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主义视角下茶文化的翻译策略
2018-01-19唐敏
唐 敏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1)
茶文化极具中国特色,经历史长河的沉淀,是中国文化精髓与血脉,也是中华民族日常生活模式与精神层面的代表。中国茶文化下,品茶蕴含的意境是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习惯与精神长期沉积的缩影。而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活与思想方面,因此中国茶文化的弘扬务必突破两者的差异性,让更多的民族接纳中国茶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密切,茶产品迅速推向世界,茶文化受到西方广大茶客与学者的青睐,且对西方国家生活与思想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英国,当下英国仍有接近80%的人保留喝茶习惯。但是,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喝茶习惯方面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比较讲究品茶的意境,且对茶叶炒制、种类与饮茶工具等也有一定讲究,看重品茶的心灵感受,以及精神寄托。然而西方人品茶,看重随意性,如英国下午茶仅仅是休息代名词,品茶时喜欢加入牛奶与巧克力等。因此,为更准确的翻译中国茶文化,彰显中国茶文化内涵与精髓,需要以功能主义为视角,合理翻译茶文化,以向世界宣扬中国茶文化与中国思想,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 功能主义文化翻译理念
文化翻译工作,中国翻译常将“信达雅”与西方翻译“等值论”混淆。事实上,无论“信达雅”或“等值论”,关注的重点都是原文,是以原文为核心,译文时要全力体现原文特点。但是中国翻译理论忽略翻译功能与媒介沟通等相关因素,导致文化翻译整体质量不高。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中国文化翻译提供了新视角[1]。当前,许多学者更青睐以功能主义为视角,深入研究翻译工作,综合学者研究结果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其是指翻译后,源语言读者与目标语言读者对原文提出的个人想法、欣赏理解等,实现对等比较,而且翻译者必须使目标语言者和原文两者读者读取的信息相似,仅仅个人提出的想法存在差异。至于完全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原因是受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翻译者只能追求、或是接近原文意思翻译。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对语言进行翻译,还要深入理解原文表达的精神,综合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实现最终的翻译,这样才准确。
2 中国茶文化翻译的意义
2.1 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极具本土化、传统化,例如泰国象文化,日本樱花文化等,而中国的茶文化也是如此。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共建地球村,使各国文化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可是因文化的特殊性,如今各国文化间的融合仍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是语言差异、文字的不同[2]。为促进各国文化间的融合,以英文为介质,纷纷把本国文化翻译成英文,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中国茶文化传播也不例外。以英文翻译为介质,开拓中国茶文化传播新途径,是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中国茶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形式之一,合理的翻译茶文化,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同时,一枝独秀远不如满园春色,各国茶文化的英译才是实现世界文化共繁荣的关键,是开启文化翻译新纪元的助力。
2.2 推进中国茶文化共鉴赏
中国茶文化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朝。但此时茶只是以商品的形式走向别国,茶文化也仅限国内。随着茶产品的出口,受到外国人的喜爱,茶文化慢慢成为外国人迫切了解的内容,可是关于中国茶文化翻译的资料比较少,直接影响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茶文化和英文翻译的有效融合,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茶文化发展,世界上出现以中国茶文化为主的茶艺,甚至开发出与茶文化有关的旅游资源、茶艺品等,都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茶文化的有效翻译,为国外了解中国茶文化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使其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茶文化,促进中国茶文化共鉴赏。
3 当下中国茶文化翻译面临的问题
3.1 茶艺语言把握不准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艺语言多式多样,蕴含着深厚的寓意,文化色彩饱满,意味深远,因此极具专业性与文学艺术特色,对茶文化翻译者要求颇高。翻译者基本功是理解茶艺语言核心内涵,实现茶艺语言的准确翻译。可是当下中国茶文化翻译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茶艺语言翻译不准确,缺乏真实性,难以用英语词汇准确的表达中国茶艺语言内涵,造成西方国家理解的中国茶文化与真实的茶文化有偏差。同时,茶文化翻译时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加之翻译者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过少,理解不足,译文中的专业术语表达模糊,甚至失真,导致读者对中国茶文化的解读出现误解。
3.2 翻译方法缺乏创新
中国茶文化翻译工作经历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养成一种固定的翻译方式。可是面对时代的发展,中国茶艺语言也在不断创新,追求时代发展步伐,渐渐中国茶文化产生新的元素。因此,茶文化翻译者必须与时俱进,发扬传统的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可是当今,中国茶文化翻译者仍然采用传统翻译方式,在技巧与手法方面与现今翻译理念存在冲突,因而译文中茶艺语言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翻译者缺乏创新思维,忽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甚至未结合原文对茶艺语言展开实质性研究。
3.3 翻译者能力不足
茶文化翻译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工作。翻译者的英语水平要高,且要有深厚的汉语文学素养,从而才能有效转换汉英两者语言[3]。同时,翻译者应深入研究中国茶文化内涵与精髓,掌握茶的种类、炼制、品茶习惯以及茶艺语言等。但从目前情况分析,中国茶文化翻译工作队伍的水平偏低,根本原因是,首先中国忽略茶艺语言英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对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传播、交流不利影响认知不足,入门门槛过低,缺乏标准管理体系。其次茶文化素养与英语专业水平两者失衡,翻译者不是英语专业水平不达标,就是茶文化素养低,加之茶文化翻译对译者的要求颇高,导致中国茶文化翻译整体质量不高。
