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黑猪舍饲与放牧技术要点
2018-01-19杨伟义李会民杨艳飞杨玉宝
熊 跃 杨伟义 李会民 杨艳飞 杨玉宝
(1云南省大理州畜牧工作站,云南大理 671000;2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大理 672700)
诺邓黑猪是大理州云龙县养殖历史悠久的地方品种猪,已有1 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腌制诺邓火腿的主要原材料。为加快推进大理州高原诺邓黑猪产业化开发,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生态养殖,笔者结合当前实际,浅谈诺邓黑猪舍饲与放牧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1 诺邓黑猪简介
诺邓黑猪被毛全黑,头大平直,耳中等大小,背腰微凹,腹部下垂;胸紧面窄,臀部稍斜,四肢坚实有力;尾根粗且下垂到飞节,乳头5~6对以上,排列整齐;体型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屠宰率在72%以上,胴体瘦肉率32%以上,肉质优良;诺邓黑猪性成熟早,母猪120~140日龄性成熟,公猪110~130日龄性成熟;母猪200~220日龄初配,公猪180~200日龄初配;母猪利用年限一般5~6年,公猪3~5年;诺邓黑猪发情周期17~22天,发情持续期3~5天,妊娠期110~120天,哺乳期农户散养90~120天,规模场饲养45~60天;一般母猪年均产仔1.7胎,窝产仔数初产6~7头,经产8~10头,也有窝产14头的记录;仔猪平均初生重0.8 kg,断乳重10~12 kg,产活仔率和断乳成活率高,平均在90%左右。据2016年6月调查统计,诺邓黑猪存栏5 158头,能繁母猪1 295头,公猪30头,分别占全县猪存栏总数与能繁母猪总数的1.7%和3%。4个相对集中的诺邓黑猪养殖乡村852户农户存栏诺邓黑猪4 974头,存栏能繁母猪1 163头,分别占全县诺邓黑猪存栏总数与能繁母猪数的96%和89%。
诺邓黑猪养殖区海拔1 500~3 000 m,年平均气温12℃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1 8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780.3 mm,山区、半山区森林覆盖率65%以上。养殖区有丰富的中草药材,主要为重楼、天麻、白芨等;天然草场与人工改良草场资源丰富,人工牧草种植以黑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等为主。诺邓黑猪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行动敏捷,能拱善跑,耐粗饲,耐高寒,抗病、抗紫外线能力强,以生态养殖为主,结合舍饲和放养的饲养方式。
2016年4月,大理州畜牧工作站随机抽测27头成年诺邓黑猪(母猪)的体尺、体重,结果体长(120.88±10.92)cm、体高(58.43±6.80)cm、胸围(108.33±12.57)cm、体重(85.53±16.79)kg。2015年1月,大理州畜牧工作站对农户饲养的14头(1.5~2岁)诺邓黑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率(76.03±1.62)%、瘦肉率 (40.80±6.25)%、眼肌面积(23.38±5.60) cm2。
诺邓黑猪在坝区以舍饲为主,在山区、半山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饲养管理相对粗放,育肥猪多采用“吊架子”方式。夏、秋两季以粗饲料、青绿饲料为主,冬春季以玉米面和米糠、麦麸为主,适当补饲精饲料。由于饲养水平高低的差异,育肥期(体重20~90 kg)平均日增重450 g左右,平均料肉比约4.6∶1。诺邓黑猪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风味独特。鲜肉中水分含量≤70%,蛋白质≥15%,氨基酸总量≥15%。猪肉质地细致紧密,肌肉颜色鲜红或深红,脂肪颜色为白色,有光泽,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具有地方猪品种特殊品质。
2 猪舍建造技术要点
猪舍最好南北朝向,根据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建成单列式、双列式或多列式;猪舍间距一般为舍高的3~4倍,大型猪场猪舍间距应设置为12~15 m。一个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体、屋顶、地面、门、窗、排污沟、隔栏等部分构成(以规模猪场为例)。
2.1 墙体
总体要求是坚固耐用、保温隔热。比较理想的墙体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墙内表面要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以上1.0~1.5 m高的墙面应做成水泥墙裙。
2.2 屋顶
采用实木或钢屋架结构,石棉瓦、小青瓦或彩钢瓦房顶均可。一般猪舍的高度为2.8~3.2 m。在高海拔寒冷山区,适当降低猪舍高度有利于猪舍保温,而在温热地区,加大净高则有利于通风降温。为保证舍内的空气质量,可在屋顶安装无动力通风帽。
2.3 地面
要求保温、坚固耐用、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消毒。地面向排水端应保持1%~1.5%的坡度。规模化猪场多采用水泥地面结合漏缝地板的形式,小型猪场可选用碎砖铺底、水泥抹面的方式建造。
