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同与诠释:康熙特使艾若瑟在广州之墓及其时代意义的变换*

2018-01-19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耶稣会墓园葬礼

[法] 梅 谦 立

1708年,康熙派遣意大利耶稣会士艾若瑟(Antonio Giuseppe Provana, 1662—1720)往欧洲,向教宗解释“中国礼仪”。然而,艾若瑟未能完成他的使命。1719年,他和助手、山西人、耶稣会士樊守义从欧洲出发返回中国,不幸在海路中病逝,他的尸体被带回广州。1722年,康熙下令将艾若瑟隆重地安葬在广州,建立墓碑及纪念碑。康熙利用艾若瑟之墓来表示西方人在中国必须接受中国教化。鸦片战争之后,天主教广州教区首任宗座监牧(apostolic vicar)明稽章(Zéphyrin Guillemin,1814—1886)获得了墓园的所有权,把艾若瑟墓园作为中国天主教在广州的重大标志。20世纪,墓园拆毁了,墓碑碎片收藏于广州博物馆镇海楼。最近二十年关于艾若瑟墓园的研究,以下列三位学者为代表: 1994年,文德泉(Manuel Texeira)通过西文的历史材料介绍了艾若瑟的使命及死亡,并且介绍了碑文的内容,强调艾若瑟坚持“中国礼仪”的合理性,虽然受到了罗马的排斥,然而康熙赐葬纪念他*Manuel Texeira, “Giuseppe Provana: The tomb of a Jesuit”,in Review of Culture, Macao, 1994, pp. 259—269.。2008年,刘清华分析了艾若瑟的生平,并介绍了墓园1722年如何被建立,19世纪如何被明稽章重修;他在广州做了田野调查,找到了墓园的最后见证者*参见刘清华:《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汤开建、刘清华:《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李向玉、李长森主编:《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西班牙》,澳门:澳门理工学院,2009年,第233—280页。。2009年,陈静依靠1919年的《明稽章传》,对明稽章的生平进行研究,在其博士论文中设专章考证明稽章如何获得墓园,如何重修它*陈静:《〈黄埔条约〉签订后法国教会在粤活动研究1844—1885》,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13—117页。另参见Eudore de Colomban (alias Régis Gervaix, 1873—1940), Zéphirin Guillemin, évêque de Cybista, préfet apostoloque de Canton (1814—1886), (Macao: Imprimerie de l’Orphelinat de l’Immaculée Conception, 1919)。。今天笔者得到了广州教区档案新材料,并且重新思考史料,分析艾若瑟之墓在历史中所承载的中西文化的不同意义,以帮助我们反思历史。

一、康熙借墓传意——天主教必须适应本土文化

康熙因为没有他所派遣的四位耶稣会士的消息,1716年10月31日写了著名的红票:“旨于康熙四十五年已曾差西洋人龙安国、薄贤士,四十七年差西洋人艾若瑟、陆若瑟奉旨往西洋去了,至今数年不但沒有信来,所以难辨真假……”*http://www.ricci.usfca.edu/collection/exhibits/manifesto/index.htm;2017年6月15日上网。罗马梵蒂冈知悉康熙红票之后,被困在欧洲的艾若瑟最终得到了回中国的许可。1720年3月15日,他在海路中病故。当年6月30日,船抵达澳门。士大夫在澳门访问耶稣会士樊守义,向朝廷报告艾若瑟之死,也提及了那位陪伴艾若瑟25年的樊守义*《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卷,2873文件,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702页;参见Paul Rule, “Louis Fan Shouyi and Macao”, in Review of Culture, Macao, 1994, pp. 249—258。。

樊守义把艾若瑟的棺材带到广州。确实,如果没有樊守义,艾若瑟很可能在澳门就被安葬。樊守义把艾若瑟的尸体放在“我们西门外的教堂”*Giovanni Laureati al Generale Tamburrini, Pechino, 15 Marzo 1721; ARSI: Jap.Sin. 174, ff. 038r: corpus P. Provanae honorifice delatum est ad nostrum Templum extra portam occidentalem.。据荣振华(Joseph Dehergne,1903—1990)考证,广州当时有两个耶稣会教堂,即葡萄牙耶稣会教堂(西门外第六铺,也称锦云堂)及法国耶稣会教堂(新城清水濠)*Joseph Dehergne, “La Chine du Sud-Est: Guangxi (Kwangsi) et Guangdong (Kwangtung); études de géographie missionnaire”,Archivum Historicum Societatis Iesu XLV (1976): 22—23.。按纪念碑的记载,艾若瑟的尸体放在锦云堂两年时间(参见下文)。

