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2018-01-19徐学敏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饮茶跨文化茶文化

徐学敏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1 高职英语教学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概念持续升温,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有机融合将成为我国争夺新型产业的国家战略。参照美国著名学者C.克拉姆契在《语言和文化》一文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并结合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生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导入》问卷调查,课题组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5份,问卷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教材、评价考核四方面展开。

1.1 问卷调查结果

在教学目标上,有33.2%学生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作为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有24.3%学生认为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有26.5%学生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有16%学生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上,有79.2%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课堂应该把重心放在传播西方的文化方面”,当重点问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情况时,有86.2%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导入”,有85.2%的学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只强调英语语言教学,而忽视英语文化教学”,有43.2%的人认为“过于夸大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

在教材上,有85.6%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教材过于重视西方文化,很少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75.2%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教材中应该适当融入一些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部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评价考核上,有75.2%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考试中,除了四、六级考试中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其余很少涉及”。

1.2 结论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严重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很多学者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高职英语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片面理解,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难以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

2 高职英语教学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每个国家、民族、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迎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学开始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过于片面,在高职英语课堂中“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症”屡见不鲜。高职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完善高职英语教育体系的需要。

2.1 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西方文化的学习,而把中国传统文化边缘化,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文化制约现象。导致这种文化制约主要由于对目的语的不了解,以及对目的语和母语差异不了解造成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职英语应“以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所以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导入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

2.2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哈佛大学前院长约瑟夫·奈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旨在通过文化进行渗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崛起是必然趋势,要实现“中国梦”,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文化传播的高职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把中国的悠久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承下去。

2.3 完善高职英语教育体系

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职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阶段,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还建立了一整套评价体系,可以说高职英语在高职教育中担任继承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任务,而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目的是促进双向的、平等的中西方文化的互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作为人文通识课的大学语文课在高校中开课比例较少,在过去两年,对我院几千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师生对大学语文课的开设呈两级分化和矛盾的心态,大学语文课面临被边缘化的境遇,因此,在高职英语课程适当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扭转母语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有助于提高民族吸引力和凝聚力。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导入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路径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先进教学手段的导入在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只能形成“镜面反映”,而要真正激发学生兴趣,选材很重要。本次课的教学主题是Symbols of Culture(文化的象征),作为外语教师除了教授西方的文化,更重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茶文化在西方文明的融合下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形式,尽管中西方茶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也成为联系中西方文化的桥梁。

因此本课选取中西方茶文化对比为例,展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借助翻转课堂理念和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高职英语的文化特色,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体系。

3.1 课前导入

教师以中西方饮茶场景作为热身导入,选取中西方茶文化典型代表国家——中国和英国作为研究对象,制作两段“中西方饮茶场景”微视频,并上传蓝墨云班课。学生课前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已上传的微视频资源,结合听力和阅读练习完成教师在教学平台上设计的进阶作业,通过微视频学习-练习-重复学习微视频-再练习-充分利用微视频反复播放,并把归纳出的中西方饮茶区别上传至小组任务环节,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

3.2 课中导入

课中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小组任务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出中西方饮茶区别主要集中于品饮方式、饮茶礼仪和茶道精神三方面,并通过英国人饮茶介绍的英文文献资料阅读讲解学习与茶文化有关的短语和句型,并创设Tea Time时间,就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分别从茶饮、茶会、茶俗等不同角度做项目展示,开展跨文化教学实践活动。

3.2.1 品饮方式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唐,兴于宋”。早在唐宋就开始在上层阶级中流行品茶,后来逐渐变成大众饮品,以“绿茶”为主,“红茶”为辅。传统的饮茶习俗包括净茶、鉴茶、投茶、润茶、泡茶、敬茶、品茶、收具八步骤,现在逐渐简化,主要崇尚淳朴自然,使用陶器、瓷器为主要的茶具,闲暇之余,三五知己,一杯清茶洗尘心。

英国四面环海,气候湿冷,决定了选择较易保存、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茶”作为日常饮品首选。绝大多数英国人都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上午10点和下午4点为“茶休时间”。英国人在饮茶的同时还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增加蜂蜜、牛奶、糖块,彰显独特茶文化特色。同时在西方国家,饮茶除了达到休闲娱乐作用还起到果腹作用,因此饮茶同时配有饼干、蛋糕等小点心。

