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中的契合作用

2018-01-19李玲玲

福建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人文育人

李玲玲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文化脉络承接当中,汲取了中国古代各路学派优秀的人文气息。自古以来,茶被认为是天化之物,中国人对茶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很多朝代的文学作品都有茶文化的影子。古代的文人志士将茶文化赋予人文情怀,茶文化有着特殊的教化和德育功能。茶文化思想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并与我国人文教育相契合,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思想渗透到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当中,对于大学生观念意识的形成与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茶文化中的育人思想

茶文化在物质、精神上有一定的表征意义。一直以来,人们都崇尚茶文化形式和精神的契合。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当中,茶文化以一种美的形式延续下来。茶艺之道可以体现出茶文化的育人思想,如陆羽的《茶经》中,介绍啜苦咽甜。品茶的过程一般都是先苦后甜,茶艺的过程也是十分的精湛,茶道中可以看出育人的精细以及教化人生的概念。

1.1 中国传统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时间发展中也比较长。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价值意义也略有不同。第一,茶文化思想继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特色的一种文化因子,其思想价值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第二,茶文化思想中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在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茶本身的制作过程中也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实干的责任担当;第三,茶文化在历史孕育中而历久弥新,不断的汲取优秀的历史文化精华,融合了历史上的智慧,是历来文化成果的结晶。发挥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中的契合作用,能够促进高校形成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

1.2 茶文化中的德育观

茶文化的发展也逐渐影响着人的思想,在茶文化中也有德育观。众所周知万物都是有灵性和特点的,人有人品的好坏,茶也有茶性。茶性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一种道德情感。在茶的文化思想中,糅合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情感,以及浓厚的德育思想。如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等道德内涵。从古到今,人们汲取茶文化中思想文化的价值营养,茶文化也一直激励着人们的斗志。清凉的品性,固守着人的道德情操,茶文化的这些德育思想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续写思想道德情怀的一种载体,成为了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充当饮品的同时,还是珍贵的药物。比如茶就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使人安神定心,促进人的修身养性。茶的生长环境可以体现出它艰苦奋斗、高洁不屈的品性。品茶类似品人,清香袭人的茶香味给人带来一种超脱,有格调,空灵的氛围,使得品茶的人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精神、陶冶的境界。茶文化孕化道德的能力不可亵渎。

1.3 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纵观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思政教育的实际作用不够强大,思政教育形式主义强。根据不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少高校开展反正教育都是为了响应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定,开展的时政教育活动主要是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虽然这种活动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文化氛围,但是其活动的宗旨性不强,从而导致了思政活动的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其次,思政教育的个体强化作用不强,由于学工处思想教育活动的宗旨性、针对性不强,这种形式感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高校学生的个人思想上,时政教育的作用,也很难体现在学生的个人身上。学校的教学也难以落到实处,起到真正的效果;最后,从大范围来看,高校仍有不少的学生存在逃课及道德行为不规范的现象,这些现象需要思政教育的加强作引导,才能让学工处的工作有的放矢。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学工处的时政教育的力度不够大,使得思想教育的个体强化感不强。最重要的就是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联系不密切,不少高校没有真正的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效的契合,并将执政教育的作用落实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上。

2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的可行性

中国的茶文化一直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了许许多多优秀文化的精华。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脉络。

2.1 弥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文化缺失

新时期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校的教育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这也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优化的学习环境。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生活当中,有很多学生的精神面临着荒芜的局面。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匮乏。这种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缺失,会使学生丧失参悟三观的能力、歪曲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长远的人生发展。把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中,可以弥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文化缺失。

2.2 健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教学内容

茶文化是凝聚了很多优秀的思想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三观体系,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茶文化中有和谐平等,团结等精神内涵,其中还包含了儒家思想中“以德教人”的思想,把这样的茶文化思想,领悟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不仅仅可以扩充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有助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塑造的自觉性。

2.3 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育人模式

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而且教育效果不佳。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与文化育人之中,可以增添思政活动的兴趣效果,借助五常文化中的文化因子、符号元素等方式,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教育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思想教育中创新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思政教育的知识,并且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产生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从而丰富高校的育人模式。

3 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中的契合的实践应用

3.1 文化素养的全面培养

细细解读茶文化蕴含的深刻哲理,我们可以发现浩瀚博大的精神内涵。将茶文化思想实践于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的契合当中,发挥其粘合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时,可以深入渗透茶艺中的品茶、制茶等内容,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贯彻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将茶文化中的德育思想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课程设计中,培养高校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以及社会使命感,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在传统的茶文化中,德育思想包括爱人、敬人、尊人等品质,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中的契合的实践作用,能够将高校思政教育和文化育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3.2 形式内容的有机结合

茶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丰富教育内容活动。高校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茶文化思想当中汲取精华,挖掘出高校学生的潜能。通过树立修身、真诚、正义等优秀的道德思想,健全高校学生的人格,并教导学生将良好的人格意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课堂是传播思想政治的最主要的传播时间,在传统的思政教育过程当中,由于灌输思想教育思想的方式比较的单一,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发挥茶文化在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中契合的作用,将课堂的思政教育形式与茶文化内容有机的结合。首先就应该创新传播思政教育的方式以及行为手段,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生动有趣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氛围,但又不失课堂的庄重感。在思政教育的课堂当中,要充分的体现茶文化思想的有关教育内涵,将茶文化思想渗透到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的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哉课程中深刻受益。

3.3 教学机制的紧密契合

教学机制是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的有效载体。如果没有教学机制的契合,那么即使是丰富思想教育内容,也无济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教学机制的科学运行,要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内部组织的体制,协调好茶文化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不仅如此,高校还应该充分地利用校园媒体来宣传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茶文化融入主题,并形成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强化茶文化的契合作用。另外,还要将茶文化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开展起来。

4 结论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离不开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契合的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将茶文化的德育思想深刻融入课堂环境中,有效吸引高校学生学习的乐趣与互动性,使得学生主动地融入人文教育与茶文化相契合的环境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文化育人中的契合作用意义深远,茶文化的精华拓充到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机制、教学形式的突破,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作用重大。

[1]巫明川,王中正.手机上网与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以温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6):34-35.

[2]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11-12.

[3]周卉.双向互动的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J].理论导报,2010(12):43-44.

猜你喜欢

茶文化人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