按照樊守义的《身见录》,他“于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十三日至广东广州府。于是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京。于九月初五日到热河,九月十一日于波罗湖同北三十里,叩见皇上,赐见赐问良久,此乃余往大西洋之略志也”*参见阎宗临:《中西交通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96页。。 其实,康熙很愿意透过一位中国人了解罗马的情况;而樊守义虽然没有得到教宗的任命,他愿意完成艾若瑟所奉康熙之命,向康熙汇报教宗坚持禁止中国礼仪,没有委托艾若瑟向康熙传达任何官方答复,而是选择嘉乐(Carlo Ambrogio Mezzabarba,1685—1741)作为梵蒂冈的特使。四个月后,嘉乐到达北京,在中国礼仪方面与康熙发生巨大的冲突。此后,康熙对天主教会失去信心,不再欢迎任何传教士来访,而只允许那些接受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留在中国。1721年3月1日,嘉乐离开北京;同年12月,离开澳门,把铎罗(Tournon de Maillard,1668—1710)的尸体带回欧洲。

由此可见,通过樊守义,康熙了解到艾若瑟一直支持中国礼仪。值得注意的是,樊守义向康熙汇报情况时,康熙并没有马上决定处理艾若瑟的葬礼。与嘉乐发生冲突之后,康熙才决定要给艾若瑟葬礼的抚恤,如同他曾给在北京去世的耶稣会士定了葬礼“恤典”,表示哀悼,如1688年去世的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708年去世的徐日升(Tomás Pereira)、1709年去世的安多(Antoine Thomas)等。按照萨安东(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的说法,康熙给予艾若瑟很特别的葬礼,派遣两个特使到广州*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 “The Last Imperial Honours”,in In the Light and Shadow of an Emperor: Tomás Pereira, SJ (1645—1708),Cambridge:Cambridge Scholars,2012, pp. 144—226, p. 178.。总之,艾若瑟的葬礼被赋予一个特殊的含义:在梵蒂冈禁止中国礼仪的时刻,康熙以这些被梵蒂冈禁止的中国礼仪向艾若瑟表示哀悼,说明天主教会须适应本土文化,遵守中国礼仪风俗。

1722年5月18日,康熙派遣两个特使,即养心殿内务府满清人陈所社(生卒年不详)及葡萄牙耶稣会士穆敬远(João Mourão,1681—1726),随从百余人,到广州安排艾若瑟的葬礼*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 De kangxi para o papa pela via de Portugal (Macao: Instituto Português do Oriente, 2002) vol.1, pp.415—419; Manuel Texeira, “Giuseppe Provana: The tomb of a Jesuit”,Review of Culture, Macao, 1994, p.265.。7月30日,他们到达广州。8月份,陈所社及穆敬远在锦云堂进行追思礼仪。经过几个月准备之后,1722年12月17日,艾若瑟隆重地被安葬。

参加葬礼的有暂居广州(从1722年6月27日至12月31日)的法国耶稣会宋君荣(Antoine Gaubil,1689—1759);他在12月19日的书信里提及“前天他们安葬了艾若瑟”,说明了康熙负担费用,并且艾若瑟的葬礼获得皇帝特使的待遇*Lettre du 19 décembre 1722 au P. Souciet; Le P. Antoine Gaubil, SJ, Correspondance de Pékin, 1722—1759, ed. Renée Simon (Geneva: Librairie Droz, 1970), p. 39: “Avant-hier on fit la cérémonie de l’enterrement du Révérend Père Provana, mort au cap de Bonne Espérance. L’empereur a fait les frais des funérailles et on a rendu au mort les honneurs qu’on a accoutumé de rendre aux envoyés de l’empereur.”。宋君荣也提到了参加了葬礼的人:康熙的两个特使、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还有“法国船长de la Bretèche”(即法国东印度公司广州主任Bretesche-Litoust)、英国船长Naches、西班牙船长Raphael及其他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Antoine Gaubil, SJ, Correspondance de Pékin, 1722—1759, ed. Renée Simon (Geneva: Librairie Droz, 1970), pp. 43—44: “Décembre. Le 17. Aujourd’hui on a enterré avec une grande magnificence le R.P. Provana, Jésuite Piémontais, envoyé de l’Empereur vers le Pape et mort en 1720 en revenant de Rome en Chine. Les Mandarins ont fait les frais de l’enterrement; les Mandarins, les deux envoyés de l’Empereur, les Missionnaires et les principaux chrétiens de la ville et de la campagne ont assisté à la cérémonie. Messieurs de la Bretèche, français, Naches, capitaine de vaisseau, anglais, Raphael, espagnol, avec d’autres Français, Anglais, Espagnols et autres, ont vu de leurs yeux les fameuses cérémonies qu’on fait aux morts dans un enterrement fait par ordre même de l’Empereur. ”。

