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茶文化与田径运动的契合探究

2018-01-19饶建波

福建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田径茶文化教学内容

饶建波

(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

体育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息息相关,健全的体育教学系统以及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对于体育教学一直持不重视的态度,体育教学几乎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诸多学校的体育课直接让位于文化课了。于是,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难以继续。在此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竞技性较强的田径运动,如何就其特性进行针对性革新则一跃成为了社会广为议论的热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清雅自然平和之气融入迅猛粗犷的田径运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呢?

1 体育教学改革

1.1 本质问题

体育以人的身体发育规律为基础,通过科学的锻炼活动提高身体机能,进而推动人的德智体育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则是以强身健体为主,旨在以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逐步改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树立科学的体育理念。但是,体育教学与健身不同,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体育教学也并不意味着运动教学,体育教学一般分为理论教学与运动教学来那个部分,可高校的体育教学却一直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将运动教学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忽略了作为核心部分的体育知识传授的理论教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体育教师若只是将某项体育课程的运动部分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只是在囫囵吞枣中不明白该项体育运动的精髓,只会从教师手里进行僵硬地传承。事实上,体育教学是一种知识文化的传递过程,传授中外体育文化知识之时也促进了健身技能的弘扬。

1.2 改革目标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却依然存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在其阴影笼罩之下而变得越发浅薄。据了解,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是为了完成教育部的硬性任务,并没有以培养学生强硬的体育素质为宗旨而进行深入的系统化教学,进而使得不少学生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将体育锻炼抛之脑后,并且从此对体育是不闻不问。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坚定地树立培养学生长久兴趣的体育活动为目标,使其能在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将体育锻炼进行到底。村上春树说“喜欢的事情才能长久,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所以,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培养其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将枯燥的体育文化知识融入运动教学使其在宽广的户外课堂上习得无穷的运动知识,渐渐地诱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并使此体育运动成为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慢慢融入生命的血脉之中。

1.3 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运动技术,对于运动之外的体育知识则是一笔带过,注重实践技巧的体育教学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则对于学生良好体育素质的培养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正确的理论对于实践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推动作用”,倘若忽略理论只是片面地强调实践,错误思想之下的实践则只会取得南辕北辙的效果。所以,体育改革的主要方面是一改单一的运动教学模式积极增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将体育理论知识纳入教学范围内使其能与运动教学并驾齐驱。此外,运动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大重点,高校教师却一直禁锢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老师怎么教自己,自己就怎么教学生”,不会在新形势下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也不善于应用多维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贴合设计。因而,高校的体育改革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真正将体育文化精神播撒到校园的每一角落。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田径运动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

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被轻视的境地,游离于文化课程的边缘,高校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其在田径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田径课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呈现出僵硬化。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其只能被动地吸收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田径运动中的跳高的讲授时,其只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有节奏的助跑、怎样单脚起跳并越过横杆落地这些动作要领,却不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趣味性的元素加入跳高教学中,因而就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使其体会到跳高的真正乐趣。所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深陷于应付考试的泥沼中,其无法也不愿再耗费额外的精力细心感受田径运动给其所带来的快乐。于是,不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得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互动,也阻碍了双方的良性交流,从而使得田径运动的教学愈发艰难,也违背了其改革的初衷。

2.2 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僵硬

田径运动所包含众多项目,不仅囊括了跑步类的径赛还包含了铅球、跳远以及链球之类的田赛甚至还涉及了与田赛以及径赛相关的全能赛。面对这些林林种种的田径项目,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运动考核却陷入了以偏概全的量化模式中,教师以数量的形式验收其教学成果,完全将学生的切实情况置之不理。例如,在短跑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以秒表计时的方式对学生的跑步速度进行计量,用时越短那么成绩越高。这种一刀切的方法直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置之脑后,也无视了学生平日课堂上的努力,生硬死板的考核模式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学生动弹不得反而成为一种负担,更遑论田径运动的教学意义之所在了。据调查,由于高校田径运动考核方式过于僵化,大部分学生表示体育课俨然成为了其最为讨厌的课程,只看分数结果不看努力过程的考试机制与应试教育相差无几,毫无体育课应有的轻松与乐趣之感。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茶文化与田径运动的契合路径

3.1 融入茶文化的“自然”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田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的竞技性极强,其作为奥运会必有的项目,似乎通身都散发着浓浓的“功利性”,所有的比赛都要有成绩,所有的项目都要有结果。高校的田径运动教学也在此魔念的诅咒下越来越扭曲,课堂教学氛围也是甚为凝重,正如不少学生反映的一样“除了压抑还是压抑”。而我国体育教学既然开启了新的改革之路则应该主动从古老的魔法中走出来,以昂扬之态变革旧有的教学模式颠覆原有的体育理念。一方面,高校田径运动教学改革应该从清新淡雅的茶文化着手,将其自然的思想引入教学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均应摆正心态树立顺其自然的理念,教师对于任何田径项目的教学有节有度,学生不过分追求成绩也不过分在意结果。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应该组织新的田径教学方法,从茶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入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趣味化的教学理念对无聊的田径运动教学进行系统化革新,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给予其充分的自由空间,使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之下安然地学习田径,在快乐之中意识到田径体育的价值之所在。

3.2 基于学生对采茶舞的欢迎度,对田径运动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田径运动包罗多种具体的运动项目,涉猎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同时,每一运动项目都在不断地更新之中,并且连其规则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高校田径体育运动的教材内容也应该及时更新。首先,高校教师可以从当前较为盛行的采茶舞入手,结合学生对于采茶舞的接受与喜爱程度,推出新的田径运动教材。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可从新编之后的采茶舞中寻找田径运动的革新之处,将采茶舞中所包孕的体育文化知识渗入具体的田径运动教学之中,将采茶舞的民族内涵与精神气质引入到田径运动教材内容中,进而使得田径运动在古色古香的采茶舞文化渐染中而富有人文气息,从而吸引在悄然间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其次,高校的田径运动教材编纂也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立足点,汲取采茶舞的人本思想编写符合学生需求的完备系统化的内容,将世界前沿化地田径科研成果以及最新世界记录悉数收入课本,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激励学生用于上进积极攀登。此外,田径运动教材也应该以实用性较强且容易上手的户外活动推广为主,简单易学的采茶舞在学生中颇受欢迎并且流传很快,那么田径教材也可以选择娱乐价值与推广价值高的项目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从而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基本的田径运动知识也掌握了相关的动作技术。

[1]顾季青,邰崇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110-115.

[2]李振斌,李艳茹,黄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1):94-95.

[3]王长宏,李红,吴元文.关于传承田径运动文化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502-503.

[4]逯春梅,吕艳伟.在传统文化与田径运动发展关系上的深层思考[J].世纪桥,2008(8):141-142.

[5]刘晓峰.从茶文化思想本质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创新改革[J].福建茶叶,2016,38(5):285-286.

猜你喜欢

田径茶文化教学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