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研究

2018-01-19吴敏玲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暹罗英文翻译茶品

吴敏玲,王 迪

(1.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1;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受到社会文化体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大众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不同语境下的社会大众所具有的文化传统体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翻译工作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文化负载词显现,而中国文学作品中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也多属于文化负载词的范畴,为此,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提升中国文学作品及作品中的茶文化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负载词

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化体系中十分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文化,而且也能够对文化做出反映,因此,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联。文化负载词指的则是承载着特定文化的词语,这些词语包括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典故、谚语、习语以及熟语,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或者表达方法,与此同时,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也可能是一种未知的概念,这种概念的未知性也让文化负载词呈现出“文化专属”的特征。由于文化负载词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并且这些文化负载词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偶合体,因此,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中国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具体而言,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文化负载词呈现出了普遍存在的特征

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包含着不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当这些文化元素与其他社会文化体系下的语言产生碰撞时,其他社会文化体系下的社会个体很难利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对这些文化元素做出正确、全面的解读和认知,在此背景下,文化负载现象也随即出现。文化负载词不仅涉及到了语言意义,同时也涉及到了文化意象,其种类则包括行为文化词、观念文化词以及物质文化词。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英文翻译来看,与茶相关的民俗、文学作品等都属于行为文化词范畴,与茶相关的社会规制以及价值观念则属于观念文化词的范畴,与茶相关的生活方式、茶的名称等则属于物质文化词的范畴。在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当中,这类文化负载词的量以及出现频率都十分高,而针对这些文化负载词开展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工作者需要采用补偿翻译策略,从而确保中国文学作品中茶文化信息的完整再现。

1.2 文化负载词呈现出了民族独有的特征

文化负载词产生于一个民族的不断发展过程之中,并且可以对这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做出反映,因此,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十分明显。从文化负载词的显性表现来看,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语义结构与民族文化语言传统具有契合性,从文化负载词的隐性变现来看,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能够成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的文化标签。对于创作文化负载词的民族而言,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自然十分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不处于这一民族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他者”而言,文化负载词却容易给他们带来认知真空。以《儒林外史》为例,《儒林外史》中的文化负载词涉及到了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其数量达到了455处,其中《儒林外史》对中国科举制的描述以及对中国拜堂成亲情景的呈现等,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而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受众而言,《儒林外史》中的文化负载词自然会为他们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

1.3 文化负载词呈现出了难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完全对等词的特征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内容与思想内容,因此,在英文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容易成为目标语受众的文化空缺区。在对这类词语进行翻译时,虽然可以对文化负载词的表面含义或者文化内涵做出呈现,但是却很难做到两者兼具,在此背景下,目标语受众或是难以理解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表面含义,或是无法理解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产生曲解或者误读现象。如在汉语中,青梅竹马、龙袍蟒衣等词汇,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文化词。另外,受到社会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大众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现象所做出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面对承载特定内涵意义的文化负载词,目标语受众会产生文化认知错位现象,而在翻译过程中,虽然译者能够找到字面意义对等的词汇进行翻译,但是源语与译语所承载的文化认知却大相径庭,如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英语中的Dragon与汉语中的龙相对应,虽然二者本义偶合,但是象征意义与引申意义却存在明显区别,由此可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所导致的文化认知错位现象,也制约着源语与目标语实现完全对等。

2 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以《红楼梦》为例

在《红楼梦》中,对饮食文化的描写是这部文学作品所具有的重要特色之一。在对茶文化的呈现方面,《红楼梦》不仅涉及到了茶具的描写,而且提到了名目繁多的茶品,因此,《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作品茶文化英文翻译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1 《红楼梦》中的茶品翻译

在《红楼梦》中,作者对茶品的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是为了通过茶品的描写彰显人物地位、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如《红楼梦》中所提到的“千红一窟”、“老君眉”、“暹罗茶”等茶品名称,都承载着特殊的意象以及文化内涵。在对这些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词汇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内涵做出挖掘,从而确保英文翻译工作能够将《红楼梦》中的信息准确而全面地传递给目标语受众。