关于艾若瑟葬礼的描述,笔者有幸看到两封意大利文的书信*1720年,法国耶稣会士傅圣泽 (Jean-François Foucquet,1665—1741)被命令返回欧洲。他1721年在广州呆了一年时间,1722年1月初离开广州出海,没有参加艾若瑟的葬礼。不过,他得到两封描述艾若瑟的葬礼的书信,在欧洲写了《对中国葬礼的判断》(Judicium de quibusdam funeribus honoribus Sinensium)的手稿,抄了两封书信中关于艾若瑟葬礼的部分(参见梵蒂冈教廷图书馆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Borg. lat. 542, cc. 1—74v ;http://digi.vatlib.it/view/MSS_Borg.lat.542;2017年6月15日上网)。两封信的作者没有命名,不过,应该出自传信部的神父之手。从书信文字看,可知作者不认识汉字。。按照书信的内容,葬礼游行是从葡萄牙耶稣会“第六铺”教堂出发的,以中国方式为主,如康熙的祭文、乐队;也包括天主教的特征,如十字架、圣母的画像、圣米格尔的画像。在坟墓面前,安葬礼仪包括了对天主教很敏感的行为,如进行磕头,并且奉献一头猪(porco)及羊(pecora),奉献酒;还有按照满清人的习惯,喝了三口酒,然后跪下,把其他酒洒在地上。可以看到,康熙特使陈所社所安排的葬礼容纳了天主教的一些习俗,不过它没有免去奉献牲口。康熙年间的其他耶稣会士在北京的丧礼,并没有提及食品的奉献*参见钟鸣旦:《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99—226页。傅圣泽抓住艾若瑟葬礼的食品奉献这一点,写了很详细的论文批评中国葬礼;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Borg. lat. 542, cc. 11—74v。。虽然书信没有提及烧纸,然而康熙特使陈所社安排的葬礼很明显告诉外国人,他们必须接受这些礼仪。在艾若瑟的葬礼上,如同这两封书信表示,耶稣会士及其他修会神父(missionarii)进行了磕头,吃了被奉献的食品,而传信部神父(secolari)并没有这样做*BAV, Borg. Lat. 542, ff.9—11。。

今天墓碑只有碎片,幸运的是还有三个19世纪的记录。第一,广州主教明稽章记录了拉丁及中文碑文,1875年回法国时写了《广州附近耶稣会士艾若瑟之墓》一文,其中有拉丁碑文*Zéphirin 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de la Compagnie de Jésus aux environs de Canton, 25 Janvier 1875.;明稽章对碑文的中文记载收藏于巴黎外方传教会*AMEP, vol 555, f. 355.。第二,英国人包腊(Edward Charles MacIntosh Bowra,1841—1874)在香港的《中国评论》(1872—1901)发表一篇《在广东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其中有艾若瑟的拉丁文碑文*E.C. Bowra, “Christian missions in Kwang-tung”,in The China Review Volume 2 (1873—1874), pp. 244—254.。第三,1875年,英国牧师格雷(John Henry Gray, 1828—1890)在《行走广州城》记录了墓碑的拉丁文及中文,其中的中文如下*John Henry Gray, 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 with an itinerary (Hong Kong: De Souza & Co., 1875), p. 634.:

耶稣会士圣名若瑟系意大理亚国人生于顺治十

六年二月初六日于康熙三十一年进中国蒙

圣恩差往大西洋公干,终于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七

日已时复蒙

皇恩特赐安葬

钦差[泰西学士]艾公之墓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十日立

这与明稽章、包腊所记录的内容都一模一样。不过,据明稽章及广州博物馆的碎片才知道,格雷在“钦差艾公之墓”中遗漏了“泰西学士”四个字。拉丁文没有提供生日,而中文的出生日(顺治十六年二月初六日,即1659年2月26日)有误,因为艾若瑟生于1662年10月23日。按照格雷的记录,碑文的拉丁文为:

HIC

JACET

P. JOSEPHUS

PROVANA

SOCIETATIS

JESU

PROFESSUS SA

CERDOS, ET

MISSIONARIUS

SINENSIS,

QUI

A SINARUM IMPERATORE

KM-HY,

IN EUROPEAM

MISSUS FUERAT

LEGATUS,

REDUX CIRCA CAPUT

BONAE SPEI,

FATIS CESSIT,

ANNO 1720

DIE 7a FEBRUARII

AETATIS ANNO 62,

SOCIETATIS 47,

ET JUSSU IMPERATORIS,

IN HOC LOCO SEPUL-

TUS FUIT,

DIE 17a DE

CEMBRIS 1722

它与明稽章及包腊所记载的内容一模一样,但明稽章及包腊记载了艾若瑟在耶稣会有24年。因为明稽章及包腊两位做了独立的记载,笔者认为碑文原来写了24年。格雷注意到24年有很明显的错误,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艾若瑟享年62岁,并且15岁入耶稣会,可以推理他在耶稣会一共47年。他因此修正了24年的说法。确实,47这个数字更接近事实,因为艾若瑟在耶稣会一共有42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碑文的埋葬日子符合上面宋君荣在书信中提及的日子。中文的死亡时间是正确的(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七日,即1720年3月15日),不过,拉丁文(ANNO 1720 DIE 7a FEBRUARII)有误,它是用农历日期写的!另外,拉丁文所说艾若瑟享年62岁有误;事实上,他享年仅58岁*关于艾若瑟的信息,参见Eugenio Menegon(梅欧金), “PROVANA, Antonio Giuseppe Francesco SJ”,Dizionario Biografico degli Italiani (Roma, Istituto Treccani, 2016)。。

墓碑前面有块大理石纪念碑。格雷提供了中文及英译。笔者没有找到明稽章的中文记录,但《广州附近耶稣会士艾若瑟之墓》有法译。按照格雷的记录,中文如下:

钦差艾公之墓

艾先生,讳若瑟,号逊爵,乃泰西意大理亚国人也。遥溯先生父祖,世官侯位,翩翩公子,次列雁行,天赋英俊,仁德超凡。幼弃家业婚宦,矢志精修科试。进会未几数载,遍游列国,敷传圣教,劝化钦崇,直抵华粤。钦取进京效五载,于康熙四十六年十月内钦差往大西洋公干,而先生偶染微恙,留居一十三载。于康熙五十八年九月蒙罗马教王另差大人代伊复命,再留优养,而先生苦志不从,怀沐浩荡皇恩,奚虑波涛险幻,坚为复命。遂航海徂东,经由小西大浪山[好望角],偶病而游,备棺殓运。虽先生赴召王楼,实天意隆重巨勋,而为公垂诸不朽也。于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内舟抵羊城,舁厝城西锦云堂业已两周。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内荷蒙皇上特旨,遣予届粤,著地方官采买山地十亩,备理安葬,以慰勋绩勤劳,置田业二十六亩零,实为春秋拜扫永远之费。今蒙各宪迎于坟前,致祭于墓侧,恩宠荣耀能有几人耶?宁非天心之与圣休,若合符节哉?想先生已登天域,岂不快哉!予因奉命敬述公之懿德,爰勒于石,志不朽云尔。

钦差养心殿内务府陈所社顿拜书

康熙岁次壬寅年十一月初十日立

我们注意到,纪念碑与墓碑同一天竖立。信息都很详细,应是由樊守义及其他耶稣会士所提供的。另外,文字再进一步地强调艾若瑟的中国官方身份:在皇庭服务了五年时间;1707年成为康熙的“钦差”;虽然教宗派遣了另一个人,即嘉乐,艾若瑟“苦志不从,怀沐浩荡皇恩,奚虑波涛险幻,坚为复命”*纪念碑的记载,符合康熙六十一年的记载:“上遣养心殿内务府大臣陈所社,往广东营葬艾若瑟。先是,康熙三十四年,若瑟奉召来京效用,深孚上意。四十六年十月,奉命赴罗玛,入觐教宗,患病留西调养。嗣于五十八年,复航海来东,抵小西洋大浪山,患病逝世,棺柩运至广州,五十九年六月,厝于广州城西锦云堂内。至是,六十一年四月,钦遣陈大臣往广东,饬地方官购买山地十一亩,以作坟莹,并置业田二十六亩零,以资永远修扫之费。遂于十一月初十日,陈大臣偕广州各宪,迎柩安葬于城外瑶台乡侧。”([清]黄伯禄:《正教奉褒》,《中国天主教史籍汇编》,台北:辅仁大学,2003年,第564—565页)。