2.4 排污沟 (管道)
建议采用分段集中或单栏舍外排放污水。在猪舍外墙脚设置集中排污沟,并加盖盖板,与雨水分开,雨水采用明沟就近由场内水沟排出。排污沟一般宽20 cm,高20 cm,倾斜度3%~5%,排污沟与沉淀池相连,沉淀池设在栏舍下端。生产、生活污水经排污沟(管道)排至场内的污水处理系统(沼气池等)进行处理,经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放。
2.5 窗户
封闭式猪舍应设置窗户,确保采光和通风。窗户一般距离地面高度为1.1~1.3 m;窗户上沿距离屋檐0.5~1.0 m;窗户高、宽为1.2~1.4 m。在寒冷地区,为便于保温防寒,在保证采光优良的前提下常采用南大北小、南多北少的窗户设计,并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南北窗户面积比,炎热地区南北窗户面积之比为(1~2)∶1,寒冷地区的面积之比为(2~4)∶1。
2.6 隔栏和栏位配置
隔栏多采用砖砌墙水泥抹面和钢栅栏两种。纵隔栏应设置成固定的,横隔栏可设置为活动式的栅栏,以便饲养管理和调节栏位大小。猪栏设置按每头猪占栏面积计算:空怀、妊娠母猪1.8~2.5 m2,培育仔猪0.3~0.4 m2,哺乳母猪3.7~4.2 m2,育成猪0.5~0.7 m2,后备母猪1.0~1.5 m2,育肥猪 0.7~1.0 m2,种公猪 5.5~7.5 m2。
对中小散户而言,猪舍最好建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位置,远离道路、厕所、污水坑。猪舍面积要适当,饲养密度要适宜,圈舍要勤打扫、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夏季注意驱蚊蝇、防中暑,冬季注意防寒保温、通风换气。对粪污要实现资源化利用,提倡“猪—沼—果(粮、蔬、林)”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3 诺邓黑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3.1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⑴单圈饲养: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后备公猪体重在60 kg以下时,每头每天饲喂2~2.5 kg配合饲料。达60 kg时,每头每天2.5~3 kg持续到配种结束,每天饲喂2~3次。保持七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⑵加强运动:除恶劣天气,最好坚持每天上、下午各运动一次,每次1.5~2小时,行程2 km左右。
⑶合理使用:一般8~9月龄、体重达100 kg时采精(配种)为好。采精频率:青年公猪1次/周,成年公猪2次/周为宜。要定期检查公猪精液品质,达到《种猪常温精液(GB 23238-2009)》规定的方能使用。
3.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后备母猪的目的主要是培养良好生殖机能和健壮的体况,注意以下几点:
⑴合理分群。通常群养每栏5~6头,在较大的圈舍内,也不宜超过10头,以保证其自由活动,促进肢体发育。每头占圈面积至少1.2 m2。
⑵科学饲养:饲喂专门的后备母猪料,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一般50 kg前实行自由采食,50 kg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相结合,每头每天饲喂1.8~2.5 kg精饲料,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10~14天实行短期优饲,日饲喂量增至2.5~3.0 kg,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 kg左右。
⑶适当运动:后备母猪每天自由运动或放牧2~3小时,增加光照时间,从而增强体质,促进肌肉、骨骼、生殖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
⑷适时配种:诺邓黑猪适宜的初配年龄为6~7月,体重70~80 kg。把握最佳输精时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母猪神情发呆,输精受胎”“站立不动,正是火候”这些经验总结非常有效、适用。
3.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⑴妊娠诊断: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检查,对查出再次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及时配种,尽量减少空怀母猪。
⑵抓好两个关键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母猪妊娠后第1个月,要特别注意保持怀孕母猪安静,使其尽量少受应激,防止死胎和流产。第二个时期是在怀孕母猪分娩前1个月,所需营养物质显著增加,此时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喂量。
⑶保持妊娠母猪适当膘情:主要通过改变饲喂量来控制妊娠母猪膘情,防止过肥或过瘦。体况较好的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喂给2~2.5 kg/天的日粮,到妊娠后期(84天至产前1周)进行短期优饲。短期优饲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加1 kg的全价配合料。临产前1~2天适当减料,产前7天转入产房。
