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土渠道衬砌面板裂缝形成机理研究
2018-01-19
(江西省上饶市科信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 上饶 334000)
1 概 述
在水利施工建设中膨胀土渠道衬砌面板裂缝较为常见,其危害较大。衬砌面板出现裂缝不仅影响渠道施工质量,而且在后期运营服务中极易造成渗漏病害,严重的会引发决堤。因此研究渠道衬砌面板裂缝形成原因,有利于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以江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中膨胀土南昌试验段为研究对象,分析膨胀土渠道衬砌面板裂缝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力求为水利施工建设提供相应指导。
2 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中膨胀土南昌试验段全程1.88km,共设有10个试验分区,分别是5个中膨胀土试验区(中1、2、3、4、5区)、3个弱膨胀土试验区(弱1、2、3区)、2个填方试验区(填1、2区)。根据各自特点设计相应试验方案。该试验区有多项科研项目,重点研究开挖边坡稳定性预测、强膨胀土渠道处理、防渗给排水设计、水泥改性处理施工、膨胀土及高填方渠道安全监测等施工技术难题。
2014年8月,南昌试验段施工开始,2015年5月,所有试验区段渠坡面板混凝土衬砌全部完工。经实地调查,试验区出现不同程度混凝土裂缝,并逐渐发育,到2016年2月最后统计时止,各渠段充水试验前裂缝数量超过160条。混凝土面板裂缝在充水试验前已经进行了处理,但经过多次渠道充、退水工况模拟运行等试验,试验区段内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面板裂缝。为此实地调查统计裂缝情况(裂缝数量、分布、产生时间),统计分析产生裂缝原因,结合工程实践需求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以提升工程质量。
3 渠道充水试验前
渠道衬砌完毕,在未进行充水试验时,统计裂缝情况如下:5个中膨胀土试验区共计88条,平均每个试验区18条,其中中5区数量最多,达到41条,占其总数的47%;3个弱膨胀土试验区共计47条,平均每个试验区16条,其中弱2区达到25条,占其总数的53%;2个填方试验区共计25条,平均每个试验区12.5条,其中填1区达到17条,占其总数的68%。中、弱膨胀土试验区衬砌面板裂缝情况大致相同。其基面结构层依次选择水泥改性土、非膨胀土、土工格栅加筋土等换填措施。结合各自裂缝情况,其渗控系统方案设计具体为:弱1、2区选择排水板与复合土工膜结合方案,中1、2、3区选择25cm厚的砂砾石反滤料与复合土工膜结合方案,弱3与中5区选择30cm砂砾石反滤料与复合土工膜结合方案,中4区选择水泥改性土上浇筑混凝土面板(裂缝少且深度、宽度均很小)方案。因弱膨胀土与中膨胀土试验区裂缝性状与形成原因大致相同,为了节约研究经费,仅选择中膨胀土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时段内中膨胀土试验区裂缝数量
中膨胀土试验1、2、3、5区裂缝出现在30天之后,此时混凝土强度满足相关规范标定数值,由此可排除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
中4区渗控结构设计与其他中膨胀土试验区大致一样,裂缝较多,裂缝位置、裂缝性状、出现时间与其他试验相同,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降低研究成本。中4区的不同位置试验方案略有区别,一级马道以下,边坡、渠底选择35cm砂石垫层与复合土工膜、衬砌组合方案;一级马道以上左侧选择砌石联拱并种植植被,右侧选择菱形格构并种植植被。在中膨胀土4区渠坡、渠底等处布设测斜管、应变仪、孔隙水压力计多种监测仪器。监测表明,裂缝并不是由膨胀土特性与地质条件等影响造成的。
通过裂缝出现时段内的监测数据分析(中4区裂缝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见图2)。可知大量裂缝出现时段都集中在30天之后。结合各试验区选择的方案,对比分析裂缝数量。渠坡选择砂砾料垫层的出现大量裂缝,选择滤水网垫的裂缝数量居中,不采用垫层滤料与复合土工膜的裂缝数量最小。砂砾石反滤层厚度与裂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中4区裂缝数量最大,其多出现在坡脚。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砂砾料垫层沉降稳定后,铺设复合土工膜使砂砾料受到扰动;坡脚与渠坡衔接处设计不合理(见图3);砂砾料回填后断面不整齐;土工膜覆盖后存在褶皱现象等。
图2 中4区裂缝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
图3 坡脚齿槽开挖与渠坡衔接实景
分析裂缝统计情况,衬砌面板裂缝多为水平裂缝,并且大部分集中于渠坡和齿槽相邻的板块位置,并且贯通性长大裂缝也集中在这个部位。底板裂缝数量不多,分布松散,无规律可寻。斜向裂缝绝大部分集中于试验区隔离堤与渠道交角位置,分析原因,是隔离体填筑沉降受到两侧渠坡约束造成的。中5区下游隔离堤八字形裂缝是因为施工操作不合理诱发的,具体原因是渠坡面板衬砌后,排水设计不到位,大量雨水浸入反滤层,渠坡结构因受扬压力作用而受损。
4 渠道充水试验后