“千红一窟”出现于《红楼梦》的第五回中,这一茶品是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招待贾宝玉所用。“千红一窟”这一茶名,使用了谐音寓意的文学创作手法,即“千红一窟”的谐音为“千红一哭”,通过对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作者在《红楼梦》的前半部分,就对整部作品所具有的悲剧性进行了铺垫。由此可见,“千红一窟”具有一语双关的色彩,一方面,“千红一窟”是茶品的名称,而另一方面,“千红一窟”又对《红楼梦》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做出了暗示。从译者对“千红一窟”的翻译来看,杨宪益夫妇将这一茶名翻译为“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这种直白的翻译更偏向于直译,即将“千红一窟”的字面意思准确地做出了传达,虽然这种翻译方式能够让目标语受众对这一词汇的表层含义做出轻松的理解,但是“千红一窟”的谐音寓意却没有得以表达,在此背景下,经过英文翻译之后的“千红一窟”自然也难以发挥出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而David Hawkes则将这一茶名翻译为“Maiden's Tears”,这种翻译方式则偏向于意译,即将“千红一窟”所具有的悲剧意味进行了传达。如果从翻译目的论来看,David Hawkes能够更好地传递出“千红一窟”所承载的意象和文化内涵,这对于引导目标语受众对《红楼梦》中“千红一窟”的深层含义做出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老君眉”出现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这一茶品是妙玉招待贾母所用。在《红楼梦》中,贾母因为年事已高而不能喝六安茶等绿茶,而恰好精通茶道的妙玉则向贾母敬上了“老君眉”,这一茶品适合老年人的体质,因此,这种茶品又被称作“寿眉”。显然,贾母的年龄、地位都与这种茶品的名称体现出了契合性,因此,《红楼梦》中所提到的“老君眉”不仅是一种茶叶的名称,而且也彰显出了贾母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与声望。从译者对“老君眉”的翻译来看,杨宪益夫妇将“老君眉”翻译为“Patriarch’s Eyebrows”,而 David Hawkes则将“老君眉”翻译为“Old Man’s Eyebrows”。其中,杨宪益夫妇使用了“Patriarch”,这一词汇具有创始人、鼻祖等含义,如果用这一词汇称呼老人,则可以表达出对老人的尊重,并展现出老人所具有的声望,另外,杨宪益夫妇通过使用“Eyebrows”,也对“老君眉”这一茶品所具有的外形特征做出了巧妙的描述。而David Hawkes虽然同样使用了“Eyebrows”,但是“Old Man”只能够描述出贾母的年龄,却难以彰显出贾母在贾府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因此,这种翻译呈现出了牵强附会之感,由此可见,杨宪益夫妇所做出的翻译不仅更加巧妙,而且能够在尊重《红楼梦》原文与语境的基础上更好地传递“老君眉”的字面含义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暹罗茶”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五回,这一茶品是凤姐送给林黛玉、薛宝钗以及贾宝玉的茶叶。相对于贾宝玉与薛宝钗而言,林黛玉更喜欢这款茶品,这是因为“暹罗茶”能够很好地应对脾胃虚寒之证,因此,在《红楼梦》中,“暹罗茶”的出现发挥着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即从侧面反映出林黛玉体质欠佳。另外,相对于“千红一窟”而言,“暹罗茶”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茶品,这种茶品主要产于泰国中南部地区,而泰国的古称就是“暹罗”。从译者对“暹罗茶”所做出的翻译来看,杨宪益夫妇将“暹罗茶”翻译为“It's tribute tea from the Laos Kingdom”,而 David Hawkes则将“暹罗茶”翻译为“That was tribute tea from Siam”。这两种翻译都属于直译的范畴,并对“暹罗茶”的产地进行了说明,只是在杨宪益夫妇所做出的翻译中,“暹罗茶”的产地与实际的产地不符,而目标语受众则很容易通过这种翻译对《红楼梦》中的茶品产生误解,因此,在“暹罗茶”的翻译中,David Hawkes所进行的翻译更为合适。而通过这一词汇的翻译可以看出,在针对中国文学作品茶文化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对中国茶文化发展做出深入的了解,这是确保茶文化翻译对茶文化内容做出准确传递的重要基础。

2.2 《红楼梦》中的茶具翻译

《红楼梦》既然对茶文化做出了如此多的描写,那么茶具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红楼梦》中所提到的茶具主要包括茶盘、盖碗、茶筅等。当然,相对于《红楼梦》中的茶品以及包含多重含义的茶叶名称而言,目标语受众普遍都能够理解茶容器的概念,因此,茶具所具有的文化负载词属性并不明显,但是即便如此,在茶文化英文翻译中,译者同样需要重视使用合理的方式和合适的目标语对应词,帮助目标语受众对中国文学作品中茶具所具有的特征与功能做出准确而全面的认知。

在《红楼梦》中,茶盘与盖碗出现在第四十回中,即林黛玉使用茶盘与盖碗向贾母奉茶。其中,茶盘的作用是放置茶杯、茶壶等茶具的浅底器皿,而盖碗则指的是“三才碗”。从译者对茶盘的翻译来看,杨宪益夫妇将茶盘翻译为“a small tray”,而David Hawkes则将茶盘翻译为“a little tray”,这两种翻译结果大同小异,都可以帮助目标语用户对茶盘这种茶具的形态做出了解;从译者对茶碗的翻译来看,杨宪益夫妇将茶碗翻译为“a covered bowl”,而 David Hawkes则将茶碗翻译为“a covered cup”,相对而言,David Hawkes所做出的翻译更能够呈现出茶碗所具有的容器功能,并且也有利于目标语受众通过联想理解茶碗所具有的形态特征。

在《红楼梦》中,茶筅出现在第二十二回中,即元妃将茶筅作为猜灯谜得胜者的奖励。从元妃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茶文化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即便是生活奢华的宫廷贵妇,也将这样用作茶具情节的物品当作赏赐。从译者对茶筅所做出翻译来看,杨宪益夫妇所进行的翻译为“a bamboo whisk for cleaning teapots”,而 David Hawkes所做出的翻译为“a bamboo tea whisk”。相对而言,采用音译翻译方式的杨宪益所做出的翻译不仅向目标语受众呈现出了茶筅制作中所使用的材质,而且也描述出了茶筅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在茶具中的重要性,因此,这种翻译方式更能够帮助目标语受众对茶筅这一茶具做出理解。

3 结语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都具有文化负载词属性,在对这些词汇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尽量展现出这些词汇所具有的多重含义,而且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受众对翻译结果的接受程度。在此过程中,杨宪益夫妇与David Hawkes针对《红楼梦》中茶文化所做出的翻译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为此,对已经翻译完成并且获得较高认可度的中国文学作品做出研究,也是做好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工作的有效路径。

[1]张丹.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过程中技巧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8):350-351.

[2]庄少霜.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以茶文化翻译为例[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8):192-193.

[3]卢琰.试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5(6):233-235.

[4]周维.《红楼梦》茶文化词语的翻译效果评析——基于目的论视角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6-91.

猜你喜欢

暹罗英文翻译茶品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心理契约视角下茶品企业员工忠诚提升研究
上万类茶品“飘香”第7届山西茶博会
汉语在古代泰国的传播
暹罗旧影
月饼也有“茶搭档”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
曹曦文&暹罗猫 世界那么大带它一起去看看
公示语英译的美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