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茶诗中的茶情抒发解析
2018-01-19吴波
吴 波
(咸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唐朝是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阶段,宋朝茶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茶文化的兴盛,并且为明朝茶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茶以雅志”的文化风尚也成了文人墨客竞相追逐的人生境界,饮茶被视为精神享受与修身养性的统一体。唐宋时期出现了诸多咏茶名诗,其中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以及苏轼的《咏茶》一直为人所称颂。然而,咏茶诗的发展巅峰期却是在明代,“吴中四才子”的茶诗备受世人推崇,无论是其主旨内容还是核心思想抑或是艺术境界与思想情感的表达都颇具历史时代性。明代茶诗也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所承载的物质文化情趣,而成为了中国茶诗史上一朵瑰丽的仙葩。
1 明代的茶
明代的茶以及茶文化相较于唐宋两朝都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明朝初年,茶叶形式依然以团饼为主,明太祖从休养生息的角度出发,对茶叶制作进行了改进并创制了芽茶。茶叶形式的革新客观上推动了明朝制茶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茶叶品种愈发多样化,黑茶、青茶和红茶以及花茶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茶叶种类体系。其实,明朝茶文化最显著的变化是茶叶冲泡方法的改变,唐宋时期的茶叶冲泡以煎茶法与煮茶法为主,而明代则直接以沸水冲泡茶叶,简化了茶叶冲饮的方式,使得品茶艺术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其在汲取了宋朝文人治国而乱政的教训之后对文人一度实行压制政策,于是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抱负无处实现,在一腔报国热情冷却后转而埋头于琴棋书画的研究中,以诗画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而作为高雅文化象征的茶则成为了文人聊以自慰的最佳选择,以茶表现自我,以茶诗抒发其志向,以茶画勾勒其心中理想,茶文化便成为了明代文人们的精神寄托。在这种特定历史背景下,茶与诗进一步融合广泛吸收了传统诗歌文化的精髓与茶文化的精粹之后,渐而开创了明代艺术化的全新茶诗局面。明代茶诗最为出众的是吴中四大才子中的唐寅和文征明,他们以诗歌的形式描绘所处时代茶事活动,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世界、艺术追求与文化修养。
2 明代的茶诗
2.1 茶诗创作
我国茶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唐到晚唐是我国文人茶的形成期,茶诗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据不完全统计,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就有600多首,宋朝流传至今的茶诗有800首,而明代的茶诗则更是数不胜数。明代初年废团茶兴散茶之后,文人便以“天趣悉备”的自然美为宗旨,一心投入到茶事活动的钻研中,品茗成为了明代文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达到了历史高峰期,从茶叶种植到采摘再到制作与加工,甚至连泡茶与饮茶以及茶艺与茶道等一系列茶事活动都有所涉及,几乎覆盖了明代茶事的方方面面。明代的茶诗创作者大多以文人为主,他们不仅具有诗人的气质和才华,而且也是品茗饮茶的雅士,所以他们能将茶知识与诗情结合起来创造茶诗,对日常的茶文化活动进行描绘与刻画。而作为文人的茶人则能从饮茶中感悟人生,寄情于茶借茶诗表达人生观与价值观。文人茶人团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明代中晚期的“吴越茶人群体”、“公安三袁”以及徐渭、邵宝等名士,他们以茶作为诗歌创作的源泉,将茶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以茶诗言茶心。所以,明代茶诗的内容选择极其广泛,任何事物都可以引发茶人的联想,进而创作成茶诗。
2.2 茶诗特点
2.2.1 内容广泛,数量繁多
明代茶诗对于茶事活动的描述较为全面,不仅有关于采茶、煎茶、饮茶以及茶具的茶诗,而且还有赠茶、赠水的相关诗句。例如周履清的《山僧惠茶》、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以及章元应的《谢洁庵上人惠新茶》,描写的是茶人之间互赠茶叶的场景,茶叶已经上升为一种精神文化,成为文人雅士之间互赠的礼物,以茶为礼表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明代的茶诗从茶叶这一实体形式的刻画转为到对茶人形象的刻画上,文人的关注点不止落脚于茶叶与茶文化上,也更加注重茶叶相对人的第三者——茶人,于是明代也涌现了大量关于茶人精神状态以及文化追求的诗句。另外,明代的茶诗也反映民间疾苦,罗廪在《茶解》中就曾表达过对茶农艰辛生活的同情,也侧面暗示了时局政治的腐败。明代文人爱茶,并且毫不掩饰其对于茶的偏好,其可以长篇的形式对茶进行细致描述,也可以短短的五言诗句表达对于茶叶的喜爱。明代的咏茶诗几乎占据了中国茶诗的半壁江山,数量之多难以想象。明后期宦官掌权,朝政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奸臣当道官场一片混乱。文人们选择隐居著文作诗,不问世事过着以茶为伴的悠然生活。于是,在此境况下茶诗数量陡增,黄宗曦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王世贞的《吴兴杂兴十首》以及袁宏道的《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都是这一时期的名篇佳作。