3.4 分娩及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3.4.1 产仔前的准备
一是将栏圈打扫干净,并用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冬天要注意防寒防风,夏天要注意防热中暑;二是准备好清洁、卫生、干燥、柔软的垫草;三是临产前,将母猪乳头及阴部用0.1%的高锰酸钾水清洗消毒;四是接产用的手术器具、干净布片、手术线等须认真消毒。
3.4.2 母猪临产表现
⑴乳房变化:产前15~20天,乳房开始由后向前逐渐下垂膨大,皮肤发紧而红亮,产前2~3天,能挤出黄白色乳汁。若全部乳头能挤出乳汁,说明距临产只有几个小时时间。
⑵外阴变化:产前3~5天外阴部开始红肿下垂,尾根两侧凹陷,排泄粪尿次数增多。
⑶神经症状:产前母猪起卧不安,吃食不好,有的母猪衔草做窝,有的拱土拱草为窝,护仔性强的变得暴燥,不许人接近等。
3.4.3 接产技术
待仔猪出生后,立即用布擦干口鼻及全身的黏液,使仔猪呼吸畅通,在距仔猪腹部3 cm左右处接结剪断脐带,并用2%的碘酊消毒断头处。
3.4.4 母猪难产的处理
⑴药物助产:催产素用量为每100kg体重注射2mL,注射后20~30分钟可以产出小猪,如果无效要采用人工助产。
⑵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手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涂上润滑剂,同时将母猪产门洗净。手并成锥形,手心向上,待母猪努责时,缓缓伸入产道握住仔猪,顺势将仔猪拉出,拉出1头后,如转为顺产就不必再行人工助产了。术后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3.4.5 保证仔猪吃到初乳
把仔猪放入保育箱,保证仔猪温暖,出生30分钟后,固定奶头,帮助仔猪吃上初乳。
3.4.6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1次,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分娩当天母猪可喂1~1.5 kg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0g、食盐25g、水2kg),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1/2,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3.4.7 根据仔猪的体重决定断奶时间
条件好的猪场,可以选择在28天左右断奶,不主张在中小规模猪场实施早期断奶,断奶仔猪的体重不小于7 kg。在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可以晚断奶几天。
3.4.8 提供良好猪舍环境
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定期对猪栏(舍)和走道消毒。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环境安静。
3.5 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
主要任务是提高仔猪成活率,抓好哺乳期仔猪三个时期的管理和保健工作,防止仔猪下痢。保育舍做到温暖、干燥、无贼风,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和仔猪防疫工作。
3.5.1 出生至7日龄仔猪
此阶段仔猪的特点是缺乏先天性免疫力,体温调节能力差。根据此特点应做的重点工作有:⑴加强保温,仔猪一经产出,马上擦净体表和口腔黏液,断脐后及早放入保温箱,保温箱温度32~35℃为宜;⑵固定奶头,吃好初乳;⑶预防缺铁性贫血,在3日龄注射1 mL富硒或铁硒合剂;⑷在出生后3天、7天、21天做好仔猪的三针保健,预防仔猪的拉稀、喘气、病毒性疾病;⑸及时补料,在5~7日龄开始诱食,以保证其及早开食。
3.5.2 8至21日龄仔猪
此阶段仔猪生长最快,所需营养物质主要靠母乳,因此,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保证母猪有充足、优质、健康的乳汁。仔猪出生7日龄后要进行诱食补料训练,诱食补料要循序渐进,做到由少到多,逐渐加量,要少喂勤添,每隔2~3小时喂一次料,每天4~5次即可。投料时要保证仔猪能喝到清洁的饮水,要有耐心的饲养员去完成这项工作。
3.5.3 21日龄以上仔猪
母乳从21日龄的最高峰开始下降,而仔猪生长加快,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的需要,此时应加强补料,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3.6 保育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刚断奶的仔猪进入保育舍7~10天,易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疾病,饲喂此时期的仔猪必须做到:⑴让仔猪尽快认料、吃料,使仔猪获得足够营养;⑵仔猪日粮一定要营养平衡,同时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⑶防止过食,但不要限饲。按猪的体重计算喂量,日采食量=实际体重×系数,系数为小猪0.05、中猪0.04、大猪0.03。一般28~42日龄的仔猪日采食量为220~560g;42~60日龄的仔猪日采食量为560~880 g;60~70日龄仔猪日采食量为880~1 200 g。保育仔猪进入保育舍10天后开始进入旺食期,这时应让仔猪自由采食,不限制采食量。提供优质饲料,同时还要保证仔猪有充足、干净的饮水。保育期间,发现弱小仔猪,应当及时单独饲喂,促进健康生长发育。