1721年,嘉乐离开中国。刚好一年后,康熙安排了艾若瑟在广州的隆重葬礼。康熙的安排有政治目的,表示他反对嘉乐那样干涉中国内事的人,赞扬艾若瑟这样忠诚的臣民。外国传教士只有接受儒家的教化,才能被允许居留。

关于墓的具体地点,格雷提及它位于瑶壹乡(U-t’oi-heung)*John Henry Gray, 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 p. 631.。按照康熙六十一年的文件,应该是瑶台乡*[清]黄伯禄:《正教奉褒》,《中国天主教史籍汇编》,第565页。,亦即如今的“美博城”一带*刘清华:《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第85页。。整个墓园一共有36亩,包括坟墓10亩及田业26亩,后者“实为春秋拜扫永远之费”;确实,26亩租给当地农民,用租金维修墓园。

关于坟墓的描述,笔者很遗憾没有找到图画或照片(希望将来可以发现),只能依靠1875年明稽章的描述:

他们选择了一块远离城市的高地,从高地一边会看到附近的山丘,从另一边会看到附近的水塘。这块地被漂亮的树林包围着,一座考究的花岗岩坟墓就建在这片开阔地上,墓的形状像是希腊字母Ω,其三层结构就像圆形露天剧场一样,旁边有柱子和各具意义的雕像。为了彰显建筑的权威性,他们在墓旁边立了两个附有文字的大理石碑,一个用拉丁文记录了他的名字、国家、去世时间;另一个用中文记录人们对他的赞誉并提及这是皇帝赐葬。*Guillemin, Tombeau du R.P. Provana, pp. 2—3: “On choisit à quelque distance de la ville un espace élevé duquel la vue s’étend, d’un cté sur les montagnes voisines, et de l’autre, sur les nappes d’eau qui baignent les environs. On l’entoura d’une ceinture de beaux arbres, et au milieu de cette vaste enceinte, on construisit un beau mausolée en granit, ayant la forme de l’oméga grec, avec trois gradins qui s’élevaient en amphithéatre, le tout environné de colonnes et de sculptures, représentant différent emblèmes. Enfin pour conserver au monument son caractère d’authenticité, on plaça à cté du tombeau deux grandes plaques de marbre avec deux inscriptions: l’une en latin, indiquant le nom, la patrie et l’époque de la mort du missionnaire ; l’autre en caractères chinois, contenant son éloge et rappelant ce que l’Empereur lui-même avait fait pour honorer sa mémoire. ”

艾若瑟的墓并不是西方式,而是中国式的。除了碑文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信息提示艾若瑟是一位耶稣会传教士。

明稽章于1849年达到广州,很可能看到了在太平天国破坏之前的艾若瑟坟墓,他的描述很可能是1852—1853年之前的情况。包腊在1874年的文章里写道:艾若瑟之墓破坏得很厉害(much dilapidated and in disrepair)*E.C. Bowra, “Christian missions in Kwang-tung”, p. 254.。1875年格雷的描述也很相似:

如果判断没有错误的话,该墓应该是由混杂着chunam和红沙的硬水泥制成。外形乍看上去,仿佛是希腊拼音的最后一个字母Omega。在靠近墓的两边,各竖有一根石柱,顶上都刻着狮子的形状。简而言之,这就像是埋葬着中国官员或士大夫的墓。*John Henry Gray, 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 p. 632: “The tomb, to which we are now referring to, is large. It is built if we mistake not, of a hard cement, which consists of chunam and red sand. In form, it resembles the Greek letter omega. On each side of the approach to the tomb, there is erected a stone pillar, which is surmounted with the figure of a lion. This tomb is, in short, similar in all respects, to those sepulchers in which the remains of Chinese officials, or gentlemen of high rank, are interred.”参见刘清华:《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第81页。

这说明,虽然墓园没有维护得特别好,但基本结构没有改变。2008年,刘清华提到他找到了艾若瑟之墓的最后见证人严有坤老先生:

严老先生小时候经常经过那座墓,通往那座墓的石子小路也是唯一连接瑶台与广州市区的路。他形容那座墓为有两根正六棱石柱,每根的直径大约40公分,近5米高。上面刻有狮子图像,整根石柱有龙雕图形环绕。而中间的墓碑之出土部分有近2米高。此说与亨利的记录基本吻合,并且严老强调石柱上一定有龙形石雕,不只有狮子图案。据严老讲述,该墓直到解放后50年代初期“土改”进行时,才逐渐被毁,彻底被毁时间大概在1955年左右。*刘清华:《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第85页。

