节气的不断强调,使得饮茶这一行为也渐渐演变成了包含着对更高精神层次追求的“品茶”。友人、名士相约,必少不了饮茶畅谈,迎接来宾、接待客人,其过程必定少不了举办茶宴、开办茶会,人们在茶会、茶宴上吟诗作对,乐趣无穷,如今与诱人传达感情时,必然少不了赠送茶叶,有的甚至不远千里寄送佳茗,邀请友人共饮,一同品尝茶味。就算是现在,茶饮品的影响力也丝毫不减,许多文人雅士、地位显赫的人,都爱好饮茶,对好的茶叶爱不释手。茶学专家和文人士大夫的共同推动使得唐代迎来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有很多诗人对于茶叶都是如痴如醉,有关于茶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诗人就达到数百人之多。在这其中世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卢仝的作品《饮茶歌》,在这个作品中卢仝运用到了夸张的描述方式,将饮茶的感觉描述出来,这一段描述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可以说令很多人对饮茶都有人了全新的认识,堪称经典。优秀的茶文化作品对于茶文化的推广,以及饮茶习惯的普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茶以本身深邃雅致的特质凝结宁静致远和淡泊明志的气节,与宋代文人追求的高雅风魄以及内省雅致的时代心理不谋而合。于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在通过品茶这一活动来荡涤心灵启迪智慧的同时,又格外注重品茗氛围在精气神上与之匹配的程度。和谐温润的内心世界配以雅致和谐的外部环境,正是在这种艺术氛围中陶治心性、观照自我、表现高尚人格,才使得饮茶文化的进程不断被推进。而“斗茶”的出现,就是宋人把艺术品饮风习推崇到极致的必然结果。

茶业和茶政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国茶文化整体结构剔旧迎新的时代。茶产区的进一步的扩大、制茶技术的巨大变革以及社会需求的改变,带来茶饼的衰退与散茶的兴起;到了明初,炒青制法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又使得散茶逐渐成为主流。茶文化内部结构的调整带来人们采茶制茶品茶习惯上的改变,茶之采造更趋向于保留其自然物质本色,简便异常的散茶瀹饮法也取代了唐宋时期繁琐的煎茶法。更为接近本质的获取和饮用方式,更能带来至繁至简的美学体验,饮茶不仅仅是一种彰显品格气节与怡情悦性的行为方式,更多的是为人们进行沉思反省和雅志修身,提供了天然宁静的氛围。明清之际简约茶风的形成,也是在文人雅士丰富的茶事实践和他们所创立的茶文化理论的先导作用下的演进变化。

明清两代文人雅士的嗜茶情结较唐宋时期尤甚。茶对于他们的吸引力渗透在日常的饮茶品茶里,呈现在笔下的诗词歌赋中。无论是高人闻士、王室贵胄,还是落泊书生、失意文人,都在这一时期为茶书的撰写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 文人品茶的精神追求

从历史脉络纵观从汉以前到明清时期内的中国茶文化演进,不难发现中国的文人品质对其有着高度依赖性。在饮茶风气尚未成型的汉代以前,文人饮茶并不常见,但随着魏晋玄学对于人精神层面的影响初见端倪,茶作为一种蕴藏着某种社会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物品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上层领域的视野。唐代以后,茶文化盛行在文人雅士阶层,成为其修身养性的必备之品。而文人士大夫又因为其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力量促进了茶文化在变化的社会状态中不断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呈现和融入社会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时代里不同的茶文化特质。文人阶层对于茶文化的贡献远不仅于此,文人品茗,在于使物质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相一致,就是为了改变世俗的生活状态,获得更多的闲散情趣,品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体会其中的哲理和精神追求;文人对于饮茶,最重要的是追求饮茶过程中的隽永,泉水的甘甜,而品茶的人则注重高压的生活情趣,以及饮茶环境的清幽。这些高明之处契合着高雅之举,使得茶文化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情境里依旧保持本性,隽永留存。