3.7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建议育肥前期(体重20 kg~60 kg前),采取舍饲与放牧相结合,饲料配方为:玉米60%、豆类14%、糠麸22%、预混料4%。育肥前期约4个月,各组织、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功能较弱,饲料搭配要全面多样,饲喂量充足。放牧时以采食牧草、青绿饲料、农副产物为主,但是为了适度加快生长速度,每天应补充1~2 kg的精饲料,分2~3次饲喂,弥补放牧采食的营养不足。放牧的时间大约在3个月左右,从出生到出栏,要饲养10~12个月。
圈舍温度应保持在15~26℃,过冷过热都影响猪的生长速度,栏圈应保持清洁卫生、冬暖夏凉。饲养密度要适宜,一般3~4月龄猪每头需圈舍0.6 m2,4~6月龄0.8~1 m2为宜,每圈饲养头数以8~12头为宜。避免意外刺激,减少应激反应,合理安排消毒、免疫、驱虫等工作。要顺应市场形势,适时出栏,提高养殖效益。诺邓黑猪商品猪养殖达10月龄以上、体重达到90 kg以上为出栏最佳时期。出栏前商品猪调运应经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畜禽产地检疫规范进行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出栏上市。
4 诺邓黑猪放牧技术要点
4.1 放牧场地的选择和要求
猪是杂食动物,放牧时喜欢拱掘采食瓜果、杂草等食物,特别喜欢甜味食物,因此选择适合的林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茂盛宽阔的天然林、用材林或人工培育的经济林、水果林、干果林地都可放牧养猪,但是根浅、树冠低矮的林地,幼林期不宜放牧。要根据猪群结构选择适合放牧的场地,最好有计划地分区轮牧。要求放牧场地周围5 km内无污染源,与村庄及耕地有一定距离,防止猪只造成破坏和污染。砍伐放牧场地内对猪有伤害的荆棘、有毒有害杂草等,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中毒事件。放牧场地四周要有围墙,或用铁丝网、镀塑钢栏网等包围,防止其他动物和无关人员进入。
4.2 放牧猪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4.2.1 放牧猪群的选择和要求
放牧前要对猪群全面检查。一般对种公猪、种母猪、怀孕母猪、哺乳仔猪和保育猪不提倡放牧。对商品育肥猪,为获得较好的肉质,要有针对性地增加放牧时间。对体重20 kg以上的健康猪进行分群调教,猪群放牧时间依据猪群和场地环境而定,一般每天放牧3~5小时即可。体重70 kg以上的猪群,要减少放牧时间或停牧,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量来调膘调重,以发挥猪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
4.2.2 放牧猪群的训练
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具有群居性和游动性,不进行驯化就养不成早出晚归的习惯,也不便于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放牧训练场,将准备放牧的猪群集中到训练场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训练,落实放牧猪驯养员,要求驯养员有耐心、爱心,不允许简单粗暴、鞭打猪群。
放牧要由近及远,相对固定时间,按时放牧和收牧。通过白天放牧,晚上找回,刺激猪形成条件反射,反复训练1~2周,让猪群养成傍晚回到圈舍吃食休息的习惯。
4.2.3 放牧猪群的合理补饲
猪在放牧过程中,自由采食野草、野果、人工牧草等,饲料营养不如配合饲料全面,有时受天气影响,也不一定吃饱吃足,所以还要进行合理的补饲。每天补充1~2 kg的精饲料,饲料配方为:玉米60%、豆类14%、糠麸22%、预混料4%。每天每头饲喂量为1~2kg,每天分3次饲喂。
4.3 仔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猪在山林之中自由采食,活动量大,天气变化快,放牧人员应仔细观察猪群的采食和精神状态。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5 总结
诺邓黑猪是优良地方品种,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山地牧业发展,调整优化生猪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地方黑猪良种资源,发展特色养殖,在保持其繁殖力、肉质性状和抗逆性的前提下,要提高其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报酬。今后要加强种质特性研究和本品种选育,开展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发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品质。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农产品,积极推进精深加工,创建品牌,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高端化、精品化路线。