笔者观察到明稽章、格雷及严有坤三位的描述都很近似,这证明艾若瑟墓园从1850年至1950年没有很多变化。今天收藏于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墓碑的碎片,只保留墓碑三分之一的部分。

二、明稽章以墓园彰显法国天主教会的权利

康熙时期,每年清明节有广州高官去祭祀艾若瑟。雍正及乾隆期间,艾若瑟之墓失去了它的意义,广州官员也不太关注。后来,附近的长寿寺接管墓园,向农民收了租金,也没有把墓园保护好。1852—1853年,太平天国的军队到广州。按照明稽章的记录,他们破坏了墓园,坟墓周围的树都被砍掉了,狮子石柱也被打掉了,不过艾若瑟的棺材、碑文及纪念碑都还保留完整,没有遭受损失*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p. 2; 1872年书信给普罗纳侯爵,AMEP, Guillemin, ms. f. 414.。

1857—1861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三年多时间。1858年,艾若瑟之墓通过明稽章获得了新意义,因为他得到了墓园的所有权,并重修墓园。他在1875年写的《广州附近耶稣会士艾若瑟之墓》中,详细说明他如何得到了艾若瑟墓园的所有权:1858年,他陪同法军司令与两广总督见面,要求把坟墓交给天主教会。他提出两个理由:第一,艾若瑟是他的同胞(compatriote),也是天主教会的导师(docteur);第二,艾若瑟之墓由和尚管理,这并不合适*在其他文件中,明稽章提及劳崇光作为总督。因为1859年5月劳崇光开始署任,明稽章要求艾若瑟之墓的管理权,很可能发生于1859年而不是1858年。Eudore de Colomban, Zéphirin Guillemin, p. 197.。

其实,第一个理由与1844年《黄埔条约》有关,这使法国成为在华天主教会的主要保护者。虽然艾若瑟是康熙的特使,墓园由清廷负责,但对明稽章而言,因为艾若瑟的主要身份是天主教神父,墓园应该属于天主教会。艾若瑟是意大利人,然而明稽章认为他与法国有关系,因为他是康熙皇帝“派给克来孟十一世及路易十四的使臣”*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p.1,p.6,pp.3—4,p.4,p.4.。同样,明稽章翻译的纪念碑长文透露了这个主教的民族主义倾向,他把艾若瑟“钦差往大西洋公干”翻译成“钦差往或者在位的教宗、或者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p.1,p.6,pp.3—4,p.4,p.4.。明稽章的做法值得商榷。虽然从1685年起康熙与路易十四之间通过法国耶稣会士有联系,然而康熙是把艾若瑟派往教宗。艾若瑟回欧洲时,他并没有与路易十四见面,而是获得葡萄牙国王若奥(João)五世的支持,以特使身份被派到罗马。明稽章试图把法国“保教权”追溯至康熙时期,以此说明从此法国对中国天主教会(包括欧洲各个国家人物及中国天主教徒)有特殊的责任及权力。

第二个理由也许更容易理解。对清朝而言,艾若瑟的墓已失去它原来的意义,不再有很高的价值,也没有继续落实康熙原来计划的“春秋拜扫永远之费”,而把墓园交给长寿寺去管理。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天主教更重视艾若瑟的墓。不过这样的理由不能使天主教会拥有对墓园的所有权。对总督而言,艾若瑟之墓不太重要,况且在广州被英法两军占领的压力之下,他很难拒绝明稽章的要求。

按照明稽章1875年的说法,总督赞扬了天主教那么尊重逝者,第二天便答应,让他成为墓园的“合法、唯一的所有权者”(légitime et unique possesseur)*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p.1,p.6,pp.3—4,p.4,p.4.。1858年明稽章得到墓园之后,他进行了第一次维修,花了两千法郎来修葺墓园,经费一部分来自广东省的巴黎外方传教士(missionnaires de la Province),一部分来自住在广州的欧洲人*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p.1,p.6,pp.3—4,p.4,p.4.。