3.2.2 饮茶礼仪

中国人历来有以茶会客的民俗,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客来敬茶更成为现代社交活动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意思就是茶不要太满太烫,以八分满为宜,因为有茶满欺人的说法。和酒文化的“一口闷”不同,茶文化中奉行“啜饮”。同时奉茶行为体现出仁义孝悌的传统美德。古代“扬州八怪”郑板桥先生提笔书写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正好诠释了此意。

相比中国的饮茶礼仪,英国人的饮茶更有仪式感,明确规定了饮茶的时间和方式,有“Early Morning Tea”早茶、“Eleven Tea”午前茶点、还有蜚声世界的“Afternoon Tea”;也称为“Low Tea”、晚餐后有“After Dinner Tea”。其中英国人的下午茶已经成为上至贵族下至平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目的在于休闲小憩。所以英国人把饮茶视为“思考和交流的润滑剂”。同时配有茶点,如康思、土司或者小蛋糕,并遵从味道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食用顺序。

3.2.3 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不同茶艺,不仅讲究形式更注重内涵。历来人们对茶道精神的解释就见仁见智,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教认为:“道由心悟”。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台湾茶艺协会总结的“清、敬、怡、真”是对茶道精神最好概括。庄晚芳先生归纳茶道精神:“廉、美、和、敬”归纳出茶艺真谛—外表和真善美的融合。陈香白先生总结的茶道“七艺”即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

和中国相比,英国茶道更重视品质和格调,通过饮茶加强思想沟通和碰撞。受到朴素简洁而又深厚的英伦文化的影响,英国人在品茶时更注重细节礼仪。通过观看《唐顿庄园》片段,让学生感受英国人用精致瓷器,小巧茶匙,微微细啜的优雅。

3.2.4 和“茶”有关的英文短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阅读和茶文化有关文章时,衍生出茶名的翻译,如“black tea”红茶,”milk tea”奶茶,“ice tea”冰茶,“fine power tea”抹茶,“Robe tea”大红袍,”royal tea”皇家茶;茶具的翻译,如“tea brush”茶拂,”tea plate”茶船,“tea ware”茶器,“tea tray”茶盘,“tea party”茶会;伴随茶文化也衍生出许多常见俚语,例如“someone’s cup of tea”一词源于英国人对饮茶情有独钟,无可取代,意为使某人感兴趣,“a storm in a tea cup”引自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名言,由欧洲一小国圣马力诺发生骚乱对欧洲局势无关紧要,衍生出“小题大做”“大惊小怪”的意思。

3.2.5 项目展示

在课堂中创设一些茶文化有关的“Tea Party”茶会主题活动,分组训练,让部分学生扮演服务员,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客人,分别从茶饮、茶俗等方面模拟中西方斟茶礼仪,分享体验式教学的魅力。这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体验不仅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而且体现高职教育“以生为本”“学做合一”理念。

3.3 课后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喷井式”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微信、微博、视频网站层出不穷,课后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移动学习空间的优势,为学习者构建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相链接,实现现实学习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无缝衔接。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和茶文化有关的电子书籍和微电影,例如19世纪的《傲慢与偏见》《论茶》等都有和茶文化相关的内容,进一步拓展高职英语的教学范围,增加学生课后接触英语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构建全面的文化素养。

4 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多方位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导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效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文化观念,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有效的在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比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1]韦芳.“U-S”共同体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141-145.

[2]程炳光,汪巍,朱汉珍,汪松能.略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2013(2):83-85.

[3]乐黛云.多元文化中的中国思想[M].北京:中华书局,2015(1):135.

[4]汪根发.感悟“中华茶文化”[J].茶博览,2011(5):70-71.

[5]王霓.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2011(a12):142-143.

[6]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54-156.

[7]关剑平.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茶文化专业建设为例[J].农业考古,2011(13):9-12.

[8]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荣花.基于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3-174.

[9]杨德洪,夏宏钟.复合型经贸英语人才培养探析——以国际化市场中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为背景[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97.

猜你喜欢

饮茶跨文化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