文人饮茶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在那时饮茶常被人们看做是显示廉洁、朴素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人格高尚的表现。但是这种饮茶风格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改变的原因是由于茶圣陆羽所提倡的艺术饮茶开始获得人们的认可,饮茶逐渐跳脱其原有的物质框架,踏入满足精神的文化领域。在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向来有崇尚“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传统,体现在品茶中则是要求当时当地的环境所呈现出来的感受需要和人的心气保持高度一致。朱权不止一次表示,最适合饮茶的环境就是在山泉石涧之间,松树竹叶之下,只有在这样自然纯朴、安静祥和的环境当中,饮茶的快乐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体现。

3 “士人茶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上,我们常把“文人”称之为“士”。我们将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的一种特色传统,而这样的传统也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认可。在整个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人首先以其敏锐的文化知觉感受到了蕴藏在当中的精神力量,并不断亲身实践,在品茶的过程中,将品茶过程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将饮茶从一件生活上的事提升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将精神与物质进一步统一起来。我国的文化名流是最早开始对茶叶有独特情感的,最先体会茶之神韵,并且在一代代文人雅士的共同传播和稳步推进中决定着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用于品饮的物质,而是凝结了无数文人志士崇高道德的象征物,以及包含着他们对宁静致远、淡雅修身的风骨的不懈追求。茶文化在这样一种富足的精神氛围里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影响各阶层各领域甚至全世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由此可见,以雅士大夫为首的历代文人对于茶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影响可见一斑。所以对于钱穆先生认为的“中国的士,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精神之所在,士的传统亦即中国文化传统之所在,士是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如果把中国的茶文化体系中的所有文化现象称作士人茶文化也不为过。纵观茶文化发展纵横,其操作权紧攥在士阶层,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基于他们对于精神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而做出的选择。士人茶文化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显示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审美的追求,注重饮茶的精神内容,以及对“雅”的发掘,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生活艺术,是一种心态文化层次。

与此相对的是大众茶文化,则更侧重于用日常行为和风俗习惯来强调饮茶带来的物质满足,显示出茶文化“俗”的一面,大体上属于行为文化层次。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士人茶文化的发展史。一是因为在茶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士阶层因为其优越的社会地位以及强大的影响力,主导了这一发展的历史方向,茶文化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精神内容,是整个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在这一微观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其次,士阶层的话语权优势让我们迄今为止接触到的相关茶书文献以及故事传说,都带着明显的阶级偏倚,我们所看到的典籍文献,就是士人茶文化的活生生载体。士人茶文化是在历代文人参与品茶、精研茶艺、探究茶道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茶文化领域对于士阶层总体崇高价值追求的一种实践。它不仅成为中国茶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探讨中国文人士阶层如何实现精神品质在社会实践里产生影响的论题里举足轻重的一环。需要强调的是,对士人茶文化的推崇并不意味着对大众茶文化的否定。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延伸上下千年有余,而无论是士人茶文化还是大众茶文化,都是这条轨迹里面不可忽略的成分,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必将导致历史的断裂。一方面士人茶文化与大众茶文化相互区别:士人茶文化重表现茶文化“雅”的一面,繁荣于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知识阶层中,大众茶文化着重体现茶文化“俗”的一面,兴起在以百姓商贩为代表的市民阶层里;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促进:若是士人的茶文化能够得到重视,那么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广工作都能得到极大的帮助。同样地,大众茶文化的发展,在各个地区、各个阶层,都已经逐渐地走上正轨,这不仅仅鼓励了士人加入饮茶的大队伍之中,同时还为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时还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内部条件。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知道,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大众茶文化的协助,只有双管齐下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茶文化朝更加体系化的道路上引导。

4 结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对这一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我国文人品质则是这一文化集中的体现,对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我国的历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出路。

[1]胡长春.中国文人与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6(2):26-30.

[2]施由明.论唐代文人心态与其对中国茶文化形成的贡献[J].农业考古,2013(2):6-10.

猜你喜欢

士人品茶饮茶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冬品茶梅
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