为了参加天主教会在罗马开的梵蒂冈第一大公会议(1869年12月8日至1870年10月20日),明稽章离开广州有六年时间(1869—1875)。1872年10月12日,他在罗马给居住在都灵(Turin,即Torino)的普罗纳侯爵(marquis de Provana)写信,提及艾若瑟坟墓的募款(souscription),并邀请侯爵参加。普罗纳家族很庞大,家族有许多分支。明稽章提及他去罗马的路上经过了都灵,看到城市里的普罗纳侯爵的邸宅(htel),可以推测明稽章就是给普罗纳·科莱尼奥(Provana di Collegno)写信。明稽章提及随信附有墓园图画,但很遗憾,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档案没有收藏这幅图画*1872年10月12日明稽章给普罗纳侯爵的书信; AMEP, Guillemin, ms. f. 413—417。。

1873年春天,明稽章离开罗马,在回法国的路上与普罗纳侯爵见面,得到一千法郎的资助*Guillemin, Tombeau du R. P. Provana, p.1,p.6,pp.3—4,p.4,p.4.。回到法国后,明稽章继续执行募款计划。1875年1月25日,他印刷了《广州附近耶稣会士艾若瑟之墓》;同一天,把一份印刷品发给耶稣会巴黎省省会长,并且写了一封信,提及还需要两三千法郎修缮墓园*Provana, Archives de la Province de France, Vanves.。不过,我们不知道法国耶稣会有没有支持。

其实,如同包腊的描述,1860年左右的第一次维修比较简单。1875年,明稽章回到广州,身体衰弱,并且在广州天主教会里面受到反对。1879年初,他收到必须回欧洲的命令。如此,他没有完成修复艾若瑟之墓的计划。一直以来,明稽章没有对墓园的作用提出明确的方案。1879年,他写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及在墓园里修建房子来“周四接待孤儿院的孩子或者接待传教士休息,做避静”*AMEP: Mémoire 1879 ms. f. 868.。在报告里,明稽章抱怨其他传教士不愿意在经济上支持这样的项目。这意味着,明稽章不愿意使用墓园的租金来修建建筑物。1882年,他在欧洲向梵蒂冈传信部写了另一个报告,其中提到艾若瑟墓地及其作用:

广州城一端有座康熙皇帝下令建造的墓地,为了纪念曾在北京宫廷扮演重要角色的耶稣会传教士艾若瑟神父而建。此墓地用花岗岩修建,刻有中文及拉丁文碑文。我们从中国政府手中收回了这个墓地及邻近土地,暂时把它当作神学院学生的一个散步地点,直到日后在那里建起一间小屋,或者更确切地说能建起一个传教士和学生休憩的场所,放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地区,实属必需。*“Exposé de l’état de la Mission du Kuang-tong à Son éminence le Cardinal Préfet de la Propagande”;参见Eudore de Colomban, Zéphirin Guillemin, pp. 451, 459; 陈静:《〈黄埔条约〉签订后法国教会在粤活动研究1844—1885》,第137页。

由此可以看到,从1858年至1882年,墓园并没有很明确的用途,只是散步的地方。其实,当时广州教区已经有一个天主教墓园,没有必要也不便在这里发展墓园。无论如何,明稽章没有获得回中国的许可。1886年,他在法国去世,没有实施关于墓园的计划。陈静认为明稽章之于艾若瑟墓园的意义在于,这种墓园收复行为与法国的荣耀感相联系*陈静:《〈黄埔条约〉签订后法国教会在粤活动研究1844—1885》,第117页。。明稽章把墓园作为法国帝国主义的胜利品,但事实上并没有去发展这块墓园的用途。

三、墓园的经济价值——广州教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通过广州教区档案,我们发现明稽章主要重视墓园在经济方面的用途。他购买了附近很多土地,土地租金成为当时广州教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861年3月1日,他做了笔记:当天一位在艾若瑟墓园耕地的农民交给他半年的租金,即14元(即法文piastre)*AMEP vol.555—351, f. 391.。在1864年的报告中,他说明他买了附近的土地,包括平地、竹林,一共花了1200元(piastres);另外,从28阿庞(arpent)的土地,他每年可以得到50 元的租金*Guillemin, Mémoire de 1864, folio 424; AMEP.,不过没有说明怎么使用租金。

通过广州教区档案,我们可以更详细地了解1860年至1865年间明稽章在墓园旁边置买土地的过程*旧金山大学利氏学社(R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History):广州教区档案(Archives of the Canton diocese), C12.19;及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Archives des Missions Etrangères de Paris),AMEP v.555。非常感谢Mark Myr(旧金山)及Lucie Perrault(巴黎)的帮助。。我们列了表格,标明交易的时间及售卖者的名字:

时间:阳历/农历售卖者面积描述价格档案号1860年9月/咸丰10年8月严广兵/严进昭山地15013,033d(V)1861年9月17日/咸丰11年8月13日罗永章8尺×80尺田13014,033c(III)1861年9月20日/咸丰11年8月16日张尚进10亩山墓右25016,017,033b(I)1861年9月20日/咸丰11年8月16日蔡仲义0.4亩塘角12018,020,033b(II)1861年9月23日/咸丰11年8月19日蔡榮开山地6019,033c(IV)1861年9月27日/咸丰11年8月23日杨七奶8尺×40田14015,033d⁃e(VI)1862年4月/同治1年2月18日张绍昌/蔡允基145尺×55尺树林30026,027,028,033e⁃f(VII),AMEPv.555f.19991864年9月10日/同治3年8月9日蔡允基树林181865年3月21日/同治4年2月20日张尚平、张日华/蔡金佐(中人)两块地麻园顶80021,022,023,033g⁃h1865年3月25日/同治4年2月27日蔡允基、蔡允孚竹林麻园顶18024,025,033g1877年9月16日/光绪3年8月10日韩亚帝岗地花岗臂30033j

1722年,整个墓园共有36亩。1858至1859年间,明稽章只得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坟墓本身,还有长寿寺所管理的小块土地。1860至1865年间,明稽章花了5年时间,有计划地把坟墓周围的土地从农民那里买下来。有一个档案记录了26块耕地*C12.19_029bc.。

他为什么要买这些土地?其实,他对广州教区有很庞大的发展计划,特别是他要修建主教大教堂。为此,他得到了一些外面的经济资助(法国政府、巴黎外方传教会等),一部分资金被用来购买农地,再把农地租出去给农民,因此每年可以得到租金,拥有固定收入,如同1864年报告中说明的那样(每年50元)。确实,艾若瑟墓地周围土地的租金并不是为了发展这块地方,而主要是为了负担大教堂建筑的开支。这种做法并不是明稽章的发明。1860年他到了上海,才知道那里的耶稣会士每年可从他们的土地得到6万法郎的收入*Eudore de Colomban, Zéphirin Guillemin, p. 157.。除了瑶台村,明稽章还在广州其他地方置地,比如芳村花地。明稽章的经费支出比较特殊,因为他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圣心堂的建造。1863年教堂开始动工,1888年才完成,而明稽章所购买的土地长期以来继续支持广州教区的发展。2008年,刘清华提及这样的细节:

圣心会(广州“石室”,属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教士委托当地一户蔡氏居民帮其耕作,每年该户居民要去教堂“交租”,教堂也会给他们的小孩不少“利是”作为报偿。*刘清华:《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第85页。

蔡氏在瑶台村是很大的家族。1861—1865年间,明稽章从蔡家买土地,把它们租出去。很可能在蔡氏家族里,有些人皈依了天主教。如此,可以看到信仰与经济交流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联系起码延续到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今天也许以新方式延续。

结论:艾若瑟之墓的中西交流意义

艾若瑟这样一位悲剧人物生时未能完成使命,而其死后的坟墓却出乎意料地产生了历史影响。康熙对艾若瑟能接受中国礼仪、适应中华文化感到满意,故对其厚葬,给予超凡礼遇,为他修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坟墓,以永远纪念他的忠诚。他这么做的深层用意在于,借这一事件来表明对梵蒂冈禁止中国礼仪的不满,警醒其他在华活动的耶稣会士。艾若瑟被埋葬三天之后,康熙去世。后来,雍正发布禁教令,艾若瑟之墓失去原有的意义,几近荒废。至19世纪中期,清朝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昔日受清廷管理的墓园转至西人之手,法国传教士明稽章控制了墓园,并将它视为胜利品,以示西方文明及宗教的优越。不过,明稽章的兴趣集中于他的大教堂,他主要使用墓园周围的土地收入来支持修建大教堂的开销。

总之,康熙和明主教对艾若瑟的身份有认同的部分,有诠释的部分。在中国礼仪方面,康熙认同艾若瑟更多,派他为钦差特使,然而忽略了宗教、国籍的差异。明主教的诠释更多,认同艾若瑟的天主教传教士身份,挟法国之威,利用艾若瑟墓发展教区,然而忽略了艾若瑟对中国礼仪的立场。

(澳门利氏学社研究员刘晶晶对文章提出宝贵意见,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李蓬云、祝海林同学梳理文字,一并表示谢意)

猜你喜欢

耶稣会墓园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借一场火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宗教与文化的对话
16、17世纪罗马教宗拖欠日本耶稣会年金问题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
十九世纪初西方史学之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