渠道充水试验前,先处理已存在的衬砌面板裂缝,较小的A类裂缝选择环氧树脂涂刷,较大的B类裂缝选择裂缝两侧凿除3cm左右的槽后填涂聚硫密封胶。经处理后各试验区在充水、蓄水、退水等过程中,渠坡与底板均无渗水现象,表明渗控设计合理并具有良好效果。经检测,渠底、渠坡衬砌面板仍存在裂缝,但比充水前情况改善很多(见表1、表2)。
分析表1与表2中数据可知,4个循环期过后,中3试验区裂缝27条,中4区裂缝20条,是由左侧深层滑坡影响造成的;弱2区和中5区裂缝数量一致,均是10条,该试验区砂砾石反滤层厚度高出其他试验区15cm;弱1与弱3区选择排水网垫,很少出现裂缝,仅2条左右。忽略滑坡影响的中3与中4试验区,裂缝生成规律大致总结如下:衬砌完成后裂缝出现区域与模拟试验裂缝出现区域一致,表明充水前砂砾石是造成裂缝出现的原因之一。
表1 充水试验各试验区裂缝数据统计
表2 各试验区每期充水后新产生裂缝数据统计
进一步分析,裂缝产生的概率受到蓄水循环遍数的影响,前期呈现负相关关系,之后不受其影响。以中3与中5区为例,中3区第一遍蓄水后产生裂缝25条,第二遍蓄水仅产生裂缝2条,第三遍及第四遍蓄水未出现裂缝。
模拟渠道运行工况后共计产生裂缝85条,其表现形式有水平、斜向、纵向3种。表2汇总数据显示,水平裂缝37条,其占比43.5%,斜向裂缝40条,占比47%;纵向裂缝8条,占比9.4%。水平裂缝多集中在中3与中5试验区、弱2试验区内,其中中3区有14条,中5区与弱试验区分别有3、4条,其他试验区仅4-6条左右。中3区与中5区水平裂缝多出现在左右侧渠坡面板和齿槽相邻位置,尤其中3左坡裂缝严重,标号中3-1-10裂缝长度达到11.87m,并延伸至上游,中3-1-11裂缝长度为8.64m,两条裂缝高度一致,并彼此位于对方延长线位。其主要因为受到较大滑坡变形扰动、地下水与齿槽上部垫层沉降等因素影响。
斜向裂缝多分布于隔离堤与左右坡的交线位置,中4区上游隔离堤裂缝数量多且不断发育,其中最长裂缝为10.88m,剩余几个均在5.26~7.45m范围内。斜向裂缝产生原因为:隔离堤和渠坡前后分开施工;隔离堤施工场地制约压实工艺不到位,蓄水后沉降量不同,形成新裂缝。纵向裂缝数量较少,仅出现8条,并且没有规律可寻。纵向裂缝产生原因为:试验区分界处各种试验方案,施工时间不同,压实度不到位,渠道蓄水后接触带两侧沉降量不同,造成混凝土衬砌板开裂。经综合分析,纵向裂缝影响不大。
5 应对措施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结合试验段膨胀土渠道衬砌面板裂缝分布及形成原因,考虑现场施工条件,为防止裂缝形成提出4项改进措施:
a.在砂砾石原材料充足的条件下,渠道工程坡面选择砂砾料填充反滤层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影响因素与沉降时长等实际情况,符合反滤标准后尽量减小砂砾料厚度。
b.在坡脚位置布设通缝;对混凝土齿槽结构进行改进,面板和齿槽衔接自然过渡;用排水网垫替换砂砾料反滤层;回填砂砾料不进行齿槽开挖,选择排水网垫与齿槽底碎石盲沟连接,使其水流经盲沟内的透水软管、混凝土齿槽内PVC管逆向排出渠道中,取得了较好排水效果。
c.由于斜向裂缝主要出现在渠段隔离体与渠道换填体交角处,因此应将施工临时道路铺设于换填土结构层之外。
d.当渠坡面板完工后,堤顶路与马道必须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并覆盖保护预留出的复合土工膜,降低积水向下浸入对面板结构造成的损害。
6 结 论
本文以江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中膨胀土南昌试验段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分析裂缝形成机理,统计分析各个试验区内的裂缝产生时段、裂缝性状、裂缝数量等情况。分析表明,渠坡裂缝受砂砾料垫层稳定性影响,与其厚度相关。应在满足反滤要求后尽量减小砂砾料垫层厚度;斜向裂缝产生主要受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的影响,应优化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尽量降低两侧沉降量的不均衡性;蓄水裂缝与蓄水前裂缝分布及产生原因类似,但其规模远小于蓄水前。
南水北调南昌段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借鉴上述试验段裂缝成因,并与实际工程条件相结合,针对性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渠道衬砌面板竣工后取得了良好质量效果,裂缝数量明显减少,无渗漏情况,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1] 李国彦.南水北调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及其防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1):41-42.
[2] 史忠义,张海霞,周延卫.灌缝机在渠道衬砌面板嵌缝施工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4(10):41-42,45.
[3] 陈敦刚.大型渠道混凝土衬砌关键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5):42-43.
[4] 何彦舫,陶自成,杨广杰.南水北调工程渠道机械化衬砌设计若干问题[J].人民黄河,2017(10):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