2.2.2 文采斐然,诗体庞杂
明代文人饮茶也爱作诗,并且诗作水平颇高,其主张不拘一格独抒性灵,茶诗大多清新明快。吴宽在《书句容丁溪僧舍壁》中以“山瀹茗焚香坐终日,不知林外夕阳低。”抒发其在茶水中沉沦自乐的怡然之情;胡宗仁也以“篝灯常独坐,瀹茗与摊书。残月半窗白,寒星彻夜疏。”表达独坐书斋品茶的安然心境,这些茶意盎然的诗句也从侧面烘托出了诗人的斐然文采。此外,明代的茶诗歌咏的大多为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的龙井茶。于若瀛的《龙井茶歌》“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以长体诗的形式毫不吝啬的表达了对龙井茶的赞美,详细地记载了龙井茶的产地与品质,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了龙井茶的珍贵。除此之外,高应宽也以四言绝句的形式对龙井茶做了描述,“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短小精悍的文体也将龙井茶的优良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徐渭也以词“客来寒夜话头频,路滑难沽曲米春。点检松风汤老嫩,退添些叶火新陈。倾七碗,对三人,须臾梅影上冰轮。他年若更为丹青,添我炉头倒角巾。”描述寒夜煮茶,月下畅饮的情景。
3 唐寅茶诗分析
3.1 主要内容
唐寅,集画家、书法家以及诗人三重身份于一身,而其一生却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世人对于唐寅的认知仅停留于“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中,其“风流才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现实中唐寅的人生相当坎坷,这点在他的诗作中可以体现出来。会试泄题案后,唐寅不再留念功名仕途,以山水为乐,用笔墨诗画书人生。众所周知,唐寅嗜茶如命,其所作的茶诗也颇具个人特色。《卢仝煎茶图》“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唐寅以“秃翁”自喻,赞扬其高风亮节不同流合污的志向,也将茶人的清雅高傲之气刻画得酣畅淋漓。唐寅的茶诗大多与其茶画相契合,“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白天太过漫长,无事可干只能独饮清茶,苦茶入肠往事浮现眼前,年老体衰人生理想无以实现,愁闷之情愈发浓重,任由清风吹乱满头白发。唐寅的无奈惆怅之情也就可见一斑了,平淡的文字却字字珠玑渗透着作者的血泪控诉,秀丽壮美的山河也只是反衬诗人心中难以言述的哀情。所以,唐寅的茶诗粗看平淡朴实,但是深层细究则会发现其背后的苦闷抑郁。
3.2 主旨意象
唐寅命途多舛,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入世理念影响的学子,其人生抱负是考取功名为国效力,但是因为卷入试题泄密案,仕途前程尽毁。虽然最后选择寻乐于山水之间,然而心中的愁苦愤懑却是再美的风景也涤荡不了。《事茗图》的题诗,寥寥二十字,却满载愁闷。“茗碗”这一茶意象是清高的代表,白天正忙时,诗人却无所事事只能倚“南窗”,手持“茗碗”回想过往,这些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却被唐寅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描绘了一个南窗之下,独自饮茶的孤寂之人形象,于是全诗的主旨也就不言自明,诗人的所思所感也就不难揣测了。此外,唐寅的另一首《阳羡茶》以“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通过对家乡阳羡茶的描写,表达其对家乡深沉的热爱。在唐寅心中,阳羡茶是家乡的代称,在其颠沛流离的一生中,饱经忧患也尝遍人间心酸,然而唯有家乡才是他心灵最深处的慰藉,唯有家乡的阳羡茶才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念想。茶已经融入了唐寅的生命血液里,在他眼中任何与茶相关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茶诗的意象。
4 唐寅茶诗中的茶情
唐寅一生作诗无数,与茶相关的诗句也存留不少,但是茶情表达最为鲜明的则是《画中茶诗》,之前唐寅对自己的人生抱负一直念念不忘,《事茗图》中的那句“清风满鬓丝”是他惆怅情绪的延伸,而“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此时的唐寅已经步入晚年,经历诸多挫折后心态已经平和,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也不再单纯地沉溺于山水之乐,而是坦然接受命运带给他的种种磨难,以旷达豁然之心看待苦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悠然自得的生活中。综合言之,唐寅茶诗所抒发的茶情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唐寅的心境不同,茶诗所阐发的茶情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唐寅在茶诗中表达的是郁郁不得志的愤懑,而后期的唐寅则是借茶诗抒写其安然自乐的心态。因而,在解析唐寅的茶诗时,必须结合其生平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不能孤立地就诗论诗。
[1]徐林.煮水品茗与中晚明士入社会交往生活[J].贵州社会科学,2005(3):153-155.
[2]刘杭.自然的妙味——论明代浙江文人茶及其茶叶文献[J].农业考古,2004(4):55-58.
[3]朱海燕,刘德华,刘仲华.中国古典茶诗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7-90.
[4]胡长春.明朝文人茶事概述——兼论明代江浙地区的文人饮茶集团[J].农业考古,2008(2):57-66.
[5]吴波.基于明代唐寅茶诗的文人精神追求分析[J].福建茶叶,2017(9):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