4 中国茶文化翻译策略
4.1 字字雕琢,深化茶艺语言
中国茶文化翻译者的基本就是茶艺语言翻译的准确性、真实性。如翻译与中国茶文化相关的诗歌文献,中国诗歌讲究押韵、字的推敲,对这类茶文化文献资料翻译时,需要对应用的英文词汇认真斟酌,反复推敲,提高翻译准确性的同时,力争茶文化翻译能够传神达意,有效翻译原文表达的美观与文化内涵。翻译过程中,英文词汇的甄选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原文的美感与内涵表达。以白居易《山茶煎茶有怀》为例,对于茶诗中的坐酌冷冷水,选择的英文词汇要仔细推敲、斟酌,可翻译成Brewing Tea by the Rill Bending.原文中的“坐酌”极具诗意,而且叠韵,翻译时推敲后选择Brewing一词,有效的体现出原文的生动、形象,使译文更有韵味。另外,翻译者还要学习、积累大量茶艺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中国茶文化翻译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巧妙的转换中西方语言,加以规范中国茶艺语言的英文用词[4]。根据中西方文化差异特点,力争有效协调与转换中国茶文化。例如中国茶叶种类十分丰富,一种茶叶可细分为多种品种,且一个品种依据种植地、炒制手法、泡制技巧等也能分成多种茶叶品类。翻译者译文时反复推敲英文词汇的应用,体现中国茶文化的细节,才能凸显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翻译,是无法促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以普洱茶为例,结合季节差异可分成春茶、夏茶、秋茶;结合炒制手法差异可分成熟茶与生茶;结合储存差异还能分成干仓普洱与湿仓普洱。因此翻译时必须要提高准确定,不可统一翻译为普洱茶,这样才能真正的凸显中国茶文化精髓与魅力。
4.2 创新求精
茶魂是指茶道精神,核心就一个字“和”,也是中国精神的体现。翻译时为能体现茶道精神“和”,翻译者要深入理解茶道精神内涵,这样茶文化原文的翻译才能语义对等,力争接近原文。可是中国茶文化翻译时,由于当下英文词汇无法实现茶道精神的准确翻译,因而翻译者译文时必须要创新,通过创新探寻茶道精神,完美诠释英语词汇或者是英文语句,力求于精,凸显中国茶文化的灵魂。以“和”字为例,如果直译,必然会影响中国茶文化灵魂的表达。此时翻译者通过创新求精,摒弃直译,而是以新的方式翻译成英文,实现传神达意的目的。
4.3 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性、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这些在语言中也有所体现。因此,中西方文化以语言为介质实现交流与传播,必然会产生许多偏差,其中中国茶艺语言翻译亦是如此[5]。翻译者用英文表达中国茶文化内涵与精神时,因翻译者自己对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的掌握,本就存在一定偏差,所以译文的表达也就不准确。同时,由于翻译者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汉语,英译时大多会以汉语的角度分析,根据汉语表达习惯与语法翻译成英文,此种方法也称之为直译,按部就班的翻译原文,是无法彰显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而且译文枯燥、乏味,甚至与原文脱离,失真,导致读者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翻译者要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梳理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索直译与意译转换关系,巧妙的化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首先翻译者要提高准确性,然后再进行意译,以凸显中国茶文化内涵与精神。例如中国的红茶可翻译成“Black tea”,中国绿茶产品中碧螺春,可翻译成“Bilu—ochun”,安溪铁观音直译成“Anxi Tieguanyin Tea”也可意译成“Oolong Tea”。
4.4 翻译者深化茶文化知识
中国茶艺语言翻译属于语言性质的一项工作,与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是对文化、思想等的解读,因此对中国茶文化翻译者的综合素养要求颇高。作为翻译者,应根据中国茶文化内涵与精神,深入研究茶文化内容,并以英语表达模式与英语国家思想等作为翻译的基础,对茶艺语言翻译时的英语词汇应用手法、表达方法进行合理调节。翻译者要尊重英语表达手法,以英语语言习惯作为切入点,综合分析英语语法、语序以及表达方式,力争中国茶文化翻译的准确无误。因此,中国茶文化翻译者,第一要在日常中累积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丰富知识面,熟练把握英语翻译方法,可巧妙的应用直译、意译手法,合理转换英语词类、词性等。深化汉语表达能力,提高汉语文素养,加强书写与总结能力。第二,深化自身学习,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茶艺语言知识,全面了解与把握茶艺语言内涵,梳理累积的茶艺语言,构建中国茶文化专业词汇库,加强茶艺语言与英语词汇融合能力。此外,要合理设定中国茶文化翻译队伍的入门门槛,从事中国茶文化翻译工作之前,应对翻译者综合素养进行严格测试,如茶艺语言水平测试,英语专业水平测试等,只有合格者才能正式从事中国茶文化翻译工作。同时,要对翻译者进行考核,严格把控茶文化原文翻译质量,组织翻译者参与茶文化专业性翻译用语与茶艺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工作提高翻译者的综合能力,以保证中茶文化翻译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凸显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内涵与精神。
5 结语
茶文化有效翻译是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也是实现中国茶文化共鉴赏的重要途径。中国茶文化翻译的真实性、准确性,能凸显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茶文化受到世界各民族的一致肯定与青睐。通过茶文化的翻译,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当下中国茶文化翻译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造成一定限制。因此,作为中国茶文化翻译工作者,要结合茶文化翻译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勇于摸索茶文化翻译新方法,以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张晓莉.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对茶叶出口词义翻译的跨文化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365-366.
[2]李晶,夏倩,李坤.中国茶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影响作用——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6(11):338-339.
[3]刘艳.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看文化传播中的适应选择——兼评大中华文库《茶经、续茶经》[J].民族翻译,2015(1):53-57.
[4]何琼.《茶经》文化内涵翻译的“得”与“失”——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英译本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62-67.
[5]龙明慧.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2):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